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2014-04-01姚舟
姚 舟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三字经》开篇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不从小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改变。后来著名人文科学学者李汉秋先生把老《三字经》改编成了新《三字经》。新《三字经》的开篇为:“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充分表明了德育在人生教育中的重要性。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活动。
一、古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要正确说明德育渗透在古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就要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和古文教学的特殊性。
德育主要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司马光对才能与道德的关系已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才更有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反之,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为人类所做下的缺德事也可能会越多,危害也可能越大。当今社会,物欲横行,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更应该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用古文写成的作品,涉及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内涵深厚、博大精深,可用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论语》、《孟子》其语录可以视为我国最早的语文教材。其中都渗透着道德伦理,以育后人。此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蕴含丰富的内容。教学时若辅之以德育,汲取其中的精华,那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将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二、古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特点及现状
德育渗透对人的影响,可以借用杜甫的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引申为“润心细无声”。德育对人的影响远没有智育那么直接和明显,它主要是潜移默化、感染熏陶,隐性和间接地对人产生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并不亚于智育对人的影响。目前,我国古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古文作品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很多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并没有分清,存在对古代作品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的现象,没能将古文摆在合适的位置。如传统的“三从四德”深深束缚着封建社会的妇女,许多古文作品对此都有描述。《三国演义》中刘备就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些观念本身存在很大的偏见,教师如果把这些也作为膜拜或推崇的东西,就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错误的是非判断,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不利的。有的老师认为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好的,说话开口闭口喜欢“之乎者也”,写文章也提倡学生写古文或者写繁体字。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不分青红皂白让学生全部背诵默写。还有一类老师则对古文作品轻视或者漠视,认为反正是古代的东西,对现在的口头表达或者作文没有丝毫的帮助,因此在教学时便有意无意地少讲古文或者只挑选其中几篇代表性作品粗加讲解。由于老师本身对古文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所以造成学校古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缺乏或者干脆忽视德育渗透的情况。
其次,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民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正品、次品只是优劣程度不同,有才无德的危险品才是相当可怕的。从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很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第三,学校在教育目标上存在重实用轻德育的倾向。受某些不良思潮的影响,有的学校在教育目标上出现偏离现象,有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学校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而把德育看作是“软指标”、“软任务”,可有可无,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客观上已经被“升学教育”所替代,学校德育成了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
第四,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简单僵化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上各种道德思潮和道德观念扑面而来,学生们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的大中小学,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德育危机。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古文教学中,传统的单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占主导;教师教法简单僵化,不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上课着力于字词意思的解释,而其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讲到;课堂缺乏师生互动、缺乏相互讨论,导致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差,反过来也会使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下降。总之传统教育方式既使学生受不到古文知识方面的教育,也使通过古文教学实施德育渗透无法有效地进行。
三、古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相比以前,目前学校古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课堂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们可以通过生动的、具体的影像来直观地体会其中的精华。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古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做好古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仍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不断创新古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 努力挖掘古文中的美育因素,寓教于乐
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道德情操与情感。优秀的作家作品总是以其独特的精神感染着人、鼓舞着人,给人力量与美的感受。古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以美育为基石,寓教于乐,即将道德渗透于审美娱乐当中,而非强行灌输、机械说教道德知识。教师应充分挖掘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欣赏,进入到作品的审美空间,在审美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影响,自然而然地陶冶其道德情操。 对优秀作品的内容充分发掘并予以科学评价,应是我们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例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古代作家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孟子,有唐朝的白居易、杜甫,有宋朝的欧阳修、范仲淹等,这些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光彩夺目的爱国主义人物画卷。将这些爱国形象引进课堂,引导学生秉爱国之志、走爱国之路、做爱国之人。例如在讲授范仲淹《岳阳楼记》时,让学生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在讲李白的时候重点突出他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峥峥挺立人性尊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贵品格;在讲杜甫时着重于他的充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爱情怀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讲苏轼时重点展现出他的人生追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还有诸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所有这些都是人性中的闪光点,它会给人力量,给人爱国的激情。
(二) 指导学生理解记忆名言警句,开展读书竞赛和专题作文训练
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我们应该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古文教学的优势,选择适当的德育渗透方式,挖掘古文中的德育因素,从课外到课内积极渗透德育内容,使古文教学成为青年树立远大目标,自觉追求真、善、美,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的助推器。 古文作品看似枯燥,它其实和现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诸如孔孟时代的“杀身成仁”到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等等,这些经典的名言警句实在应该成为鼓舞我们前进的箴言。对于一些名句名篇,最好能够背诵,这些语句大都包含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或追求,值得每个人一生牢记。此外,通过开展读书竞赛和专题写作训练,增强学生们对古代文字、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朗读竞赛,使学生们增强对诗词内容的认识,而且能更深刻领会诗词蕴含的情感,这样就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教师古文修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平时的古文教学中,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以其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其人格塑造人格。富有人格魅力的感召,是任何教科书、名言警句都不能代替的。教师良好的古文修养更能对学生产生吸引的魅力,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提到西南联大时的很多教师上课从不带教材、按自己的兴趣即兴而讲,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教室常常挤满学生,学生对教师专业的素养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历史、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书籍,时时更新知识,与学生共进步、同成长。努力形成师生相互讨论、交流思想的课堂, 实现学生在思想上的进步。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海伦·凯勒经常会提及她生命中那位温文尔雅的沙利文老师;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时还不忘感谢她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最基本任务,但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有时并不是书本上的硬生生的知识,而是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谆谆教诲的做人的话语,抑或老师讲过的让你感动的故事。所以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古文的教学,还包括所有的教学活动。
德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种心灵的触动。学生学习阶段,处在人生中比较关键的时期,好的德育渗透可以引导其一生正确发展;而错的或者纯粹的智育可能对他的未来产生不好的影响。教师在讲授古文时,更应时时处处施以德育,使学生们始终处在对古代语言文学的热爱、享受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在古文方面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许凤玲.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
[2]袁茹.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德育渗透[J].蚌埠学院学报,2012,(3).
[3]刘道宝.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管理,2009,(6).
[4]梁丽敏.古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阅读,2012,(6).
[5]刘双龙.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浅析[J].文学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