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反控性的生态哲学反思
2014-03-31王莉
王 莉
(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093)
【哲学阐赜】
自然反控性的生态哲学反思
王 莉
(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093)
“控制自然”观念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工业文明主导的价值观。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有用性的狂热追求导致人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上人类活动烙印的自然不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的对象,而表现出反控的一面。自然反控性集中表现为生态危机和人的生存危机。人的“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引发生态危机,而自然的商品化及人的需要是自然反控性的根源。因此,在商品经济中唯有从这两方面出发方可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产主义的建立是解决自然反控性的唯一出路。
自然反控性;控制自然;商品化
“控制自然”观念随商品经济而产生。这种意识形态在科学技术看似理所当然的证明下札根于人们的头脑中,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在商品经济产生以来得以实现。人得到“物的有用性”所带来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的同时,也导致了由自然本身平衡关系的失调,突出表现就是环境问题、生态危机。人和物一样都是自然的存在物,当人类颠倒了与自然的主客关系、喧宾夺主之时,试图掌控自然以达到自我选择、自我满足的势头就会深深伤害自然母亲的心。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在不断上演,生态危机在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一部分的人类面前已演变成人的存在危机。
一、自然反控性的内涵
控制(control)已成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人连续不断的感性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控制”最一般的理解就是控制主体按照给定的条件和目标,对控制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行为。“控制”在哲学语境中则可以这样理解:“在对象运动的状态或方式等本体论的信息(信息1)和被主体感知的该对象运动的状态或方式等认识论意义的信息(信息2)基础上,按照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利益而发出的主体思维运动的状态或方式等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信息3)所规定的状态或方式”[1]来调整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或方式。其结果有两种,当控制的结果向良性方向发展时,控制的过程是一种管理的过程;当控制没有达到或超过一定的力度,控制的失效就会表现为控制客体的反控性。这里的“反控性”即控制行为的异化:在控制行为中,控制的客体及控制的结果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并成为与主体相对立的力量同它相抗衡。
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人开始产生一种将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占为己有来控制他人进而获得利益与权力的观念,这种观念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又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表现为对技术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捧,试图对自然进行控制并达到对自然的无限利用和无度索取。这必然会导致自然的报复,而且自然在人的强力控制下也已经表现出反控性的一面,这就是自然的异化。自然不再受制于人,控制的结果也超出人的预期,环境危机、生态危机引发人的生存危机,畸形的、“杀鸡取卵”式的发展导致自然走向人的对立面,成为与人相抗衡的力量。这种异化最突出的表现如同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因此,“自然的反控性”是人在与自然的对象化活动中,企图通过控制机制来实现自我预期,却由于技术工具理性的过度发挥及人的控制观念的过度膨胀导致控制的结果走向了预期的对立面,自然成为异己的力量与人相对抗。
“自然的反控性”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概念,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临界概念,是人类对象性活动的一定阈值。“自然反控性”的表现就是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自然生态系统是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过一定的临界范围时,就会破坏生态系统,引发生态危机,并进而反过来损坏人自身的生存。我们很难通过确定阈值的方式来界定自然的反控性,但是其表现让我们可以得出生态危机的实质就是人的生存危机的结论。在《自然的控制》这本书中,莱斯指出控制自然的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控制的实质是控制人。当人类不断通过新科学新技术来使环境服从人的目的以维持自己的生存,甚至是扩展人主宰自然的能力进而达到追逐权力以求对人实行统治的目的时,自然开始以危害人类生存以及引发社会冲突的方式表达对人类欲壑难填的不满。
二、控制自然与自然的反控
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有其存在的条件,但人类对于自然的感性的活动达到一定的阈值,就会破坏这些条件,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引发外在自然的生态危机和内在自然的生存危机。自然的反控性就是这一系列超出人对控制自然的合理预期而引发的危机。
首先,自然反控性的生成原因之一就是“控制自然”的观念。威廉·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人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千方百计从自然中获取资源,结果导致资源的匮乏、环境的破坏。自然不再是人们的庇护者,而成为人类生存的威胁者。追溯历史我们知道,“控制自然”观念虽然最早发端于古代神话、宗教和文艺复兴的炼金术中,但直到弗朗西斯·培根才使这一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确立突出地位。培根将宗教和科学看作是补偿人被逐出伊甸园所受到的伤害,即由于人的堕落而失去的道德清白和对创造物的统治的产物。恢复人的道德清白靠的是宗教和信仰,而恢复对创造物的统治靠的是科学和技术,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控制自然”观念的内涵。从此,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成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基本意识形态,这种社会自觉地与过去作彻底的决裂,竭力追求推翻一切“自然主义”思维和行为方式,并把为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3]序14这一社会制度就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将自然界看作是有用物,对自然进行疯狂的掠夺,最终导致自然的疯狂报复。
