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星野新闻伦理思想*
2014-03-31徐新平
徐新平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马星野(1909-1991),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新闻理论家和国民党党报负责人。1934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受过正规的美国新闻教育。回国后在母校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担任教授及系主任达14年之久。1939年9月30日,他在重庆出版的《青年中国》创刊号上,发表了长篇论文《三民主义的新闻事业建设》,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新闻事业”的命题。1942年代表中国新闻学会执笔起草了《中国新闻记者信条》。1942~1944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新闻事业处处长。1945年,任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社长。1949年,随报社迁往台湾。1991年在台北病逝,姚梦谷先生为其撰写了一幅挽联,赞扬他“为新闻教育先驱,大笔抒衷真国士;订记者信条共守,清操励德正时风。”①马允伦.马星野传略[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87-88.真实地概括和赞扬了他一生的主要业绩。了解和认识马星野的新闻伦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战时期中国的新闻事业。
一 记者的事业理想要因时而变
马星野在他的长篇论文《三民主义的新闻事业建设》中,论述了他一个重要的新闻伦理观点:记者的事业理想要顺应时代和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他认为,不同时代和不同阶级的报人,都会有不同的理想追求,国民党党报报人应该以“三民主义的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文章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要一种制度,一种文化生活的方式,如理想变化,首先要确立这种理想,确定着我们要采哪种方式。本文的目的,便是对三民主义社会中的新闻事业之理想及方式,做个初步的研究”。马星野从世界和历史的视野中考察了不同时代和制度下的新闻事业,认为不同制度的新闻事业,其理想和目的都是不同的。他说:
一切制度的背后,有着理想,一切方法的核心,有着目的。因为共产主义的理想,所以产生苏联现状下的新闻事业。真理报,新闻报,塔斯社都是工具,无产阶级的利益才是目标。因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理想,所以产生了英美法等国的新闻事业,北严兄弟的托辣斯,哈斯脱连环报等等都是工具,资本家的牟利总是目标。因为法西斯蒂主义、极权主义的理想,所以产生德、意各国现状下的新闻事业。德意志社、海通社、斯蒂芬尼社、观察报、哥贝尔、盖达等都是工具,独裁者及其少数统治阶级之利益才是目的。一切制度因观念不同而异,一切文化工具因所求的鹄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①马星野.三民主义的新闻事业建设[J].青年中国(创刊号),1939,(1).
在这里,马星野分析了无产阶级国家、资产阶级国家和法西斯国家新闻事业的状况,认为以苏联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追求的目标是共产主义;以英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理想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而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新闻事业是为了服务于专制独裁。从记者个人的角度说,“为个人之‘摇钱树’的报纸,是谓媚大众之报纸。为统治阶级‘扬声筒’之报纸,是煽惑或欺骗大众之报纸。这种种新闻事业,都不是一个合于理想社会所应有。”只有“三民主义社会的新闻事业之目标,不是为资本家赚钱,不是为统治阶级说谎,而是为着全社会中每个分子(国民),同全社会的整个生命(民族)服务。记载时事,领导舆论只是一个手段,解放民族,建设文化才是目标”。②马星野.新时代与新报人——九一节对全国广播词[N].中央日报,1944-9-2.
