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2014-03-31尹增宝杨志兰姜秀麟
尹增宝,杨志兰,姜秀麟
(1.鸡西市人民政府 办公室,黑龙江 鸡西 158100; 2.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一 鸡西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1)中等职业学校情况。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7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其中,公办职业高中6所,民办职业高中9所(其中,天立外国语学校、诚实外国语学校、北方外国语学校、杰西外国语计算机学校和一鸣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未能招进新生,拟停止办学),公办成人中专2所(其中,矿业集团职工中专2013年已停止招生)。
(2)教师和学生情况。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一线教师371人,其中,文化课教师134人,专业课教师193人,外聘教师44人。有中学高级职称教师85人,中级职称教师 119人,初级职称教师102人,高级技师8人,技师9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在校生7742人,其中,公办职业学校在校生5603人,民办职业学校在校生1950人,公办成人中专在校生189人。
(3)专业开设情况。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美术设计、民族音乐与舞蹈、电子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商务俄语、工艺美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制药技术、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容与美体、园林绿化、焊接、电力、计算机平面设计、园林设计、西班牙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航空服务、国际商务、商务日语、商务韩语、酒店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30个专业。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全市现有计算机专业基地、电子电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财会模拟、采矿技术、电子电工、种植、工艺美术、计算机网络、平面设计、美发与形象设计、动漫设计等实习实训基地13个,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5)校企合作情况。鸡西市职教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基地——奥宝汽车维修中心在职教中心正式成立,使学校与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对接。虎林市高级职业中学与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共同制定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
2.主要做法。
(1)发展定位科学化。准确的定位,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一步。以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代表的职教学校,将办学定位于服务鸡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鸡西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进行专业设置,紧跟社会需求,力争与企业实现无缝衔接。在开设计算机应用、财会电算化、汽修运用与维修等常规专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与本地煤机、旅游等产业相关的新兴专业。
(2)办学模式多元化。鸡西市中等职业学校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为办学宗旨,2012年组建了鸡西职业教育集团学校,走出了一条学历与非学历同抓、就业与升学并举、长班与短班结合、内挂与外联兼顾的集团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形式、多元素、多渠道、多途径的办学特色,构筑起开放、合作、共赢的办学格局。
(3)校企合作市场化。鸡西市中等职业学校结合专业发展方向,通过企业家进校园,教师走进企业,拓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企业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同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校互惠双赢。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相继与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德宏广告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了实训基地使用合作协议、订单培养协议、技术人员聘用和教师挂职实践相互交流协议,并在企业的协助下,建立了修理厂,初步形成了“企业进校”“校进企业”的办学新格局。
3.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同率不高导致招生难。由于高校扩招和普高扩容,带来了持续升温的普高热。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不高,地方经济又欠发达,家长和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甚至有偏差,认为是“学业失败者”的学生才进入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将中等职业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1]即使面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实和“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许多家长、学生仍然选择“小学到大学”的道路,读职高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招生的需要,片面强调本校考入高职院校的比例,出现职高办学方式向“普高化”靠拢的迹象,加之宣传引导不够,导致鸡西市中等职业教育仍处于招生难、办学难的困境。
(2)资金短缺导致发展后劲不足。鸡西市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欠账比较多,负债累累,“包袱”沉重,加之融资渠道不畅,生源日益减少等因素叠加影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始终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已经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比如,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就面临发展资金严重缺口的尴尬局面,给学校发展带来很大障碍。
(3)专业设置不尽合理难以形成办学特色。作为鸡西市支柱产业的煤炭、种养殖、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对口专业较少,未能形成本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校企合作不顺畅的问题还造成了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能开设一些通用型技术的专业,有些中等职校专业设置雷同,造成重复无序竞争,无法形成规模,更谈不上形成特色。
(4)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尽管多数中职学校正在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逐渐改变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但是目前还是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职教师371人,其中,公办职业学校教师265人,民办职业学校教师106人。从教师比例来看,公办教师是民办教师的2.5倍。从人员分布上看也不够合理,行政管理和教辅人员与专任教师数量大致相当。
二 鸡西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1.经济发展的需求。
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就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天职。近年来,鸡西市正在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煤炭和石墨产业、现代煤机装备制造产业,医药食品产业,旅游产业和外贸产业,这些都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多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为产业腾飞、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也是鸡西市中等职业教育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和有利条件,从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促动的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
2.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时提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2]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倒逼土地流转,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当中,这就必然要求接受培训,有一技之长,提高从业技能。因此,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加大培养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把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服务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鸡西市有近5万左右的农民在城里务工,这部分劳动者更加需要提高从业技能,从而使其能够在城市落脚,站稳,最终成为市民。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承担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大有可为。
3.落实政策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3]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黑龙江省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这些政策和发展思路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催化剂”和“指明灯”,必将推动鸡西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迎来美好明天。
三 促进鸡西市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中等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果。职教集团要着力办好《鸡西职教通讯》,注重宣传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宣传教师“一专多能”的事迹,宣传全市毕业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创业成才的案例,释放正能量,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推动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打造品牌专业。
鸡西的中等职业学校能否生存、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是否有过硬的品牌和吸引力,而打造中等职教品牌的关键在于专业建设。设置的专业没有特色,不能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相匹配,职校也就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就没有品牌的树立。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思路,适时推进专业调整,撤掉招生困难,市场需求不旺的小专业,重点建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将其打造成品牌专业。
3.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各县(市)区在原有经费投入基础上,应该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示范性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培训、扶贫助学等。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中等职业教育经费。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凡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4]鼓励金融机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质量。
(1)改革薪酬制度。建立绩效工资制度,采用“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的办法,使教师队伍活跃起来。学校按相关规定制定标准工作量,对超量工作的教师给予高于职称工资标准的报酬,对于不足工作量的教师给予低于职称工资标准的工资,对于无事可做的教师只发放基本工资。
(2)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规划。鼓励中青年文化课教师进行“转职”培训,并为其“转职”提供充足的条件,使其尽快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并通过岗位技能鉴定获得高级以上资格证书,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3)制定奖励政策,对优秀教师给予激励。对按国家标准获得“双师”身份的教师,文化课转为专业课身份的教师,获得“名师”荣誉的教师学校不但要报销其学费、差旅费、资料费,还要给予一次性奖励,并与教师晋职评优挂钩。
[1]原明明. 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选择行为探析[J].职教论坛,2009(06).
[2]李克强. 李克强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EB/OL].新华网,2013-1-15.[2013-12-20].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115/205514294798.shtml.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7-29[2013-12-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4]顾雷鸣,宋金萍. 江苏省将大幅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2-27[2013-12-21]. http://www.gov.cn/banshi/2006-02/27/content_21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