APP下载

1例溺水心肺复苏术后患者体外膜肺氧合与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2014-04-01王爱玲刘艳妍

护理学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管路插管肺部

王爱玲 ,刘艳妍 ,马 平 ,宋 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肿瘤内科;b.ICU,北京 100032)

溺水导致的吸入性肺炎主要因屏气时间过长,机体耐受不住缺氧,大量的水呛入气管进入肺组织,肺泡内压力升高,污水损伤肺泡表皮细胞,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肺微血管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1]。进而发展为严重的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可部分或全部代替肺的功能,满足机体重要脏器和组织的氧合需求,为治疗肺部疾病争取时间[2]。2013年1月,我科收治1例溺水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的重症患者,入院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体外膜肺氧合与俯卧位通气治疗,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40 d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因醉酒掉入河中呼吸心跳停止,心肺复苏术后,于当地医院抢救5 d,仍意识不清伴呼吸困难加重。2013年1月5日患者转入我科治疗,予呼吸机辅助通气,1月10日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42,PaO2169 mmHg (1 mmHg=0.133 kPa),PaCO239 mmHg。1月11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上升,胸部X线提示:肺部感染。予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氧流量 6 L/min,流速 3.8~4.0 m/s,转速 3 800~4 000 r/min。1月20日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晨查体示: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心率145次/min,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33,PaO2110 mmHg,PaCO249 mmHg。将氧流量减至3 L/min,流速减至1.8~2.0 m/s,转速减至1 800~2 000 r/min。1月28日查体示: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0次/min,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35,PaO2100 mmHg,PaCO240 mmHg,停止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月29日开始予俯卧位通气治疗,2次/d,2 h/次。2月10日停俯卧位治疗,停止呼吸机治疗,予坐卧位,坐轮椅2 h/d,改用气管导管内给氧5 L/min。1月29日—2月10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于2月11日拔出气管插管,2月15日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2 护理

2.1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

2.1.1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初始阶段的护理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能迅速改善机体的组织灌注,提高组织氧摄取率,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3]。因该患者病情危重,采用一对一护理。观察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温,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准确记录发生异常时间、部位,及时报告医生,该患者未出现末端肢体缺血;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开始之后,组织氧供恢复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通透性增高现象,导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水肿,该现象在头面部表现较为明显[3],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头面部是否肿胀,及时报告医生。针对该患者头面部肿胀,要保持患者头部正中位,避免头部向颈内静脉插管对侧偏转(影响上腔静脉回流加重头面部肿胀),床头抬高15°,患者头面部肿胀很快得到了改善。

2.1.2 体外膜肺氧合管路管理 护士每15 min检查仪表设备指示灯工作运转是否正常,检查管路连接口是否有松动滑脱,保证管路由股静脉引出,颈静脉泵入,避免打折扭曲;观察氧膜合器内是否出现血栓及血栓位置大小,及时向医生汇报采取措施;置入股静脉导管及颈内静脉导管后,在导管穿刺处用无菌敷料覆盖,由于管路粗、外露较长,穿刺点又容易出血,采用20 cm×10 cm医用愈合膜和绷带妥善固定,护士每班均予穿刺处换药及测量导管长度,防止导管移位。患者更换体位时,注意导管位置,防止脱出。当患者躁动明显,为保证患者安全,在吗啡与力月西镇静同时使用约束带对其上下肢进行保护性约束。

2.2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俯卧位可引起皮肤黏膜的压迫受损,气管插管、动静脉管道和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等[4]。为防止并发症出现,遵医嘱充分镇静,予异丙酚20 mg静脉推注,并10 mg/h持续静脉泵入。安置体位时用物准备包括:1张空病床,2个分别高50 cm、40 cm的垫枕,1个高20 cm头圈,约束带、抢救物品。安置体位时需ICU其他护理小组及责任医师配合,人员分工为:共11名医护人员,1名于床头保护患者头部、气管插管及中心静脉插管,1名固定垫枕及保护患者的其他管路,8名分别站于患者的两侧搬动患者躯干,1名于床尾搬动下肢。护理人员不得离开患者床单位,每15 min观察插管及引流管位置,防止压迫扭曲脱出等。俯卧位前予患者前胸,膝盖前额等受压部位康惠尔减压贴保护,管路确保通畅后夹闭,专人保护。体位改变时,将空病床与患者病床横向对齐,垫枕依次放在头部、双肩、双腿对应位置,取下胸前电极贴,使用指氧饱和度监测,断开呼吸机,将患者摆放呈直线,双臂放于身体两侧,使患者左侧卧位(保护中心静脉),然后将患者向其左侧慢慢翻转,转移至另一张病床的垫枕上呈俯卧位,调整垫枕位置,连接呼吸机、心电监护、打开夹闭管路。俯卧位通气治疗,2 h/次,2次/d,有效体位引流,恢复肺功能,效果显著。

2.3 病情监测 (1)心血管功能的监测:遵医嘱予患者持续24 h心电监护,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予患者右股动脉建立有创动脉血压,动态监测平均动脉压(灌注压),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结束后,该患者的心功能逐渐恢复停用去甲肾上腺素泵入。(2)呼吸功能的监测:护士应持续监测患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该患者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5 d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及血气分析均可维持在正常值,说明及时有效的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使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恢复。(3)肾功能的监测:护士需定时检查尿管是否扭曲、受压、打折等,以防止灌注量过高。严密监测患者每小时尿量,维持尿量>2 mL/(kg·h),若低于 0.5 mL/(kg·h),时间>6 h,提示肾功能受损[5]。 该患者在监护室住院期间未出现灌注量过高,通过扩容和利尿维持尿量>2 mL/(kg·h), 及时纠正肾脏灌注量不足。(4)抗凝与出血的监测:由于采取全身肝素化的方法进行抗凝治疗[6],过程中护士需监测活化凝血时间,每2~6 h监测1次,根据活化凝血时间遵医嘱及时调整肝素用量防止出血。进行各项穿刺检查后延长局部按压时间,该患者在治疗期间,左股静脉穿刺处有渗血,予砂袋局部压迫,每日更换敷料,渗血好转;停止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发生消化道出血,遵医瞩减少肝素用量,并予输血浆,洛赛克及善宁静脉泵入止血治疗后好转。(5)肺部感染的护理:患者溺水后肺部污染物淤积,肺部发生感染,护士及时清除气道及口腔分泌物,由于患者痰量较多,吸痰1次/h,每4 h用胸部振动仪为患者进行振动排痰,口腔护理2次/d;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血常规变化,遵医嘱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经合理的治疗及护理,肺部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1]陈福伟.溺淡污水所致吸入性肺炎治疗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80-81.

[2]叶青青,俞 超,黄则勇,等.3例溺水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实施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6):2440-2442.

[3]龙 村.体外膜肺氧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86-487.

[4]Chatte G,Sab J M,Dubois J M,et al.Prone Posi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5(2):473-478.

[5]孙世澜,吴彼得.肾衰竭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430.

[6]张春艳,王淑芹,权京玉,等.5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46-48.

猜你喜欢

管路插管肺部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