其次,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也对自然反控性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科学技术意味着人类拥有控制自然的力量。这就意味着,人类有可能凭借他们所掌握的这种力量去控制自然并改造自然存在物之间的良性平衡关系。在这种观念和力量的影响下,人类开始走上非理性的境遇,引发理性危机,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大行其道。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可以说,没有控制自然的观念以及科学技术力量的运用,人类就不可能在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广度和深度上破坏生态系统,也就不会激起自然的报复野心,对自然的控制也就不会如脱缰的野马般失去控制。
三、自然的有用性与自然的反控性
单从观念和科学技术方面是不能真正解释生态危机的。由于控制自然的观念与商品经济如影随形,从本质层面讲,自然存在物的有用性即商品化以及人的需要是自然反控性的哲学根源。
首先,“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4]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物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转化为商品。自然存在物的商品化意味着,一种自然存在物的存在意义或者说它的内在价值不再是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由这种位置所决定的它对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所作的贡献,而是它对于人类的价值。自然存在物对于人类的价值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它对人类的“有用性”。
其次,自然存在物对于人的这种“有用性”,主要是它能满足人的需要。黑格尔说:“需要和才能使人能够不断地发现各种控制和利用自然的方法……他用自然作手段来战胜自然;他的聪敏的理智使他能够以自然对象对抗威胁他的自然力量并使之失效,以此来保护和保存自己。”[3]111自然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除某些自然需要外,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第一,它能满足现代人的“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具体的、历史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产生的社会需要,从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分析来看,是人们对货币或者说金钱的永无餍足的渴望和贪欲。因此,自然存在物对于现代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为人带来金钱。由此必然产生的人的行为逻辑是,只要自然物能够为我带来金钱,它就是有价值的,否则它就毫无价值。另一方面,一旦某种自然物能够为现代人带来金钱,由于人们对金钱的贪欲,这种自然存在物的唯一命运就是,必定会被人类“开发至死”、“利用至死”,换言之,就是被商品化“至死”。然而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自然存在物一旦“死亡”,生态系统就有失衡的风险。相应地,生存于生态系统中的人类也就有了风险。第二,“自然的有用”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即一部分人通过占有自然资源来控制另一部分人。“由于对自然的技术控制而加剧的冲突又陷入追求新的技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控制,加剧了的斗争使人与人更加拼命地彼此反对并要求采取能够忍受越来越大的斗争压力的方法”。[3]12这样,人与人之间日益分裂对立,相互斗争并形成社会冲突的阶级。同时“控制自然”的观念阻碍被压迫者的觉悟,使其将人控制人看作是理所当然。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控制自然”观念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在组成部分,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这就决定了科学技术只能沦为资产阶级谋取利益和阶级统治的工具。[5]强烈的对立意识引发的社会冲突也深深地加剧人的生存危机。更有甚者,社会冲突最终以暴力对抗的方式又加深了生态危机,生存危机与生态危机恶性循环,给人类带来无穷的损害。
再次,列宁在“黑格尔《历史讲演录》一书摘要中”写到:“人为了自己的需要,通过实践和外部自然界发生关系;他借助自然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征服自然界,同时起着中间人的作用”,但“自然界对象是强有力的,它们进行种种反抗。为了征服他们,人在它们中间加进另外一些自然界的对象,这样,人就使自然界反对自然界本身,并为了这个目的而发明工具。”[6]商品经济使得人与人的交往堕落到几乎只能用钱和利润来衡量。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类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被自然无情地利用着,甚至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开始了人自身的毁灭。人对自然失去了关怀,功利性的冷漠换来的是自然的冷漠甚至是冷酷。生态危机打破了人类欲望的堡垒,自然的反控性鞭笞着人类需要的无度。
四、自然反控性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哲学世界观有两大基本点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始终坚持劳动实践在多种层次上所受的自然制约性”。[3]3自然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感性的实践活动的对象。生态危机的不断爆发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们需要反思。
