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六大以来党的利用外资理论的新发展*
2014-03-31卿定文蔺叶坤
卿定文,蔺叶坤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外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10月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外资理论在深度、广度等方面都有创新发展,推动了当代中国利用外资实践的进步,以及开放型经济体系和格局的形成,本文就此进行简要论述。
一 理论渊源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利用外资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开放思想,以及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利用外资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起来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其利用外资理论的渊源。
由于受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提出利用外资理论,但我们仍可以从他们的经典著作中洞悉诸如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等有关对外开放的思想。马克思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马克思在此高度概括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市场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资本主义国内生产发展促使其建立了世界性的生产市场和销售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分工的不断深化,致使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深化,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分工。各国的开放发展成为形成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前提和条件,闭关自守状态逐渐被彻底打破。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1]他们甚至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的国际化方面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发达。
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对外开放思想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利用外资的思想。列宁从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阐述了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列宁认识到世界分工和生产是紧密联系的,他指出:“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已经越来越国际化,社会主义会把它完全国际化”。他强调,“当我们国家在经济上还极其薄弱的时候,怎样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呢?那就是要利用资产阶级的资本”。那么,应该如何利用呢?列宁创造性提出了“对外贸易”、“租让制”、“合营公司”等利用外资的方式。此外,列宁还提出了利用外资要坚持独立自主、开展斗争、保持灵活性等基本原则,主张要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灵活地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实现自己的长远利益[2]。
在继承了前人思想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利用外资思想。他在延安时期就认识到利用外资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1936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回答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提出的“中国是否欢迎外国在中国进行投资”问题时,明确表示“中国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此后,毛泽东利用外资的思想更加清晰,他在1948年8月会见美军观察者成员谢伟思和1945年4月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3]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利用外资提供了政治条件,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的敌视,我们在外交上只能实行“一边倒”的政策。1953年中苏《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的签订,新中国利用外资拉开了序幕。20世纪50年代中国总共从苏联获得了14.27亿美元的贷款,并用这些贷款引进了苏联(也包括捷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156项成套设备,建立了新中国经济的主干。[4]毛泽东还始终强调利用外资必须遵循“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和“互利”两个原则,并且提出了以合作为主的利用外资方法,如1950年3月27日,中苏两国签订协议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我国还同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如中波轮船公司等等。[4]毛泽东是我国利用外资事业的开创者,其利用外资思想奠定了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利用外资理论明确而具体。邓小平深刻意识到:“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5]利用外资不仅可以增加建设资金、学习先进管理和引进技术,而且可作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不会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邓小平还提出了利用外资要遵循“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坚持平等互利”、“讲求经济效益”、“量力而行”等四项原则。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还为中国设计了利用外资的思路:一是建立经济特区,二是设立沿海开放城市,三是设立经济开放带和开放区,四是设立海南省、上海浦东和天津新港开放区,并沿江、沿线、沿边开放,五是提出设立“三资”企业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等各种直接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方式,六是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七是不断完善法制和改善环境。邓小平强调:“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会变”。[2]总之,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新的格局。
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外资的新思路,拓宽了利用外资的新领域。首先,江泽民将利用外资放在全球化的大视野中来认识,他指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下,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是利用外资要把握好的一个重要趋势。其次,江泽民明确提出了以“走出去”为核心的利用外资的战略方式,强调“走出去”与“引进来”要同时并举,他说:“我们要积极引进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办厂,也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6]。具体来说,要组织中国的跨国公司,要改善投资环境,要完善相关法规,要实施国民待遇,要为“走出去”培养人才等等。第三,江泽民提出了多个利用外资的原则,一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二是要注重质量与效益;三是掌握好主动权,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外资为我所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 发展的背景
十六大以来党的利用外资理论是时代发展和实践进步的产物,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其产生的实践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外资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动力。1992~2012年间,中国连续20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时中国利用外资为527亿美元,当年利用外资首度超过美国。2007年中国利用外资为840亿美元,2012年为1117.2亿美元,近10年来利用外资一直稳居世界前四。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一,促进了工业发展。工业利用外资占了总额70%以上,中国工业化速度得以加快;其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外资企业的促进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更加国际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制框架。[7]其三,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外资的产业、行业投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外资企业过分集中的现象,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其四,增加了财政收入。如2011年,不到3%的外资企业上交的税收却占我国税收总额的21%,占生产总额的近30%,占进出口总额的52%。[8]其五,促进了就业。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提高了我国劳动力素质,加快了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其六,推进了对外经济合作。资本、资源、人员、管理经验等生产资源在全球进行优化配置,使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愈来愈密切。
