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2014-03-31朱小波翟蒲杰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朱小波,翟蒲杰

(河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P23)创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网络文化对校园的冲击,导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上都存在部分“落伍”现象。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错位,往往注重短期效应,忽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适应社会现实发展,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灌输为主,形式单一,教育渠道又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甚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相对孤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等问题。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在全面推进社会进步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从高校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根本措施。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人意识上的教化和某种观念的灌输,如以教师、课本和课堂为中心进行集中教育的方式,采取类似于“形式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成为一种被动的教育模式。某些观点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日常管理中简单地给学生灌输一种“好学习、重安全、不出事”的原则,这导致许多思政教育工作者工作方法上过于单一化,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范围和工作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而素质的培养其实是一个人格提升过程,这其中还包括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过程。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灌输某种意识或某种观念,也不是在高校教育中从属于专业知识教育的辅助,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影响和塑造学生正确的认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当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多是含着“金钥匙”进校的90后大学生,学生群体中不少人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分溺爱,在思想上、行为上容易我行我素的作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另外,目前一些高校的部分毕业生由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重视和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和个人主义的作祟,导致一些学生毕业后的综合素质很难与其学习成绩相匹配,最终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屡屡碰壁。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2]。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远比对其谋生手段、竞争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教育更重要。因此,只有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以现代教育的视野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此外,目前高校中各种新观念、新知识都在不断地冲击着校园文化,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微博群体、QQ群体和ipone群体成员,他们对新知识和新观念的好奇心比较强,在心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极易受到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因此,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学科教育的观念,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以期达到实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具备了创新观念,才能不断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去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拓新的思维空间,获得创新思维,继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内容

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不仅包涵创新的各种共性特征,还应提炼出自己特有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从根本上说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创新,而并非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上的创新。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中的整合效应和协同作用,才能达到创新的最终目的。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1月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要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功夫。”[3]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要求高校必须在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要,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本质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根据服务对象的变化,适应环境及社会的改变,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由模式型向实效型转变,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善于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实践。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能够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实际上,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国家各方面所有发展的科学思想。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从人的精神层面去关怀人,让人的精神生命自由健康成长,从而在完善人智力的同时提升人的精神境界[5]。以人为本要求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坚持做到各项工作以学生为本。当前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务实性的特点,表现为政治需求更加直接,成功需求更加强烈,文化需求更加多样,社交需求更加广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善于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现实需要,从多方面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随着高校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许多高校都在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力求多方位服务学生;另一方面,做好学生工作,不仅仅是做好他们的专业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理念。同时,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时刻怀有两种意识:一是要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二是始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6]。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老师既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又要与学生“以诚相待”,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7]面对高校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稳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随着越来越多的充满个性的大学生涌入校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既要创新,又要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大学生作为价值主体,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主动创新自己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行“人性化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刘明定.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西部科教论坛,2008(6).

[3]胡锦涛.关于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05-01-09.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

[5]李小贤.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J].科教文汇,2008(11).

[6]刘静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方法创新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0(7).

[7]胡锦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J].理论学习,2004(1).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