马星野在文章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三民主义新闻事业”理想的正确与崇高,并指出:“据这个原则而建设的新闻事业,很明显的不会是以个人赚钱为目的的英美新闻事业,不会是以宣传少数统治阶级利益迷惑大众为目的的德国、意大利及苏联的新闻事业,更不是出卖民族利益的洋奴汉奸之新闻事业及诋毁祖国替他国捧场的某某党的新闻事业。民族至上,国家至上,这是中国新闻界的第一个指南针!”②马星野.新时代与新报人——九一节对全国广播词[N].中央日报,1944-9-2.马星野在论述中明显存在含沙射影、贬低和攻击他人的不足,但是,他提出新闻事业的理想与目的是“民族至上,国家至上”这个观点,对于中国国民党新闻事业是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1944年9月2日,他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了《新时代与新报人——九一节对全国广播词》,代表国民党报人向世人宣告对三民主义新闻事业的忠诚:“在今天,我们应该对中华民国全体同胞宣言,用我们的笔来维护真正的民主政治;来贯彻民有、民治、民享的建国主张;来保证民族的适存、民权的发扬和民生的康乐”。②马星野.新时代与新报人——九一节对全国广播词[N].中央日报,1944-9-2.从马星野前后撰写的许多论文中可以看出,“三民主义的新闻事业”是他一生宣扬和追求的事业理想。
自马星野提出“三民主义新闻事业”的概念之后,这一命题便成了国民党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1940年7月26日,蒋介石在《怎样做一个现代新闻记者》的演讲中就说:“各位毕业学生,你们是本党训练的新闻干部,你们将来去到社会服务就是本党的代表,不要丧失自己的人格,以致为人家所轻视!务要自爱自重,增进我们的技能,修养我们的品德,然后才不愧为三民主义的新闻记者。”③蒋介石.怎样做一个现代新闻记者[J].新闻学季刊,1939,(3).可见马星野的这一观点在国民党新闻事业中的影响之大。
值得注意的是,马星野在《三民主义的新闻事业建设》这篇论文中,多次提到苏联的新闻事业,并引用列宁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在谈到新闻事业与民权主义的时候说:“根据权能分开之意义,则当政府行使其充分的治权的时候,报纸不能作不负责之攻击;当报纸领导人民,训练人民行使其充分的政权的时候,政府也不许对报纸作不必要之束缚。……关于前一点,总理曾对新闻记者演说时说过:‘报纸在专制时代,则利用攻击,以政府非人民之政府。报纸在共和时代,则不利用攻击,以政府乃人民之政府,政府的官吏乃人民之公仆。譬如设一公司,举人司理,股东自言其司理人狡诈,生意安望兴隆。如果政府做恶,人民当一致清除之。’关于后者,列宁说:‘在群众从事于建设新社会之斗争中,报纸是最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这些都是很正确的话。”②马星野.新时代与新报人——九一节对全国广播词[N].中央日报,1944-9-2.在谈到发展国营新闻事业的时候说:“两个国营新闻事业之系统,应该用最新的科学方法配合着抗战建国最迫切的需要,作有计划有步骤之扩充。在这里,苏联国民新闻事业,许多部分是值得我们参考的。苏联的党报与政府机关报,在技术方面差不多百分之百采用英美方法的,新闻之传递迅速,印刷之精美钜量,管理之严密与发生之有效率,都可以直追英美。”④马星野.新闻自由论[M].南京:中央日报社,1948.1946年9月,他在《新闻记者的共信与共勉》中也说:“苏联革命以后,全国舆论,一致为五年经济建设计划做宣传,替劳动英雄作鼓吹,尽管苏联新闻事业有很多可批评的地方,然这个方针,是正确的。”⑤马星野.新闻记者的共信与共勉[N].中央日报,1946-9-2.