第二,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其产生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和间接利用外资(PDI)的比重不太合理。据统计,“十一五”的五年,外商直接投资依次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 94.5%、95.5%、97%、98%、97.2%,间接利用外资的比重很低。学者认为,在过去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FDI作用,而忽视了FDI对PDI的拉动作用。[9]二是“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用外资初衷没有实现。1992年中国政府强调“要以市场换技术”,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事实上,三十多年来外商并未将高新技术投到中国,反而在关键技术领域封锁严重,加之中国各级政府对外资“重数量轻质量、重引进轻吸收”,外资对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作用非常有限,外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非常少。三是外资企业长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负面效果显现。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始对外商实施的“超国民待遇”对利用外资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外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优先的资源配置权,内资企业成为不正当竞争的受害者。四是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外资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凭借其优质品牌和服务,通过并购等方式,加大了对我国产业、行业的控制,给我国许多产品、产业和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威胁到我国民族经济的自主权,国内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许多民族工业企业、产业、行业面临困境和风险。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随着一系列全球双边、多边协定的签订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产生了诸多挑战。首先,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和冲击。有学者指出,外商的控股和技术垄断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构成威胁,外债超过一定限度时会隐藏很大的风险,外贸和资本对外依存度的增大可能削弱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大规模开放金融市场则可能极大地增加金融风险等,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10]其次,中国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不少发达国家将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增加了中国资源能源的消耗,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中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再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虽为借鉴外国先进科技提供了便利,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外资技术的依赖,导致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据调查,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远远高于美、日两国的比例,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的排名也很落后,且在印度和巴西之后。[11]
三 主要内容
十六大以来,党的利用外资理论发展快速,内容非常丰富,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进利用外资的科学发展。在继承前人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思想基础上,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利用外资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突出体现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体系性建构。胡锦涛指出,“我们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12]将中国经济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大体系当中,胡锦涛强调:“坚持开放,就是要打开国门来搞建设,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3]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更是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思想,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五个统筹”,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基本体系,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科学发展是其中重要内容。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科学发展的程度,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因此,党中央认为要从理论和实践高度认识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充分利用国外优势资源,实现全球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努力克服不利影响,增强规避外来风险的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方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外资的方式也逐渐完善。十六大以来,利用外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资金、外商直接投资、海外上市融资等利用外资方式进一步完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4]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是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迫切要求,为此,要着眼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在完善现有利用外资方式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利用外资方式的多样化,合理利用当今国际流行的跨国收购与兼并方式,将利用外资与我国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和转型升级服务。一是将利用外资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将技术引进作为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着重从关键技术与重要环节上引进,推进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提高我国企业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就提出:“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高度重视对技术的引进。二是将利用外资与国家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放到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下进行,把外商并购重组作为促进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放宽行业限制,引导外资朝着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吸引外商参与我国企业的重组和并购,以产业结构的优劣作为观测利用外资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实现利用外资从“引资”到“选资”的转变。三是将利用外资与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对外资在中西部地区投资政策的倾斜,引导外资的区域投向,使外资有序有效地参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建设,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
第三,优化利用外资的战略。在以往提出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利用外资战略的基础上,党强调了利用外资的两个战略。一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战略。从1978年到1999年间,我国实施的是“引进来”的引资战略。1999年提出“走出去”利用外资战略后,“走出去”利用外资有了很大发展。但仔细对比之后发现,我国近年来“走出去”式的引资与“引进来”式的引资仍有巨大的差距,两者相比严重失衡。若不尽快扭转这种极不协调的利用外资战略,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对此,2011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表示,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在同年同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论坛上,胡锦涛强调:“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15]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到“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进一步优化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这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期货交易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促使中国企业对外进行投资,以海外投资方式进行引资,提高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二是“自主创新”战略。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认为,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外资企业的技术,要加大力度进行自主创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们要把提高自主创新放在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16]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资金、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是各国争夺的对象。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了加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引资政策和措施,引导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向我国科技含量高、研发周期长的行业进行投资,逐渐将研发平台转移到我国,以带动我国自主研发和创新,使我国真正拥有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从而提高我国的科技创造力和综合国力。
第四,坚持利用外资的原则。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十六大以来,党提出了利用外资的三个原则。一是独立自主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起来,既离不开参与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13]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全球各种经济资源,而发达国家与大型跨国企业总是从自己利益出发,实现其在中国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这种利益冲突存在并愈演愈烈之际,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防范各种外来风险,捍卫国家主权,是利用外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互利共赢原则。胡锦涛认为:“国与国之间‘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必须树立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17]互利共赢,是指在利用外资过程中,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双方都要树立共同发展的理念,以促进经济共同增长为归依。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尊重和支持对方的发展,最大限度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第三,安全高效原则。“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式,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18]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来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一方面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对处于相对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面对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一系列威胁加深。因此,随着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在外资总量增加的同时,防范国外不确定因素对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安全高效,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
