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愤怒的回顾》中折射出的殖民情结

2014-03-31段绍俊

关键词:艾莉森吉米殖民

段绍俊,陈 燕

(1.昆明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2.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1956 年 5 月 8 日在英国戏剧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在伦敦皇家剧院上演了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Look Back in Anger)。此剧是一个三幕剧,剧情简单,主要围绕着吉米·波特矛盾重重的婚姻家庭生活展开,该剧的出现引发了英国戏剧革新的浪潮,使战后死气沉沉的英国戏剧焕然一新,被冠名以20世纪50年代英国戏剧界“愤怒的青年”的代表。评论家肯尼斯·泰南认为该剧是“十年来最杰出的青年剧作”,而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却认为该剧“点燃了英国新生命的光耀。”[1]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巴特·穆尔-吉尔伯特把“东方主义”大师萨义德曾描述过的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形象和东方人眼中的西方人形象进一步进行了具体化,指出:在东方主义的话语中,东方的形象是沉默、淫荡、女性化、暴虐、易怒和落后的,而西方的形象却是有活力、讲道德、男性化、民主、有理性、思想开通和先进的。[2]《愤怒的回顾》中,剧作家奥斯本通过塑造两个男性人物形象:男主人公吉米·波特和他的岳父雷福德上校,借他们的言行举止和视角直接或间接来体现这种东方主义,从而直接或者间接折射出作品中的人物和剧作家的殖民情结。

一 吉米的殖民情结

吉米的殖民情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他对身边最亲近的人的责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东方民族,如阿拉伯人、印度人和孟买人的仇恨;二是通过他对他的岳父——雷德福上校,一名曾派驻印度的大英帝国的官员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他对殖民主义者的同情之心。

1.对东方民族的仇恨。

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许多儿童文学冒险故事都带有殖民主义或种族主义的色彩,清晰地传递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其他白种人在文化方面的优越性的思想;到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中种族偏见依然盛行。英国公众所持有的种族敌意和对有色人种移民的历史原因的无知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这些外来民族所持有的成见,从而让他们在日不落帝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的情况下,依然持有这样的看法:战后移民到英国来的有色人种,他们来自原始丛林社会,他们要么身后长有尾巴,要么是食人生番。[3]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看,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如果《愤怒的回顾》反映出的是一种“全民疾病”,那么剧中男主人公吉米·波特对其他种族所持有的刻板看法就是管中窥豹,只能算是当时人们普遍对有色民族持有的偏见的一个引子。[4]

吉米·波特对非白种人持有敌对态度,这可以从他对“他者”的刻板的成见描述中看出来。剧本第一幕中,吉米由于不满妻子艾莉森的所作所为,于是当着朋友克里夫的面训斥妻子,并且问克里夫:“你有没有看到过女人们坐在梳妆台前卸妆时,她们的盒子、刷子和唇膏被弄得叮咚作响的场景吗?......我看着她一晚又一晚做着这样的事。当你看到一个女人位于她的卧室镜子前方时,你会意识到她是个多么优雅的屠夫。”[5]通过“优雅的屠夫”的话语,我们不难体会出吉米对妻子艾莉森的讥讽。而他紧跟其后说出的话“你有没有看到过某个又老又脏的阿拉伯人把他的手指伸入一些羊肉脂肪和软骨的混合物中的情景呢?嗯,她就是那样的做法。”[5]让我们觉得他所说的“优雅”一词其实一点都不优雅,反而给人一种恶心之感。这里吉米把妻子艾莉森的卸妆过程比作是又老又脏的阿拉伯人屠宰羊的过程,这种类比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的色彩,直接暴露了吉米对东方人的憎恨心理,折射出了他的殖民情结。由此可见,剧本中的吉米虽然他自己在妻子和妻子家人的面前因其出生低微和没有养家糊口的能力而自觉低人一等,可是在又老又脏的阿拉伯人面前他却自认清高。而他对阿拉伯人的这种形象丑化的塑造完全又不同程度上反应出了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偏见和他们的自恃清高。所以,不难看出吉米是利用了这种精神胜利法,对妻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贬低,从而体现他自己的心理优势。