作为一个受过美国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的学者,马星野之所以在文中肯定列宁的观点和苏联新闻事业的某些做法,一方面是为了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真正学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毋庸置疑,马星野是忠于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理论也是反对的,但是,他却没有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对苏联共产党领袖的理论和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做法而全盘否定,实属难能可贵。当然,马星野对苏联,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及其报刊,否定和诋毁的言论也不少。这是政党报人因其党派立场和政治理念的干扰而出现的必然现象。
二 记者担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职业荣誉感,是职业道德培养与建立的重要基础。比如,一个教师觉得自己的职业关乎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也关乎着许多家庭的幸福,就会竭尽全力地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即使待遇差一点,也会乐此不疲。同理,所有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担负责任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强烈的职业荣誉感,有了职业荣誉感,才会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了激励记者树立神圣和崇高的职业荣誉感,马星野在他的论著中,对记者的社会责任论述得相当充分,在不同的文章中都有所论及。
1944年记者节,马星野在《新时代与新报人》一文中说:
我们在今天要对我们这门神圣的职业,庄严肃穆的宣布:我们用这有穷的生命,以我们一切健康、能力、智慧,为完成职业所赋予我们的使命而毕生奋斗。我们是新闻记者,我们要效忠于我们的职业。……
我们负报道消息,解释时事,领导民意,反映公论的使命的新闻记者,临到了这个新时代,对于世界和平之永久保持,民主政治的充分实现,人类正义的发扬光大,负有比任何人更大的责任。[3]
1944年9月24日在《中央日报》发表的《新闻自由与世界和平》中,他说:“在国际政治中,新闻纸是最伟大的力量之一,新闻纸可以招致国际和平。”“以前,英国政治家谓新闻纸是第四权力,在国内政治上,他的力量超过贵族、僧侣与中产阶级。在国际政治中,我们可称之为第四武力,海陆空军以外,还有新闻纸一个武力。这个武力,用之不当,直接可以挑起战争;这个武力好坏利用,可以根本消灭了战争。”①马星野.新闻自由与世界和平[N].中央日报,1944-9-24.从马星野的论述中可知,他对记者责任的论述,既有国内政治的责任,也有国际政治的责任,既有三民主义的要求,又有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在当时以抗战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是适合时代需要的。
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6月21日,他在《中央日报》发表的《新闻事业与民主政治》一文中又说:
新闻事业本身,负着两大使命:第一是把众人之事,报道给众人。不管是本城本埠之事,或本国本省之事,或全世界全人类的事,每天新闻纸要详细告诉了民众。第二,是把众人的意见,便是众人对于这些事情与人物的态度,表示出来,使甲地人民,知道乙地人民的意思;管理众人之事的公仆,知道他们主人的意思,使大家有交换意见、讨论政策的机会。……报纸对读者负的责任是:第一,每一条新闻负正确、迅速而完备报道的责任。第二,每一篇评论,负公正纯良、发言有据的责任。第三,报纸上每一种读材,负有益读者、无害社会的责任。②马星野.新闻事业与民主政治[N].中央日报,1946-6-12.
在这里,马星野主要从新闻专业的角度论述了记者的责任。他认为,新闻纸是社会的必需品,人们须臾不可离开。但是,只有好的新闻纸才对社会有益,如果不好,有比没有新闻纸更坏。马星野说:所谓新闻纸,“决不是指那些欺骗民众、煽动民众的新闻纸;决不是指那些诲淫诲盗、伤风败俗的新闻纸;更不是指那些受人津贴,为人宣传敲诈毁谤、造谣捣乱的报纸。民主政治需要新闻事业,然而需要合于标准的新闻事业。要民主政治成功,我们首先要新闻事业成功,要有自由的、独立的、勇敢的、负责的而且要普及民间真正做老百姓耳目与喉舌的报纸”。“报纸的使命是真真实实地报道新闻,是公公正正地伸张正义,是诚诚恳恳地为读者服务”。③马星野.四个信念[N].中央日报,1948—9—10.
