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行盆底重建术的护理

2014-03-31陈影洁苏园园韩燕华

护理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会阴部重建术盆底

陈 燕,翁 丽,陈影洁,苏园园,韩燕华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52840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一系列疾患,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性功能障碍等。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盆底重建手术,其目的是修复和重建盆底缺损,以期恢复盆底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从而达到功能的恢复[1]。近年来,利用补片的盆底重建术迅速开展,能够有效地修复盆底缺陷,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并明显降低复发率[2]。由于盆底重建术种类繁多,各种新型辅助材料差异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加强对排尿障碍、膀胱尿道损伤、盆腔血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直是盆底重建护理的重点及难点。2011年10月以来,本院利用补片的盆底重建术治疗8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并对患者手术前、后实施全面周到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共80例,年龄40~79岁,平均55岁。其中子宫重度脱垂22例,阴道前壁及子宫重度脱垂25例,阴道前后壁及子宫中重度脱垂16例,阴道残端中重度脱垂5例,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12例。术前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5例。

1.2 手术方法 80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时通过向阴道切口引入6根固定带并置入聚丙烯补片,调整固定带使补片前壁平铺于膀胱阴道筋膜,后壁平铺于直肠阴道筋膜之间,中间部分对应于阴道顶部,最后缝合阴道切口。

1.3 治疗转归 8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除1例出现切口轻度渗血、1例出现尿潴留外,无膀胱损伤、尿路和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8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需要药物治疗的疼痛15例。术后住院时间9~14 d,平均11 d。术后随访0.5~2年,随访患者均痊愈,未出现复发状况。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盆腔脏器脱垂有漫长的发病过程,常表现为下腹及会阴部坠胀,排尿困难以及性生活质量不高。此外,病发部位特殊,患者往往难以启齿,因此形成长期精神压力。同时,负性情绪可诱发心血管及内分泌反应,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尤其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来说,通常以中老年女性常见(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如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负性情绪可加重原有疾患,从而对开展手术带来不利影响。本组患者均出现紧张、焦虑、沮丧、自卑等心理,护士在安静的环境下,一对一地向患者讲解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知识,并介绍补片盆底重建术的优点,加强护患间的信任,增加患者的信心。鼓励患者讲出自己内心担忧的问题,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给予心理辅导,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本组5例40岁左右较为年轻的患者,对术后阴道是否会缩窄、变短、留有疤痕,以及是否可能影响性生活产生了焦虑情绪,护士通过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手术的修复效果,告知术后3个月左右即可开始正常性生活,同时介绍术后康复期可以通过凯格尔健康操等方式逐步锻炼盆底功能,恢复女性魅力,并安排患者与已治愈的患者进行交流,打消了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均以较为理想的情绪接受手术治疗。

2.1.2 会阴部护理 于术前5 d开始,指导患者使用1∶5 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2次/d,每次不超过30 min。本组5例未绝经患者用0.5%碘伏擦拭阴道2次/d。75例绝经患者,于术前5 d起,每晚睡前用雌三醇软膏涂擦阴道黏膜、阴道穹隆、宫颈、以及子宫脱垂部分的溃疡面。对63例子宫脱垂II度~III度的患者,指导患者将脱垂部位回位,并嘱咐患者均衡饮食,避免咳嗽、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发生。对于11例伴有溃疡及分泌物增多的患者,告知勤换内裤及卫生护垫,保持会阴部清洁。

2.1.3 饮食及肠道准备 由于手术切口部位离患者肛门较近,为了防止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和肠道充盈和积气对手术的影响,并杜绝因肠道粪便的污染而导致手术切口感染,对盆底重建术患者做好术前肠道准备至关重要。嘱患者于术前2 d进无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 d改为流质饮食,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411 g加温开水3 000 mL,在2 h内分5次服完,完成肠道准备工作。于术前8 h禁食水。术前晚行一般灌肠,术晨给予清洁灌肠。

2.1.4 术前健康指导 术前指导患者做会阴部收缩和放松训练,即指导患者按10次/min的频率做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练习,每次连续练习18 min,3~4次/d。

2.2 术后护理

2.2.1 切口护理 术后24 h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渗血、血肿等术后不良症状,如果术后阴道有鲜血流出,或有下坠感和憋尿感,肛门指诊触及血肿包块,可延长纱布填塞阴道时间,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处理,如出现大量出血或大血肿时,及时报告医生,再次手术彻底止血。本组80例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血肿等不良症状,1例患者轻度渗血,及时报告医生,加强局部压迫处理后,渗血消失。术后24 h后取出放置于阴道内用于止血的纱条。注意观察阴道内分泌物情况,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脓性并带臭味的分泌物,报告医生后,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局部换药2次/d,注意保持外阴干燥与清洁。

2.2.2 饮食护理 盆底重建术手术部位距直肠较近,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肠道损伤等并发症,对术中发现并行修补的患者,术后禁食水,静脉高营养10~14 d,对术后出现直肠阴道瘘的患者,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进一步手术处理,本组患者无肠道损伤的表现。做好术后排便观察,指导排便困难患者合理饮食,术后第1天(6 h后)可进食流质饮食,防止产气。肛门恢复排气后改半流质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排便后过渡到普食。过渡至普食之前禁食酸、辣、烟、酒、油腻食物,并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本组患者有11例出现术后便秘的情况,请示医生后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症状均得到缓解。

2.2.3 排尿护理 恢复膀胱功能为盆底重建术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了减少膀胱充盈时对周围组织构成压力,应常规留置导尿管3 d。此外,由于膀胱尿道损伤、尿潴留等是盆底重建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在尿管留置期间,需要每天更换尿袋,并密切观察尿液的性状(如色泽、尿量等)。拔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禁止憋尿,如厕后,立即通过床旁B超测膀胱残余尿(<100 mL为合格)。本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尿潴留(残余尿>100 mL),请示医生后,重新留置导尿,2 d后拔除尿管,重新测定残余尿量,恢复正常。

2.2.4 疼痛护理 会阴部神经丰富,加之阴道内填塞纱布,患者对疼痛较为敏感。根据模糊疼痛评分法(10分制)来判定疼痛的程度,对本组患者中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4分的15例患者,使用镇痛泵镇痛,并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2.2.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由于盆底手术患者年龄均较大,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5岁,30例为合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高血压20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5例),在护理实践中,通过严密观察下肢运动、感觉情况,以及是否出现肿胀,并鼓励患者活动、给予下肢按摩、双下肢穿弹力带等方式进行了预防,本组患者无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发生。

2.2.6 出院指导 出院后休息3个月,保持会阴部清洁,禁止性生活、盆浴及游泳;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合理饮食,增加营养,并嘱患者多喝水、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因免疫力低下引起感冒。术后1个月来院复查,期间如出现伤口感染、出血或者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告之及时来医院检查。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加强电话随访,针对盆底重建手术可能的远期并发症,如网片暴露情况、网片排异情况、性交痛或性交困难、膀胱过度活动或排空困难、排便困难等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进行咨询,鼓励患者主动讲述自身感受,如需进一步处理,督促患者及时回院复诊。本组患者术后随访0.5~2年,随访患者均痊愈,未出现复发状况,远期并发症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1]童晓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7):481.

[2]赵 芳,王建六,杨 欣,等.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盆底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4,13(2):164.

猜你喜欢

会阴部重建术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在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护理的应用
会阴部疼痛有可能是精囊腺炎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20例贝赫切特综合征所致会阴部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观察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时间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