首先,要从意识形态的高度认识自然的反控性,转变“控制自然”观念,重视伦理和道德的进步在人与自然和谐中的作用。无论是古代的“自然中心主义”还是近代的“唯人类中心主义”都将人与自然主客二元对立,不是盲目崇拜自然就是盲目崇拜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借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维方式,实践的合理性就是遵循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的原则: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遵循客观规律。莱斯突出强调伦理建设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生态危机本质上也是意识危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7]观念的转变会能动地指引人类的实践生产和分配活动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走更环保的路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科学技术及其运用是引发自然反控的必要条件,但是仅仅靠改良技术来解决生态危机是不现实的。科学技术没有优劣之分,关键还在于人的使用。虽然现代技术蕴含着破坏自然的可能性,像原子弹的爆炸、核电站的泄漏,但是这种可能性只有在科技的应用过程中被误用或滥用才会出现。之所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破坏生态,原因在于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对科技的使用是按照商品逻辑使用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科学技术的研发是服从于资本逻辑即价值增殖逻辑的。自然存在物商品化的范围越大、程度越高,它被破坏甚至灭绝的风险就相应地越大、越高。然而商品经济是有其历史发展轨迹的,杜绝生态危机因而革除商品化逻辑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们能做的就是对商品化逻辑进行限制和约束。自然存在物具有的内在价值是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以及它所处的位置对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来确认的,因此对自然存在物的限制和约束也是以它的内在价值为根据的。人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种内在价值的确认还需要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界定。所以,对商品化逻辑的限制和约束需要的不仅仅是人的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制度的设计,让人的“趋利”本性在昂贵的社会成本下屈膝投降。
再者,从商品经济角度来说,实现生态正义,首要的是改变现有的生产、分配及消费方式。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仅仅浪费资源、破坏生态,而且效率低下,因此必须要采用集约性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不合理的分配方式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穷人与富人的利益诉求都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同时不合理的分配也会导致利润大成本小的资源导向型行业的过热,引发各种问题。而当前的异化消费泛滥,过度消费、攀比消费、野蛮消费司空见惯,消费价值观扭曲,其背后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和自然的被破坏。
自然的失控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日益普遍化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普遍的商品化,而商品化的目的是获得利益以及统治其他人的权力,生态危机本质上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紧张问题。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对抗首先要解决人与人的对抗,而人与人矛盾的解决就是要扬弃异化劳动,扬弃私有制。前提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能够自觉地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人类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本身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只有共产主义才是解决这种自然反控性的唯一出路,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和本质的统一。因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8]
[1]盛国荣.技术哲学语境中的技术可控性[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3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3.
[5]李咏梅.“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批判与生态正义——威廉·莱斯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哲学动态,2011,(2):55-59.
[6]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48.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
Ecological Philosophy Reflection on Natural Anti-control
WANG Li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The concepts of control of nature and anthropocentrism have been dominating the value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dition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fanatical pursuit of usefulness leads to dramatic changes in people’views.The nature marked by human activities is no longermerely the object that providesmeans of production for human but showing the side of anti-control which focuses on ecological crisis and human survival crisis.The ideology of human control of nature gives rise to the ecological crisis while the natural anti-control originates from the merchandising of nature and human need.Therefore,under commodity economy,only to balance these two can achieve the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sm is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natural anticontrol.
nature anti-control;control of nature;merchandising
B029
A
1672-3910(2014)04-0045-04
2013-11-05
王莉(1990-),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