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勘误拾遗

2014-03-31刘小龙

关键词:登科进士科考

刘小龙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以下简称《索引》)系朱保炯、谢沛霖两位先生依据(清)李周望《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登科录》、各省方志等校订增补而成,因其收录明清两代进士数量之大、信息之丰富,且检索方便,成为明清科举史乃至明清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然而,编纂者限于时代的局限,使得该书存在不少讹误。虽然学术界几经考误,①但是仍难免有遗漏。笔者谨将新近发现的8处讹误考证如下。

一 姓名之误

1.《索引》第904页载“(向)阳,四川双流,明弘治18/2/79”。

按:“向阳”当作“向一阳”。依据有三:其一,明代科举文献俱作“向一阳”,比如《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载“向一阳,贯四川成都府双流县民籍,湖广巴陵县人”,[1]又如《皇明进士登科考》载“向一阳,四川双流县籍,湖广巴陵县人”,[2]再如《皇明贡举考》载“向一阳,四川双流县人”;[3]其二,清代科举文献和方志也作“向一阳”,比如《类姓登科考》载“向一阳,四川双流县人,二甲”,[4]又如《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载“向一阳,四川成都府双流县民籍,湖广巴陵县人”,[5]再如《四川通志》亦载“向一阳”;[6]其三,《索引·历科进士题名录》(第2493页)也载“向一阳”。故“向阳”当为“向一阳”之误。

2.《索引》第111页载“(谢)应茞,四川富顺,明嘉靖11/3/45”;《索引·历科进士题名录》第2518页亦载“谢应茞”。

按:“谢应茞”当作“谢庭茞”。理由有三:明代科举文献俱作“谢庭茞”,比如《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载“谢庭茞,贯四川叙州府富顺县民籍”,[7]又如《皇明进士登科考》[2]、《皇明贡举考》[3]亦同;其二,清代科举文献《类姓登科考》[4]和方志《四川通志》[6]俱作“谢庭茞”;其三,《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7]和《类姓登科考》[4]等书皆云“(兄)谢庭芝,嘉靖五年进士”,据明代风俗,兄弟之名往往相似,此也可佐证其应为“谢庭茞”。《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5]与《索引》同,俱误。

3.《索引》第1828页载“(戈)中和,四川南充,明嘉靖20/2/56”;《索引·历科进士题名录》第2525页亦载“戈中和”。

按:“戈中和”当作“弋中和”。依据有三:其一,明代科举文献俱作“弋中和”,比如《嘉靖二十年进士登科录》载“弋中和,贯四川顺庆府南充县军籍”,[8]又如《皇明进士登科考》[2]、《皇明贡举考》[3]亦同;其二,清代科举文献《类姓登科考》[4]和《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5]俱载“弋中和”;其三,方志《四川通志》[6]也载“弋中和”。故“戈中和”当为“弋中和”之误。

二 籍地错误

1.《索引》第1691页载“(杨)茂,福建闽侯,明宣德2/3/36”。

按:“福建闽侯县”当作“四川宜宾县”。依据有三:其一,明代科举文献《皇明进士登科考》[2]、《皇明贡举考》[3]俱载杨茂为四川宜宾县人;其二,清代科举文献《类姓登科考》[4]也载杨茂为四川宜宾县人;其三,《四川通志》[6]也载杨茂为四川宜宾县人,《福建通志》[9]宣德二年进士名录并无杨茂。故“福建闽侯县”当为“四川宜宾县”之误。《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5]与《索引》同,俱误。

2.《索引》1059页载“(冯)衡,四川合江,明成化11/3/16”。

按:“合江县”当作“合州”。理由有:其一,明代科举文献《成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10]、《皇明进士登科考》[2]、《皇明贡举考》[3]皆载冯衡为四川合州人;其二,清代科举文献《类姓登科考》[4]也载冯衡为四川合州人;第三,方志《四川通志》[6]也载冯衡为四川合州人。故“合江县”当为“合州”之误。《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5]与《索引》同,俱误。

3.《索引》第124页载“(谢)朝锡,四川当顺,明嘉靖32/3/272”。

按:“当顺县”当作“富顺县”。依据有三:明代科举文献俱载其籍贯“四川富顺县”,比如《嘉靖三十二年进士登科录》载“谢朝锡,贯四川叙州府富顺县民籍”,[11]又如《皇明贡举考》[3]亦同②;其二,清代科举文献《类姓登科考》[4]、《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5]和方志《四川通志》[6]77俱载其籍贯“四川富顺县”;其三,《明一统志》卷69—73“四川布政司”[12]和《明史》卷43《地理志四·四川》[13]所载的四川行政区皆只有“富顺县”,而无“当顺县”。故“当顺县”应为“富顺县”之误。

三 甲第之误

1.《索引》第437页载“(张)师价,四川巴县,明嘉靖29/3/229”。

按:名次“3甲229名”当作“3甲29名”。据《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登科录》载张师价(四川重庆府巴县民籍)为3甲29名,[14]又据《皇明进士登科考》[2]、《皇明贡举考》[3]亦载其为3甲29名;另《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5]和《索引·历科进士名录》(第2534页)也载其为3甲29名。③故名次“3甲229名”当为“3甲29名”之误。

2.《索引》第446页载“(张)仲欢,四川合州,明隆庆2/2/41”;《索引·历科进士名录》第2551页也载“2甲41名”。

按:甲第名次“2甲41名”当作“3甲163名”。据《隆庆二年进士登科录》载张仲欢(四川重庆府合州民籍)为3甲163名,[15]又据《皇明贡举考》[3]亦载其为3甲163名;另《类姓登科考》载“张仲欢,四川合州人,三甲”,[4]也可佐证“2甲41名”之误。《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5]与《索引》同,皆误。

注释

①比如郭培贵《<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纠误一则》(《史学月刊》1997年第1期),陈长文《<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误》(《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龚延明《洪武十八年进士发覆——兼质疑<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曲剧、付春晓《<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代河南进士校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黄振材、张宝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误八则》(《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年第2期)等。

②《皇明进士登科考》记事止于嘉靖二十九年,故记载该科进士名录的明代科举文献主要有《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登科录》和《皇明贡举考》。

③现存科举文献只有明代《进士登科录》《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国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初集》按科甲名次记载进士信息。

[1]〔明〕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第三函)[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27b.

[2]〔明〕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明代史籍汇刊第一辑第11)[M].台北:学生书局,1969:577,764,815,212,402,871.

[3]〔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69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681,741,758,546,620,786,777,815.

[4]〔清〕盛子邺.类姓登科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26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675,674,674,703,458,346,674,561,.

[5]〔清〕李周望.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所附“明代历科进士题名碑录”[M].台北:华文书局,1969:517,685,736,181,355,820,789.895.

[6]〔清〕黄廷桂.四川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1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71,75,76,64,68,77.

[7]〔明〕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第四函)[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41a,41a.

[8]〔明〕嘉靖二十年进士登科录(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第五函)[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23a.

[9]〔清〕郝玉麟.福建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9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35.

[10]〔明〕成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第六函)[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37a.

[11]〔〔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登科录(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第六函)[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104a.

[12]〔明〕李贤.大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3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10—559.

[13]〔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21—1053.

[14]〔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登科录(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第六函)[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40a.

[15]〔明〕隆庆二年进士登科录(明代登科录汇编·第17册)[M].台北:学生书局,1969:8972.

猜你喜欢

登科进士科考
曹陆军摄影作品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科考延期为哪般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