在国民党报人中,马星野无疑是新闻专业素养最高的报人之一,他不仅受过美国正规的新闻教育,而且回国后担任过十多年新闻专业教学工作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领导工作,撰写的新闻学专著和论文也是最多的。因此,他提出的新闻伦理思想,具有较强的专业内涵和理论说服力。
三 记者要有不怕威胁,不为利诱的品格
同许多报界先贤一样,马星野在论述新闻事业的时候,总是把记者的品格放在优先的地位加以强调,认为记者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德性,而不是能力。1946年记者节,他应南京中央广播电台之邀撰写了一篇广播讲话——《新闻记者的共信与共勉》,文章中说:“首先要注意我们自己的品格。社会信托我们,我们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值得信托的人。在租界时代,有极少数新闻记者的名誉,非常不好。他们会因收了贿赂而颠倒是非,会揭发他人的阴私做敲诈的手段;有的拿某人某派某机关的津贴;有的用新闻用社论来迎逢有钱有势的人,做自己飞黄腾达的手段。更有一些人破坏他人名誉,以报自己的私仇,妨害他人信用以报敲诈之未遂。至于锦上添花、下井落石,更是常有。但是到了现在,这些记者,做汉奸的做了汉奸,堕落的堕落,已为社会所不齿。”[6]他批判了“租界时代”少数新闻记者利用报纸搞“新闻敲诈”“有偿新闻”等种种恶劣的道德行为,提倡记者为了崇高的事业和个人的名誉,必须培养优秀的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记者的品德修养中,马星野最为推崇的是史家精神,或称言论家品格。他说:
今日之记者,即昔日史官,今日之报纸,即昔日之春秋。口诛笔伐,力量很大,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可以活人也可以杀人。我们新闻记者要有独立不倚之精神,有凛然不可侵犯之风度。社会上恶势力很大,对新闻记者之诱惑力尤大,我们要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地步,有为真理为正义而不顾一切之精神。[6]
马星野的这种看法和观点,从内容上说,并不是新的见解。我们知道,从晚清以来,中国的许多报人和政论家,例如,何启、胡礼垣、郑观应、梁启超、章太炎、史量才等人,对新闻与历史的关系及“史家精神”都有过深刻的论述。但是,在前辈报人中,谁也没有像马星野一样,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文章中,反反复复地申述与强调。阅读马星野的新闻学论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特别推崇历代史官的不怕威胁、不为利诱的品质,真可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例如,他在《舆论政治之历史基础》中说:“四千年以来,我们中国已经有一贯的传统,任何司言论责任的人,宁可牺牲性命,宁可冒夷九族之危险,而不牺牲一个字,牺牲一句话;为一次正确的记载,为一句公道的话,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生死可置于度外。如果负言责者,滥用其言论自由,迎媚权势,必为人民所唾弃,遗臭于万代。”④马星野.舆论政治之历史基础[N].中央日报,1945-9-15.他举例说:“中国言论家为争真理、争正义而奋斗的可歌可泣事迹真是举不胜举。……说公道话,不顾一切,这已是中国言论界的一贯作风。有报纸没有报纸都不相干,用笔可说用舌可说,如笔舌都不能说,用血来说,四千年民族正义之结晶,所以在齐有太史之简;在晋有董狐之笔。辛亥之前有民立、天铎诸报,排满之声,使帝制推翻;抗战期内,孤岛诸报,口诛笔伐,使奸伪无从掩饰其罪恶,抢救人心,保持士气。凡此种种,绝非偶然。……不为威胁,不为利诱,自有史官以来,就是如此。”[10]马星野用饱含激情的笔调盛赞中国历史上为争真理、争正义的言论家,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励现代记者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职业传统。
马星野对中国言论家优良传统和职业精神的概括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他认为,历代言论家的品格就是当代新闻记者应有的品格,只有具备这样的品格,才能完成时代和职业所赋予的伟大使命。他提醒记者:“不论是写新闻的访员,不论是写标题的编辑,不论是写评论的主笔,不论是写特写的作家,当他下笔之时,要想象许多报界先烈的灵魂站在他面前。我们要时时问自己的良心,我们所写的事实是不是正确,我们所表示意见是不是至诚至公。我们要时时想到,这件事实之写出,这种意见之发表,会影响到多少人的幸福,会有多大严重之结果。”[3]的确,记者的工作由于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就会无益反损,而在记者应具的道德中,居于核心地位,且最为本质和重要的,莫过于史官所具备的“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这个核心价值观了。记者如果具备了这种品德,其他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四 记者要有自由与独立的精神
1940年代,在美国新闻界的影响下,中国的国统区开展了为期4年的“新闻自由运动”(从1944年2月到1948年9月结束)。这一运动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1944年2月,美国成立了新闻自由委员会,1947年3月,新闻自由委员会出版了《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该委员会认为,新闻界在充分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否则,新闻自由就是危险的。
