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络酮治疗婴儿捂热症19例疗效分析

2014-03-31李瀚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患儿婴儿统计学

李瀚明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纳络酮治疗婴儿捂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自2010~2013年间就诊的38例婴儿捂热症患儿分成两组,两组均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纳络酮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惊厥持续时间以及呼吸节律恢复的疗效差异。结果 纳络酮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对比后经统计学计算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络酮能较快地改善婴儿捂热症危重患儿的病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纳络酮;婴儿捂热症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2-176-02

婴儿捂热症(infant muggy syndrome,IMS)是因过度保暖或捂闷时久所致的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1]。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农村多于城市,好发于婴儿、新生儿。重症患儿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预后不良,病死率高[2]。我院儿科自2010~2013年间对确诊的38例婴儿捂热症患儿分为两组,对比治疗组使用静脉滴注纳络酮(naloxone)治疗婴儿捂热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的诊断标准[1],将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38例1~12月龄符合婴儿捂热症诊断的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占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对照组占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症状包括呼吸急促(25例)或不规则(13例)、昏迷(18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占9例)、高热(38例)、大汗(38例)、惊厥(34例)、拒乳(29例),高钠血症[32例,血Na+ (153.1±2.7)mmol/L],酸中毒(35例),多器官功能不全(1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占6例)。两组临床病例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例患儿全部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去除捂热病因,退热,吸氧及机械辅助通气,镇静止惊,降颅压,防治脑水肿,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使用促进脑细胞恢复药物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纳络酮针(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H20066625,规格为2mL:2mg),使用剂量为0.05~0.1mg/(kg·d),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使药物浓度达到0.004mg/mL,疗程为3d。根据患儿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情况、惊厥控制时间、呼吸节律恢复判定疗效进行对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通过Epidata3.0软件输入,通过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分析处理,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患儿的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情况、惊厥控制时间、呼吸节律恢复时间分别如表1所示,治疗组在使用纳络酮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病例为2例(10.53%),对照组为3例(15.79%);治疗组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10.53%),对照组4例(21.05%)。

3 讨论

婴儿捂热症是儿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国际疾病分类(ICD-9E)已将其单独列为一类疾病[3]。由于捂闷后大量体液丢失,耗氧量增加,导致脱水和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若不能早期判断病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多个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而危及生命。其中以呼吸系统损害和心脏损害多见[4],疾病恢复后也可能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纳络酮又名烯丙羟吗啡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氧吗啡酮N-丙烯基衍生物,是1960年合成的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自1981年Baskin等报道纳络酮可以有效逆转脑卒中患者神经细胞损害后,有关阿片受体拮抗剂与中枢神经损伤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5]。纳络酮是一种阿片受体非特异竞争性药物,为高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纳络酮可通过阻断β-内啡肽的病理生理效应,解除β-内啡肽对呼吸、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6],从而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所介导的各种效应,包括镇痛、抑制呼吸、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促进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素的释放,升高血糖,促进缺血性脑水肿形成和发展等作用。

研究证明,纳络酮能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障碍,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和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还能明显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重新恢复,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流供应,减轻脑水肿、昏迷、偏瘫等症状[7]。纳络酮可降低IL-6和TNF-α的水平,抑制钙离子内流,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减少自由基的产生[8],减轻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从而缓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纠正机体内环境失衡。近年有学者使用纳络酮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9]或使用乌司他丁[10]治疗婴儿捂热症,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我科使用纳络酮综合治疗婴儿捂热症后表明,纳络酮可以有效缩短热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呼吸节律恢复,控制惊厥症状,缓解全身炎症反应;且治疗过程无一例明显的毒副作用,可作为佐治婴儿捂热症的有效药物,提高婴儿捂热症的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44-445.

[2] 冯传咸.婴儿捂热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5):427-428.

[3] 丁宗一.大力开展儿童期意外损伤的监测与干预[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1):653-654.

[4] 徐建强.婴儿捂热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02-603.

[5] Whitelaw A.Systematic review of therapy after hypoxic-ischaemic brain injury in the perinatal period[J].Semin Neonaol,2000,5(1):33-40.

[6] 房树娟,加孜那·托哈依.纳洛酮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13):812-815.

[7] 任成山,刘受刚.危重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1):26-27.

[8] 孙志香,黄志雄.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8):1011-1012.

[9] 阳斌.纳洛酮和神经节苷酯联合治疗捂热综合征92例[J].江西医药,2011,46(12):1107-1108.

[10] 谈小云,齐海锋.综合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在婴儿捂热综合征中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3,14(4):73-74.

(收稿日期:2013-10-23)

猜你喜欢

患儿婴儿统计学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婴儿为何会发笑?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婴儿喂养硬指标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