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实施
2014-03-31高红等
高红等
[摘要] 通过在心血管科开展的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调整工作模式,转变服务理念,优化住院环境,提高专业护理内涵,强化健康指导,提高了医护人员配合程度,使患者对医生护士的诊疗护理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心血管科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1-134-03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2010年卫生部倡导全国各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拉开了护理改革的帷幕[1]。为了遵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要求,我院护理部于2011年开始对部分科室实行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2],根据不同的疾病,医生和护士组成相应的医护协同小组,通过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的诊疗护理,向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医疗护理照顾,让患者享受最好的诊疗护理服务[3]。心血管科作为试点科室之一,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具体实施及体会报道如下。
1 具体实施措施
1.1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为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心血管科需要改变以往的一些不适应优质护理工作开展的模式与政策,实施对患者、医生和护士均有益的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优质护理方法实施如下。
1.1.1 成立医护小组,科主任和护士长根据病种、医生和护士的特长 将护理单元分成两大组5小组,每小组由二线医生、主管医生、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组成。心血管科核定床位50张,医护人员共26人,博士2人,研究生5人,本科13人,大专6人;医生10人,其中科主任1人、副主任1人;护士16人,其中护士长1人。形成阶梯式的队伍,使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利于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和倡导大家团队协作精神。每组分管床位10张,使患者住院期间都由同一组医护小组成员负责。
1.1.2 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医护一体化工作流程 医护小组共同制定与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相适应的岗位职责。医疗护理共同交班、查房,共同讨论和制定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及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方案,建立医护一体化、多学科相融合的工作模式。通过责任小组成员优化组合、明确职责,使护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提高了医护配合程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
1.1.3 护理上改变传统的排班制度 实行APN排班模式,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在病区护士长指导下,实行8h上班,24h负责制,固定上白班,其余护士分A班(07:00~15:00)、P班(15:00~22:00)、N班(22:00~08:00)。实行弹性排班,增加中午和夜间等薄弱时段的高低年资护士搭配,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无缝隙的优质护理。
1.1.4 简化病历书写,优化服务流程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心血管科首先使用电子病历,方便了医生护士的工作流程,简化了现有的护理病历书写,取消了一般患者护理记录的书写,重视了护理文书的质量内涵[4]。这样既节省了护士书写的时间,又没有遗漏重要内容。让护士有时间到病房进行基础护理、治疗、健康指导及病情观察等工作。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护理服务理念[5]。
1.2 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住院环境
根据心病科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及患者的个性特点调配病房,房间设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及多人间,每个床头的面板上设有中心供氧、负压吸引、呼叫器、多功能插座装置,配置中央空调、电视、卫生间、24h提供热水,多功能病床两侧有方便使用的折叠床挡,配合配套的部件,方便患者在床上就餐。病区走廊两侧安装了扶手,对病情稳定、行动不便、需要适当活动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活动保障。开水间内配置微波炉,给患者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各种温馨提示显示清晰,指向明确。保洁公司负责病区环境卫生,由医院相关部门监督,病区走廊上多处安装有全方位摄像头,安全、舒适、卫生的住院环境使患者心情愉悦,保证患者良好康复。
1.3 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具有较明显的特征:年龄较大,易坠床,体质较差,活动不便,反复住院,病情重且变化快,猝死率高,情绪不稳定,依从性差[6]。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着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及实施有效的护理计划。
1.3.1 加强心理护理 首先对入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热情接待,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面带微笑,言语亲切[7],根据病情及时妥善安排病房,介绍入院须知及有关注意事项、关心体贴地询问病情,主动了解患者需要。注意加强巡视,增加巡回次数,学会倾听,以关心和同情的话语解释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危害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用热情和蔼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赖,消除患者的不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3.2 重视饮食护理 心血管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禁烟酒,对心衰、高度水肿及腹水的患者要限制入水量。针对不同的病种及个体差异,医护人员需制定健康的饮食指导,做到“软”“烂”“热”以增进食欲。老年人牙齿松动,咀嚼不便,味觉减退,应尽量给予软、易咀嚼、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色泽鲜艳的多样化食物,同时要防止发生便秘,对心肌梗死和心衰病患者,嘱咐其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加重病情。
1.3.3 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情况 心血管患者需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患者各项阳性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及时给予各项治疗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情况。对长期卧床、身体偏瘦、心功能差的患者,不仅要监测生命体征及各项治疗外,尤其要注意饮食、大小便、睡眠和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皱折,受压处给予勤翻身,局部按摩等,夜晚须把床挡拉起,加强巡视防坠床、防猝死。在用药期间一定要告知患者药物用法、作用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住院期间主管医生负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原因、主要症状、诊断依据、治疗方案,责任护士讲解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疾病预防等知识,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
