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14-04-01宋会捧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胆管炎梗阻性胆总管

宋会捧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汝州 467500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又称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其发病基础是胆道梗阻和细菌感染。急性胆管炎时,如胆道梗阻未能解除,胆管内细菌感染未能给予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至AOSC 危及患者的生命[1]的护理是尽快解除梗阻、促进疾病好转的重要措施之一。2009 -01—2013 -10,我科共收治36例胆总管结石并AOSC 患者,在抗休克,胆总管探查、取石、T 管引流术基础上。通过精心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28~71 岁。术前均经彩超、MRCP 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其中26例合并胆囊结石。全部患者除有急性胆管炎的Charcot 三联征外,还具有程度不等的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Reynolds五联征)。治疗方法:在抗休克基础上紧急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 管引流术,以解除梗阻,降低胆总管内压,实施有效的胆道引流,挽救患者生命。

1.2 术前护理

1.2.1 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 禁饮食、留置胃管及尿管、配血。完成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及药敏试验。剃除手术区皮肤毛发,清洁污垢。

1.2.2 心理护理 疾病和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常使患者感到悲观、恐惧和不安,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针对性进行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熟练操作,解除其紧张及恐惧心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利于配合治疗和护理。

1.2.3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皮肤黏膜情况。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若患者出现表情淡漠、黄疸加剧、尿量减少或无尿、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PaO2降低、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提示发生了MODS,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并协助处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纠正[2]。

1.2.4 维持体液平衡 准确记录24 h 液体出入量,必要时监测CVP 和每小时尿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合理安排补液的顺序和速度,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1.2.5 维持有效气体交换 给予氧气吸入,纠正机体缺氧。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采取半卧位,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做到边观察边调解方案。对高龄或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应根据CVP、BP 和尿量控制补液的量和速度,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当患者出现呼吸过快、血氧饱和度下降时,提示呼吸功能受损,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3 术后护理

1.3.1 基础护理 全麻者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病情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和腹腔内渗血、渗液的引流,防止发生膈下感染。注意保暖,严格记录24 h 出入量。早期血压、呼吸的改变,除考虑麻醉的影响外,还应注意是否有出血、体液不足等情况,对呼吸急促者要注意是否腹带包扎过紧,是否有肺部感染等[3]。

1.3.2 病情观察 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腹腔引流情况,了解有无继发出血或胆漏。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的颜色及温度并监测血清胆红素的变化。

1.3.3 饮食护理 术后继续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进温热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量多餐,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

1.3.4 T 管护理 (1)避免T 管受压、折叠、扭曲和脱落,保持T管引流通畅。(2)观察并记录T 管引流胆汁的颜色、性质、量,必要时送胆汁作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 200 mL,呈清凉黄绿色,术后24 h 为300~500 mL,恢复饮食后为600~700 mL/d,以后逐渐减少至200 mL/d。胆汁过少,提示胆道下段梗阻,若胆汁内常有浑浊的絮状物,应考虑有结石残留。(3)如下床活动,T 管引流袋不可抬高于腹壁戳口的水平,以免发生胆汁逆流。(4)一般情况下,术后2周应行经T管胆道造影,胆管内无结石残留、造影剂可顺利进入十二指肠,患者体温正常、胆汁量逐渐减少,血清胆红素已降至正常范围,可将T 管拔除。拔管后应严密观察腹壁戳口胆汁渗漏情况及腹部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但对高龄、营养状况差及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延长T 型管放置时间[4]。(5)经T 管胆道造影若发现造影剂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可行ERCP 检查找出原因对症处理。若发现胆管内有结石残留,应告诉患者至少6周后来院行经T 管瘘管纤维胆道镜取石术。

2 结果

36例患者经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一例与护理措施不当有关的并发症。

3 小结

AOSC 起病急、变化快,易引起休克和循环衰竭,是胆道良性疾病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在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改善和保证组织器官的良好灌注和供氧的基础上,紧急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 管引流术,以解除梗阻,降低胆总管内压,实施有效的胆道引流,才能挽救患者生命。精心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使患者顺利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1.

[2]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M].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28.

[3]杨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 (1):143.

[4]李平.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病人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3):425 -426.

猜你喜欢

胆管炎梗阻性胆总管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中西医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