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效果观察

2014-04-01李红良李军伟刘跃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肌腱入路胫骨

李红良 李军伟 刘跃华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 漯河 462000

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是因外界损伤而造成的,一般会有关节内部骨折、膝关节肿胀、胫骨软组织受损、膝关节活动不便等表现,并且极有可能因手术切口感染、皮肤组织发生坏死等引起[1]。2011 -10—2012 -10,我们对37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骨骼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1~47 岁,平均年龄34.7 岁。闭合性骨折情况:左侧19例、右侧28例。对患者进行分型,包括内测柱+后侧柱骨折9例,外侧柱+后侧柱骨折17例,三柱骨折11例。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跟骨牵引并进行必要的消肿,等软组织适当恢复后采取前后联合小切口方法进行治疗。

(1)对于内测柱+后侧柱骨折的患者,使患膝俯卧并适当弯曲膝关节,于膝关节平面上方5 cm 处,即股二头肌肌腱内侧边缘处,于筋膜下的肌腱内的脂肪组织中对腓总神经以及股二头肌肌腱进行偏向内侧的牵拉;将腓肠肌外侧缘与比目鱼肌进行牵拉使胫骨平台的外后侧、关节囊露出;对骨进行复位并对缺损部位进行适当的填充,使用T 型钢板对桡骨远端进行固定并对损伤韧带进行修复;将下肢外旋,使用外前侧小切口入路,对胫骨平台部位的骨块进行复位,并进行必要的修复;最后经由皮下的骨膜外遂道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并拧入锁定螺钉。

(2)对于外侧柱+后侧柱骨折的患者,使其上身取侧位、下身取俯卧位的姿势,于膝关节平面上方5 cm 处,即股二头肌肌腱内侧边缘处进行后内侧切口并沿着肌腱走向向着关节的间隙后进行垂直方向的延伸;对筋膜进行切口,对腓肠肌内侧头的内测缘进行分离,将腓肠肌内测缘及比目鱼肌向外牵拉、将骨薄肌及半腱肌向内牵拉,使胫骨平台的内后侧及内后侧处的关节囊露出;对骨进行复位并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将骨恢复原有高度并保持关节面的平整,对缺损的部位使用髂骨块进行填充;在桡骨的远端部位,使用T 型钢板对其进行固定;对患者进行翻身,使其取仰卧位,使用内侧小切口入路的方法,使胫骨平台骨折充分露出,对塌陷的骨块进行合适的复位,并且在缺损的部位使用髂骨块进行填充;最后经由皮下的骨膜外遂道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并拧入锁定螺钉;(3)对于半月板损伤,可使用前后联合入路方法对损伤进行修复;对于前交叉韧带,可使用前外侧小切口方法对损伤进行修复;手术中可采用C 臂X线及对关节面的平整性以及螺钉的穿透情况,在前后切口的部位进行引流,并对切口进行缝合。(4)手术结束后,适当抬高患者的患肢,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冰敷,以消除水肿现象。

1.3 效果评价 使用Rasmussen 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2]对治疗后疗效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膝关节屈伸度、膝关节稳定情况、疼痛强度情况、行走能力等,优:27~30 分;良:20~26 分;可:10~19 分;差:0~9 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Rasmussen 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优18例,良11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为78.4%。

2.2 术后X 线复查 24例患者实现解剖复位,13例患者实现功能复位;有2例患者的切口皮缘发生坏死,经过后期的创伤清除基本实现愈合。

2.3 随访结果 术后均对患者进行12~24个月随访:骨折的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8.2个月。未出现断钉、钢板松动以等并发症。

3 讨论

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是指当膝关节发生弯曲时,因垂直或内外翻得应力使胫骨平台的后侧骨骼发生劈裂[3]。当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发生时,一般会有软组织损伤、血管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发生且多伴有水泡形成。

目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合并后髁骨折的方法一般是在进行CT 三维重建的基础之上,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手术入路以及内固定方式[4]。一般对后侧并前外以及前内侧骨折的情况采取后路同前外侧、后路同前内测联合小切口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需要进行过大面积的软组织剥离,并且可以相对准确地露出术野。这不仅大大降低手术的难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有效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

本次实验旨在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通过分析结果可以认为,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三柱分型可以辅助进行手术入路及固定;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骨骼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行之有效,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1]曾卫平.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7):11 -13.

[2]Rasmussen PS. Tibial condylar fractures. Impairment of knee joint stability as an indicator for surgical treatment[J]. J Bone Joint Surg(Am),1973,55:1 331 -1 350.

[3]李艳超,扶世杰,肖复燊,等.后路小切口和微小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骨伤,2010,23(6):417.

[4]罗从风,陈健,孙辉.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9):804 -807.

猜你喜欢

肌腱入路胫骨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