1.3.4 各项诊疗护理措施,落实更加到位 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护理人员责任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护理工作有了连续性,患者有了安全感,各项护理工作落到了实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有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服务。如患者入院时,小组医生、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病情共同制定诊疗护理方案。护士经常深入病房,将第一手资料及时反馈给医生,增加与医生沟通协作,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同时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同时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更加注重专科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护理队伍群体素质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9]。患者出院时,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做好出院健康指导及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10]。
2 实施效果总结
2.1 评价方法
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病区自行设计的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表。调查项目有:入院介绍、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方面的了解、心理护理、护士的医德医风四大类,共13个问题。采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5级评分,以无记名的形式于出院当日填写。
2.2 实施效果
自2011年6月心血管科实施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今年3~5月在心血管科住院的患者379例,按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做好全程优质护理,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5.26%、96.56%、97.80%,比2010年同期分别上升4.3%、5.86%、6.36%。
通过2年该工作的实施,开展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调查了160名住院患者,结果显示:患者对入院时医护人员的接待、病区环境安全和入院须知介绍,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护理知识的回答、告知其做检查、治疗、或手术时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对护士巡视病房、指导康复锻炼的方法和讲解预防保健知识,对护士的各项操作技能的满意度等都较前提高。
3 体会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服务质量升级、护理工作量增大、护士花在患者身上的时间增多、个别护士没有转变服务观念、工作比较松懈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应当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让护理人员能够细心、耐心、主动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各班护士的职责进行明确细化,并按照患者的意见定期进行修改强化;重视日常的护理细节,对心血管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以减少安全隐患,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达到一个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共同目标[11]。
总之,通过开展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格局,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局面[12]。医生护士在为患者诊疗护理的同时,也将有关疾病的原因、康复和保健的知识传授给患者,增加了医护患沟通的时间,密切了医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13]。这样既能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又能强调医生、护士的分工与协作,使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饮食、睡眠、心理状态,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配合程度。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纠纷投诉相对减少了,还能经常提一些宝贵的意见[14]。在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照护的同时,护士参与查房,参与诊疗护理方案的制定,进一步拓展了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1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Z].2010-01-22.
[2] 刘燕,刘华英.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提高护士临床科研能力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73-274.
[3] 蒋艳,曹华,彭晓华,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407.
[4] 陆霞,周梅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J].医学信息,2013,26(3):350
[5] 温贤秀,张蒙.优质护理临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
[6] 郑淑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常见护理问题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56-57.
[7] 赵燕.优质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3,5(5):461.
[8] 汤鸿鹰,吴玲晓,曹雪.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3):211-213.
[9] 吕园园.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护士作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l2(1):25-27.
[10] 冯志仙.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15-1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Z].2010-01-19.
[12] 杨莘,邵文利,应波,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完成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33-34.
[13] 张红艳.开展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提高患者满意度[J].中国社区医师,2011,35(13):305-306.
[14] 周元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求医问药,2012,l0(6):457-458.
[15] 冯小菊,张亚军,王引侠,等.医护一体化诊护模式在普外科老年病应用的体会[J].护理与管理,2013,12(3):258-259.
(收稿日期:201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