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策略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4-04-01权继振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传统

权继振

(蚌埠医学院 外文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30)

早在20世纪初,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就开设了英美文学这门课程,英美文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务英语、国贸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英美文学的重要地位依旧不容忽视,因为这门课程是对整个西方文化的探索,对西方人文精神的研究。目前,这门课程的授课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编排、授课方式,都有待找到更好的知识传播途径。本文对目前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了认知策略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传统英美文学课程的弊端

英美文学传统的授课形式基本步骤为:首先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教师会结合时事背景分析当时所存在的文学潮流;第二步对作者生平进行简单的介绍,与同学分享作者的生平事迹,思想言论;最后对作品进行着重分析,在使同学们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到文章的社会意义。这就是传统的英美文学鉴赏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全面、细致的特点,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精简的知识,大大提高学习进度,久而久之,学生在全面的接受了这类知识以后能形成一定的文学积淀。但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的教学方式真的是最好的吗?不可否认,弊端是存在的。

第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核心,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学生只需要一味地接受教师整理所得的信息,相比西方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使教学活动变成“满堂灌”,学生无法从内心触碰到西方文化的精髓。

第二,传统的授课模式相对比较单调、枯燥,这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其学习效率,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不利于知识的传授。

第三,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变成一个简单的记忆工具,而失去自主分析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思辨能力,从而学习质量无法快速提高,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也会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也是中国式教育长久存在的诟病。

第四,中西文化的差异阻碍着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探究,如果教师不能另辟蹊径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作用,那么学生很难越过中西文化这条鸿沟真正理解英美文学的风韵所在。

这就是传统的授课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高校均采取这样的方式教授英美文学这门课程,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适时接受不断涌进的新思想,认真揣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认知策略的探讨

针对以上提到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具体提出几点认知方面的策略,希望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些认知策略应用到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更加高效、探索式的学习。

(一)培养兴趣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如果不产生兴趣,学习者是不会积极自觉地进行进一步的钻研与探索,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出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得这门课程得到最好的传授。

从授业者与求学者的关系上来看,教师应当转换位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因此是权威的代表,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个明确的界限,也可以称之为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即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疑虑,由于不敢大胆地与教师探讨,这类问题也经常得不到解决,这不仅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也阻碍了学生很好的理解英美文学这类相对高深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更亲近学生,将学生看作一起讨论知识的伙伴,以展开讨论的方式教学,而不是简单的传授整理后的信息。这样不仅能愉悦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为深刻、全面。

(二)引导注意

在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注意力的集中,从而更高效、更彻底地学习。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如设置问题,在对文章进行了解时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某一侧重点的关注,从而更加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或是背景意义的理解。或者向学生征求问题,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摆脱传统“满堂灌”模式。

(三)独立思维策略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文学的学习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应该进行广泛的阅读,更直观的接触到英美文化,而不是单纯的接受已经得到总结的知识,学生需要将阅读所获得的东西在脑子里形成英美文化的大致印象,真正引发自己的感触,这样才能对英美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英美文化获得初步的了解。培养阅读能力是认知策略应用于英美文化的基础。其次,要培养自主分析能力。摆脱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因此培养自主分析能力是认知策略改革的核心。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独立思考。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同,而在传统的英美文化课堂上,教师单纯的让每个人都接受同一观点,这就大大阻碍了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更加深刻地对英美文化进行探索研究。

(四)信息整理

在英美文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英美文学作品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各个时段文化思潮的突出特点,卷帙浩繁,超负荷的信息量往往超出了学生的接受与记忆范围,如果不能高效的处理这些信息点,很容易产生混淆概念、记忆混乱的情况,因此,如何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是认知策略应用的重点。

教师可以展开讨论,与学生共同探讨,将英美文学这一庞大的文学体系进行划分与归类。信息点之间大致存在着六种关联:部分关联、形成关联、同比关联、特性关联、证据关联、种类关联,考虑到历史文化的纵横两面,引导学生将知识化零为整,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建立起一个清晰、有序的联系。具体学习方式因人而异,学生可以通过对知识进行编码、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文信息等方式进行整理记忆。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可以留下部分空白,以便课后学生自己的补充与标注。如对知识重点进行内容扩充,在历史知识部分留下自己的思考与观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还能引发学生更深远的思考。

(五)区分中西差异

在对英美文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多数学生依旧采取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不利于更彻底地接受西方文化精神与内涵,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跨越中西文化的差异,从思维模式上进行转变。

学生将西方文化与我们的母文化混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知识范围的局限。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西方将狗视为亲密的、友善的代表,多数西方人都会将狗视为家庭的一员,而狗在中国人的词义中表现为狡黠、贪婪。如英语词语 :“Lucky dog”,词义为幸运儿,多数中国学生刚接触这个词都会产生误解,因为中国文化中与狗相关的词都属贬义,如“狐朋狗友”,“狗腿子”这一类词,使得中国学生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曲解词语的意思。

解除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属英美文化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认知策略,而其解决的途径主要是学生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学习,多理解,多积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多补充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英美文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间朝代交替,各种文学流派错综复杂,名家辈出,传世佳作如百花争艳传承千年,因此英美文学这门课程在学习记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英美文学授课方式虽然便于学生快速获得最全面最精要的信息,却不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学有更彻底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刻的接触。本文就传统授课方式提出认知策略在英美文学上的应用,以期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使中国学生对世界文化有更通透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商卫星.论认知科学的心智观[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2]何其莘,何兆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许楠,王杨.创新型复合英语人才的人文素养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5).

[4] 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传统
我们需要文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老传统当传承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我与文学三十年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