1945年3月28日,美国新闻自由代表团来到中国,进行交流。据1945年10月15日的《中央日报》报道:“美众院共和党议员立刻组织有力运动,以阻止予任何不承认新闻自由或实施检查之国家以救济款项。共和党议员建议修正授权美国对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拨款五亿五千万之法案,此亦即阻止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资助不愿参加普世新闻自由运动之国家。”①记者.不承认新闻自由国家不予以救济贷款[N].中央日报,1945-10-15.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为主导的中国“新闻自由运动”开始发动,进而波及全国新闻界,在国民党统治区,其所管辖的党报和民营报纸也积极参与了这场运动。
1944年2月6日,马星野在《中央日报》上发表《言论与诽谤》,这是《中央日报》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新闻自由的文章。之后,马星野又陆续发表《言论自由固甚必要,但须自负法律责任》(1944年5月26日)、《新时代与新报人》(1944年9月2日)、《新闻自由与世界和平》(1944年9月24日)、《中国言论界的自由传统》(1945年3月31日)、《舆论政治之历史基础》(1945年9月15日)、《出版自由论》(1946年7月8日)、《新闻记者的共信与共勉》(1946年9月2日)、《新闻自由与民主政治》(1946年1月)、《四大自由》系列(1948年5月)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新闻自由思潮的起源和新闻自由运动的概况,论述了新闻自由与世界和平及民主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阐明了新闻自由对中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马星野认为,新闻自由是世界的大趋势,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国内民主都有重要的作用。他说:“吾人相信,新闻自由,可以保证国内政治之民主,可以保证国际和平之持久,可以增加人民对政治之兴趣,可以增高人类间相互之了解。”[5](P48)他还说:“恶意宣传,是一切战争的罪魁。扑灭恶意宣传,只有一法,是让事实真理来战胜谣言与伪道。只有光明可以克服黑暗,新闻自由使一切真相暴露。美国世界地球版有句格言是,‘给人民以光明,人民自知出路。’新闻是灯塔,有自由的新闻,是最光亮的灯塔,在灯光普照下,驾船者自知方向,可以克服狂风孟浪。为扑灭恶意之国际宣传,我们需要国际新闻自由。”[5](P10)
马星野在论述新闻自由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新闻记者自身的自由意识和独立品格对维护新闻自由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真正的国际新闻自由,属于真正有国际意识、爱好世界正义的新闻记者。所以负责报道所在国消息的记者,先要扫除心理上几种障碍,他绝不能有民族优越感,他绝对不能有政治偏见,他更不许有求名求财的自私心。如果是这样,他一定会滥用新闻自由来增加国际之误解来促成世界的战争。”[5](P17)“新时代需要新报人,我们要有充分现代意识,有国家观念,同时有世界意识,忠于事业,爱真理,重正义,好自由的记者,不畏威胁,不受利诱,牺牲一切以求真理的新记者,来参加新闻前线工作,使在新闻自由之时代,中国不会被人忘记,被人误解,被人轻视。”[5](P37)他在《现阶段之国际新闻自由运动》中转述美国报纸主笔协会代表团对中国的建议说:“我觉得代表团有几句忠告,是最值得我们注意。……他们说中国报纸要同津贴分离,经济之独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5](P37)马星野称赞美国朋友的忠告是“金石之言”,希望中国的记者能听进这些忠告。在马星野的思想中,自由与独立,如同不畏威逼,不受利诱的品质一样重要。他在1945年3月29日的《中央日报》上,特意原文介绍了美国报界主笔协会于1922年4月通过的《报业守则》,其中有两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是“尊自由”“守独立”,并说这个守则的7条规范,“同为我报业之金科玉律”。[5](P30)这说明,马星野对美国的新闻道德规范是充分肯定和全盘接受的。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知,马星野的新闻伦理思想是比较丰富的,其新闻伦理思想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既有美国新闻职业道德思想的影响,又有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熏染,还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印记。他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三民主义政治观、西方新闻伦理观和中国传统史家道德三者融合的结晶。虽然其中也有国民党党派政治的偏见,但是,当他站在新闻专业的角度论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时候,许多观点都可谓是深叩新闻规律的真知灼见。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新闻伦理思想史的时候,对马星野的新闻伦理思想没有理由不给予必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