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台化视角下的工商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高建军
2014-04-01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决定了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实践能力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待遇低、无法适应多变的社会需要的现实,同时企业也无法招到满意的员工;此外也导致了另外一个社会隐痛——大学变得不如以前那么美好,企业开始变得冷静,不再唯学历是从,从而使高等教育产生一定的危机感。社会开始质疑高学历背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质疑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因此,创新实践能力成为就业和办学的通行证,一方面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大学生容易被企业接受,找到好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学校也容易被社会认可,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可度。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知行合一的专业,其不仅在于“知”,更要在于“行”,该专业的行不是简单地实践操作,而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实践能力,要能善于发现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提升企业,行别人所不能“行”、不会“行”。因此,该类专业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创新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行”的根本目的。而“行”,即创新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学生而言,最根本的一点在于课程开发与实现途径,其课程开发与实现途径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高校必须加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制度、保持教育先进性,摈弃传统教育弊端,帮助大学生成才,提高专业的社会价值。因此,探索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与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基于创新能力的平台化课程开发设计
根据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课程设计为课堂教育平台、校园第二课堂教育平台、社会实践教育平台、虚拟化教育平台、创新教育平台为主体的5大课程体系教育平台,每个课程平台体系由相应的任务化课程组成,完成各自的价值功能。
1.课堂教育平台:课堂教育平台主要根据专业岗位层次发展要求和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按照岗位任务观,进行相应的专业核心任务化情景课程和专业基础任务化情景课程设置,以此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校园第二课堂教育平台:根据专业特征要求,按照工作岗位项目化、任务化要求,由专业教师、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和企业相关岗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共同研究策划校园第二课堂教育项目和活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校园开展,通过学生自我参与或团队集体参与的形式参与相应的项目和活动,以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如设计素质拓展项目,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如校园文体活动等。
3.社会实践教育平台: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合理地规划社会实践项目,一方面通过专业的实践基地,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单位和岗位,由单位和学生拟出合理的实践计划和项目,通过专家委员会审定后,予以实施,这样一方面满足学生自我实践要求,了解社会、了解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来强化专业岗位和专业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如岗位技能实习、顶岗实习等
4.虚拟化教育平台:有些能力培养,需要通过专门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来进行培养、促进和提升,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虚拟一些项目和课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以起到查遗补缺的目的。如进行思想道德培养、职业忠诚度的培养等需要单独进行相应的虚拟化教育。
5.创新教育平台:根据专业创新教育需要设计开发出集教学、科研、服务企业于一体的以“做中学”、“产学合作”和“团队培养”为特征的工作室性质的创新教育项目和任务,开展基于项目学习、任务学习、体验性学习、自主学习,推进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通过开设各层次体验性课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实验创新、实践技能训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将产业资源和需求引入专业教育,进行相应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如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的专题研究、依托企业或校园进行实际的自我创业活动、创新活动项目,依据地方特色、行业需求开展特色工作室、参加各种行业研究会或峰会等。
二 基于平台化视角下的工商类专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任务化课程开发
在平台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相应任务化课程的开发。
1.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毕业后一般从企业基层做起,经过一段时间磨砺在个人工作能力和认知视野得到提升后,再加上良好的工作业绩,以及上层领导的认可后才能获得职位晋升或岗位迁移的机会,他们一般沿着“调研员——业务员——业务代表——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岗位发展历程逐步提升,因此职业能力递进是工商管理类人员职业成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岗位及发展历程,进行相应的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状况。
2.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指企业岗位活动中具体的、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专门工作,在企业工作和企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有重要功能和意义,它必须来源于现实的企业实践,它可以是企业实际中的具体任务、具体项目、具体步骤,也可以是具体任务的抽象化。
工商类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应针对该类专业的职业岗位层级:市场调研员、业务员、业务代表、业务主管、部门经理所应具备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人员管理、团队协作、客户关系建立和维护、业务管理等岗位能力,在典型企业、行业实践专家充分研讨和论证的基础上,参照岗位资格标准,对调研得出的主要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确定工作过程中所应完成的具有工作逻辑和育人逻辑关系的典型工作任务。
3.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确定。
学习领域是围绕工作实践、某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根本的任务化课程教学单元,是依托于实践的“理训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它是从实际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与专业知识领域没有必须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学习领域的开发和学习,学生具有完成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具有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及反思意识;通过一系列整体的、科学有效的、系统化的学习领域的开发和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岗位知识和能力。学习领域的确定要兼顾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内涵性、教学的可操作性,根据学生对岗位及专业的认知规律及市场调研员、业务员、业务代表、业务主管、部门经理这样的职业岗位发展历程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可以将工商类专业岗位按照任务转化为相应的专业性学习领域,实现岗位能力和岗位素质的同步培养。
4.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中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将学习与工作整合起来,为有效的专业学习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载体,它不是简单地把实际知识显示、归纳出来,也不仅仅是心智机能的训练,其最为核心的是将岗位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地整合。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是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厘定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任务化课程体系,第二步是在课程体系确定后,根据岗位不同要求提取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专业学习情境,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学习环境,完成若干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一般而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主要以课程教学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一个课程教学项目需要设计多个学习领域课程,而一个学习领域课程需要设计一个或多个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5.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内容与岗位职业工作的匹配度分析。
创新能力课程开发应当重视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匹配度。二者之间匹配度越高愈有利于实现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采用逆推法,分析岗位需求,探究岗位能力、探究教学情境,优选和剪裁课程内容,使课程开发的内容选择和设定都是紧密联系实际,做到以实际应用知识的习得为主,以陈述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为辅。
6.基于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计,即如何有效地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转换是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情境的设计应将企业工作岗位的现实性、工作情境的内涵性、项目任务的科学合理性、工作人员的人本性和学生自我的认知性合理地结合,实现“行动——氛围——知识——能力——行动”在动态发展中相互融合的设计目的。为此每个学习情境的课程教学任务设计均应有明确的学习情境目标(任务目标)、学习情境内容(任务描述)、学习情境过程(任务过程)、学习情境方法(任务完成方法)、学习情境学时(任务时间)、学习情境外延(任务相应关键点)、学习情境评定(任务的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内容。
[1]谢俊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4.
[2]张中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J].才智,2012(13).
[3]周文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