除了在对妻子挖苦和讽刺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吉米的殖民情结外,就连吉米对他未出生的孩子和他的岳母的侮辱性的言语中我们同样能觉察出吉米那种潜意识的殖民情结。《愤怒的回顾》第一幕临近尾声时,当吉米听妻子说她同意了女友海伦娜的请求准备将其带来家里居住一段时间时,他怒愤填膺,口不择言痛斥道:“如果你能有个孩子,它也会死掉。让它成长,让一张能被识别出的人脸从那一小团印度橡胶和褶皱中出现。”[5]这里,吉米把对妻子艾莉森的怨气迁移到了她腹中未出生的孩子身上(或许是因为他当时还不知道妻子已怀有身孕的缘由),而在他的诅咒语中,他把孩子的小脸比喻成“一团印度橡胶”,从而也透露了他对印度的厌恶之情和他的大英帝国的殖民情结。第二幕第一场中,我们看到吉米由于不满妻子艾莉森与海伦娜为伍,于是故意无中生有、无理取闹当着克里夫、海伦娜的面破口大骂艾莉森的母亲,企图以此来激怒妻子。“她粗俗如孟买妓院的夜晚,粗壮如水手的胳膊。......我说她是一条该死的老母狗!”[5]从这些针对艾莉森的母亲进行的攻击性的肮脏的话语中,我们不难觉察出吉米对艾莉森的母亲怀有的那种恨之入骨的痛恨,而由他使用“孟买妓院”这样的词汇,也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印度的贫穷、落后、肮脏等阴暗的方面,从而也体现出了他根深蒂固的殖民情结。

2.对殖民主义者的同情。

以上叙述可以看到吉米这个愤世嫉俗的来自劳动者阶层的小青年把他身边的所有来自中产阶级的人都视为他的敌人,这些人中有他妻子的母亲、弟弟,以及他妻子的好友海伦娜。而对于妻子艾莉森的父亲雷福德上校,吉米除了在他把艾莉森接走时骂过他外,其余时间看来吉米对他并未怀恨在心,而是充满了同情之心,这或许是因为吉米在潜意识里觉得上校和他是同病相怜之人。妻子艾莉森也觉得丈夫吉米和父亲很像,这可以从她对她父亲说的下面的话中看出来,“您的伤害源于一切都变了,吉米的伤害却源于一切如旧,而您们两个都不能面对现实。”[5]可见,吉米和雷德福上校二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觉得自己生不逢时,与现实格格不入,在别人眼中都是失败者。此外,二人都很怀旧,吉米怀念过去是因为他觉得他的这个年代的人不能再为好的事业而奉献自己,而三十、四十年代的人们却可以,可惜那时他还很小;雷德福上校怀念过去是因为那时的他是高高在上等着别人朝拜的殖民地官员,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鉴于二人这种类似的因素,吉米对岳父的态度和他对这个家庭中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如前所述完全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对他没有讽刺挖苦有的只是深深的同情,因而当和妻子谈到岳父时,他才会对妻子感叹道“可怜的老父亲,如爱德华七世时代的荒野里残留下来的一株强壮的植物,到了现在却难以理解为什么当初耀眼的太阳光不再闪亮。”[5]吉米对于雷德福上校——一名大英帝国代表人的同情心表明:他是追随和支持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思想的人,认为英国作为先进民主西方国家的代表就应该统治像印度这样贫穷落后、野蛮的东方神秘古国。而这如前所述是吉米那个时代的通病,是“全民疾病”的一个案例,这种同情心折射出的是长久以来藏匿在他内心深处的殖民情结。

二 雷福德上校的殖民情结:对往昔殖民岁月的缅怀

在上校与女儿艾莉森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上校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以往在印度的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上校伤感追忆道:“我记忆中的英国的景象永远都是1914年3月我离开去印度时的那个样子,我很乐意继续把它记为那时的样子。相比当下,我那时候掌控着大君的军队,那是我的世界,我爱它,爱它的一切。那时看来好像那样的日子会永远继续下去。但是当我现在回想起它,仿佛那是一场梦,如果那梦不醒该多好!那些漫长凉爽的山间的夜晚,一切都呈现出紫色和金黄色。你母亲和我那时候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似乎能拥有我们想要的一切!我想最后一天阳光照耀的日子是当那列肮脏的小火车冒着气使出那个拥挤不堪、令人窒息的印度车站和营乐队正在演奏之时。那时,在我心底我知道一切都结束了,一切!”[5]68从上校怅然若失的回忆里,我们可以看到印度那时的景象是集美丽和贫穷落后于一身,前者可以从山间夜晚景色的描写得以体现,而后者可以从这些词汇的使用得以印证,比如“肮脏”“拥挤不堪”“令人窒息”等。雷德福上校对美丽而落后的印度的喜爱正如他所言是因为他是以代表大英帝国的统治者的身份,以君临东方的威严出现在那里的。由此可见,他的这种对昔日光辉岁月的怀念其实是在缅怀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深深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从而也折射出了他的殖民情结。

