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体外测量法在29例肥胖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2014-03-31应晓理

护理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右心房测量方法置管

应晓理

(永康市妇幼保健院 外科,浙江 永康 321300)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解决了长期静脉用药、输注刺激性药物导致外渗、组织坏死等问题,已被广泛应用[1]。然而基层医院多尚无插管过程中直观定位设备,临床上只能依据对患者的体表测量来确定预置管长度,置管后进行胸片定位时才能确定导管末端位置是否准确。PICC置入体内的长度会因患者的体型、穿刺血管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如因导管末端位置不准确重新调整、重新定位,增加了患者拍胸片次数,也无形中增加患者的心理顾虑。我科对行PICC置管的肥胖患者的体外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共29例肥胖患者置管,均为患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其中35~45岁11例,46~55岁13例,56~65岁4例,65岁以上 1例,平均年龄47.6岁。体质量指数 :26~28的9例,29~30的12例,30以上8例。本组患者无明显上肢及胸廓畸形,肋间隙等宽、两侧对称。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4 Fr三向瓣膜式PICC,其中行右贵要静脉穿刺14例,左贵要静脉穿刺11例,右肘正中静脉穿刺2例,左肘正中静脉穿刺2例。

2 改良的体外测量方法

传统测量方法为先选择血管,确定穿刺点,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用皮尺测量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折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止[2]。改良的外测量法是每例患者先用传统方法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再将此平均值减去3 cm为置管长度。

3 效果

置管后均经X线摄片,29例肥胖患者的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的理想深度,准确率达100%,无异位。

4 讨论

4.1 改良的体外测量方法用于肥胖患者更加准确的机理分析 传统测量法操作统一,未顾及患者年龄、体型、体质量等影响因素,肥胖者脂肪积蓄于皮下、大网膜、肠系膜、肾周围,形成脂肪库,腹部脂肪较多时,腹壁增厚,横隔升高,心脏的位置也一定程度的往上移位[3-5]。肥胖者、小儿及妊娠妇女,心脏常呈横位,心尖搏动可向上外方移位,甚至移到第4肋间隙;瘦长体型者,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可向下向内移至第6肋间隙[6]。肥胖及体形健壮的患者置管时其体表外测量的长度往往长于血管实际走行的长度2~3 cm,容易插入右心房[7-8],按传统的体外测量方法会导致导管末端置入过深。上腔静脉的长度一般为7.0 cm[9],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下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均为理想置管深度[2],故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向上3 cm以内均为理想置管深度,而改良的体外测量方法较传统方法短3 cm,正适用于肥胖患者。

4.2 实施改良的体外测量方法的注意事项 为确保导管置入长度准确性,当导管插入至体表测量长度时,先撤出外鞘,保留导丝,妥善固定外露的导管,用无菌巾包裹置管侧上肢,保证充足的无菌范围,行胸片定位后再修剪固定;胸部X线摄片时,有专人护送,确保患者的安全;确定置入导管的长度或位置时,由放射科专业人员测量导管末端距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的距离;确定导管长度后再回置管室重新铺巾、消毒,然后撤出导丝、修剪固定,整个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综上所述,改良后的体外测量方法更加适合肥胖患者的PICC置管,导管末端到达理想位置的准确率达到了100%,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致谢]感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陆亚红副主任护师的指导。

[1]王吉耀,廖二元,黄从新,等.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69.

[2]王建荣,蔡 虻,呼 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0.

[3]袁 玲,叶惠华,叶明枝,等.肿瘤患者PICC插管未到位所致并发症[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78-179.

[4]周和清,扬 蓓.PICC的X线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 12(15):2009-2010.

[5]陈向荣,王晓娅,倪柳琴,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原因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11):844-845.

[6]欧阳钦,吴汉妮,刘成玉.临床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2.

[7]高 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体外测量方法的探讨[J].中国健康月刊,2011(6):85.

[8]潘爱君,茹晚霞,李 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的相关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2,9(11):78-80.

[9]张朝佑.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45-1046.

猜你喜欢

右心房测量方法置管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界嵴1例
基于迭代稀疏分解的介损角测量方法
基于应变原理随钻钻压测量方法研究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种高效的PCB翘曲度测量方法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黏液瘤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