第五,完善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外资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是利用外资的一项重要工作。胡锦涛2011年1月接见外国记者时表示:“加入世贸组织近1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承诺,清理和取消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法律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中国将继续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及时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的合理关切,为各类企业在华投资兴业创造稳定透明的法规政策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规范高效的依法行政环境。”[19]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央和各省、市、区相继修订和出台了不少新的涉外法律法规,如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股权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2004年与2011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银监会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商务部2006年出台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6年出台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等等,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优良的法制环境。
四 重要意义
党的利用外资理论是利用外资实践的指针,是我国对外开放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有重要意义。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利用外资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早期的经济全球化现象进行了深刻描述,揭示了资本作为天生的国际派的属性,认为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利润,导致了单个的封闭的国家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因此,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作为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的列宁和毛泽东,在各自国家百废待兴的状况下,萌生了利用外资的思想,但遇到了实践上的困难。邓小平与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动融入开放世界的时代潮流,相继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利用外资的战略,推进了中国外资工作的快速发展。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在利用外资理论上的突出贡献,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从全面协调的角度,提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将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发展协调起来,从国内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双重趋势,来把握利用外资的方向,提升国内经济发展的品质,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战略,将我国利用外资理论发展到新高度,对利用外资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第二,推进了利用外资工作的新发展。在利用外资理论的指导下,十六大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利用外资总量翻倍。2003年,全国新设外资企业41081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05亿美元。2013年,我国新设外资企业22773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5.86亿美元(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同比增长5.25%,利用外资总量翻了1倍。从1992年以来连续20多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二是利用外资结构明显改善。其一,行业结构更加合理。2013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1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15%,占利用外资总量的52.3%,首次超过一半。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55.55亿美元,下降6.78%;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18亿美元,下降12.71%。其二,来源结构有新的变化。美国对华实际投入33.53亿美元,同比增长7.13%;欧盟对华实际投入72.14亿美元,增长18.07%。三是利用外资的地区分布有新发展。2013年,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01亿美元,同比增长8.79%,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06.1亿美元,增长6.96%,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
第三,为进一步搞好外资工作提供了经验与启示:一要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规律。十六大以来党的利用外资理论之所以能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是与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利用外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分不开的。因此,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把脉中国经济发展的动态,深入探讨利用外资的规律,充分发挥外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推进利用外资工作的必然选择。二要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十六大以来党一直以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世界经济史表明,没有哪个国家仅仅依靠外资能成为经济强国,构建创新型国家才是正确选择。[21]所以,在利用外资过程中提高技术引进的层次,以及智力引进的比重,是利用外资的主攻方向,以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三要时刻注意国家经济安全。无庸讳言,外资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对中国经济安全也构成了威胁,一些外资企业的不法行为扰乱了中国的经济秩序,一些外资不合格产品危及了中国的食品安全,一些外资企业的工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污染了中国的环境,一些产业行业面临被外资企业的垄断,食品轻工行业许多品牌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特别是有些外国的热钱披着外资外衣进入中国后,在中国资本市场胡作非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恶劣影响。总之,中国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等面临外资的严峻挑战。因此,利用外资过程中要强化安全意识,研判不同利用外资方式的负面影响,制定相应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规范外企的经济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卿定文.邓小平利用外资思想述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23(4):1-6.
[3]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4]张婷.浅析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4):1-3.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
[6]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赵晋平.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成就与基本经验[J].国际贸易,2008,(11):4-8.
[8]马秀红.201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160亿美元[N].新华网,2012-3-6.
[9]周维明.外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互补性[J].商场现代化,2009,(18):73-74.
[10]李晓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6):7-9.
[11]刘昱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24(12):44-45.
[12]胡锦涛.中国的发展 亚洲的机遇—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J].今日海南,2004,(5):4-5.
[13]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N].北京:人民日报,2008-05-09.
[1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N].北京:人民日报,2007-10-25.
[15]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1-12-12.
[16]一工.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50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4):265.
[17]张晓彤.胡锦涛时代观的中国主张[J].瞭望,2009,(47):32-36.
[1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19]胡锦涛.胡锦涛主席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N].北京:人民日报,2011-1-18.
[20]商务部.2013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25%[N].新华社,2014-1-16.
[21]魏杰.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