三 作家的殖民情结:对人物形象的西化

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点通常能够反映出作家的思想和观点,《愤怒的回顾》中,除了通过有关吉米和雷德福上校的大量的言行和思想的描述,让我们可以探测到奥斯本的种族和殖民思想,觉察到他的殖民情结外,剧本中还有一些对人物形象外表的刻画可以直接折射出作家的殖民情结。

剧本一开场,当幕布升起时,在主人公吉米拥挤不堪的家中,我们看到的吉米的形象是:“吉米和克里夫一右一左躺在扶手椅里,二人两腿懒散伸展开来,手中的报纸挡住了他们的大半身......当我们最终看到他们时,我们发现吉米是一个高个清瘦的小青年,年龄约莫二十五岁左右,身着磨损过了头的粗花呢茄克衫和法兰绒裤子。”[5]到了第二幕第二场开始时,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了艾莉森的父亲雷德福上校,在接到海伦娜的求助电报后,他赶来女婿家打算把女儿接回娘家。奥斯本给我们刻画出的上校是这样的:“一个高大英俊的男子,年龄大约60岁。四十年的军旅生涯掩藏了做为一个父亲的那种慈善与和蔼的本性。他的一生都期待享受到别人的崇敬,而当他发现在新的世界里他的权威近来越来越受到质疑时,他就经常表现出一幅离群索居、沉默寡言和不安的状态。”[5]以上无论是对吉米还是对上校的外表形象的刻画,使我们觉得英国的男子外表就是高大英俊的,尤其是艾莉森的父亲雷德福上校简直就是大英帝国的化身。这种人物形象的西方化塑造完全符合了巴特·穆尔-吉尔伯特所描述的男性西方人的伟大形象。这些词语“高大”“英俊”“男子”“权威”,以及短语“一生都期待享受到别人的崇敬”的使用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高高在上的西方男性意象,而这种意象自殖民扩张开始以来就一直占着主导地位,成为了认定种族优雅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6]由此可见,吉米和上校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直观上折射出了剧作家奥斯本的殖民情结。

四 结语

《愤怒的回顾》作为二战后英国戏剧界愤怒的年轻一代的代表,其时代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写作视野。二战后的英国国际国内形势并不乐观:国际上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国内经济不景气、政党间纷争不断、阶级矛盾加剧、福利教育存在弊端等。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气氛下,不断涌入国内的来自前殖民地的移民不可避免要受到英国国内很多人的排斥,致使像吉米这样的人脑子里涌现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思想,而致使像雷德福上校这样的曾经是殖民地的官员们产生不断缅怀过去光辉岁月的念头。从这种大的背景下来看,剧中男主人公吉米对东方民族的仇恨心理和对殖民主义者的同情之心,以及雷德福上校对过去往昔殖民岁月的缅怀就并非是空穴来风之事了,也并非不可理喻之事。而这些民族偏见、殖民思想也不同程度上代表了作家的思想和观点。此外,通过审视剧中吉米和雷德福上校这两个男性形象,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剧作家奥斯本的东方主义思想倾向和他的殖民情结。

[1]汤红.愤怒面具下——浅析《愤怒的回顾》中的吉米形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4):20-24.

[2]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理论—语境、实践、政治[M].陈仲丹, 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4.

[3]Rich, Paul. Race and Empire in British Poli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175.

[4]Hartmann, Paul& Husband, Charles. Racism and the Mass Media: A Study of the Role of the Mass Media in the Formation of White Beliefs and Attitudes in Britain[M].London: Davis-Poynter, 1974:31.

[5]Osborne,John.Look Back in Anger [M].New York: Penguin Group Inc., 1982:9-68.

[6]张可.无尽的愤怒,无限的乡愁—对《愤怒的回顾》中“愤怒”与“乡愁”的现实主义研究[D]. 吉林大学,2007:45.

猜你喜欢

艾莉森吉米殖民
一部出人意料的书
吉米问答秀
吉米问答秀
殖民岂能有功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新年快乐,吉米!
星使
用耳朵“看”世界的盲人摄影师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
终极真人秀:疯狂的火星殖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