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一书
2014-03-31赵世强
赵世强
(北京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的境况下,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的科学布局成为当前国土工作的重要部分。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控制国土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的体制机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人口和产业正在加速向东部和大城市地区集聚,同时,人口无序流动和产业低效扩张将继续降低工业化、城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拉大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导致社会经济总量与国土自然基础之间严重失衡,不利于增强区域竞争力。通过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合理统筹配置国土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将有利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瓶颈”制约,保障资源供给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
河北经贸大学刘蕾所撰写的专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紧密围绕当前国土规划空间开发格局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大量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国土规划中应考虑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产业布局、生态环境、政策规划五大因素,构建出包括土地、水、矿产、环境四大子系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国土规划和空间开发布局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国土规划的多导向开发战略分析,为科学开展国土规划的空间布局和开发战略选择提供指导。
国土空间开发的调控思路在书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提出了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选择应在资源优势、资源结构、环境损失多导向分析下展开,注重开发强度的控制,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结果,科学评判区域内国土开发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在空间叠加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将国土空间开发的调控成果以分级图层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合理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该书从国内外研究前沿的论述,到基础理论的研究,再到评价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的深入展开,主要内容分为几大板块,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资源配置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地域分工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剖析,为后续的承载力科学评价、资源合理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的相关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为方法研究部分,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综合选取评价方法,确定承载力综合评价路径。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通过对选取的实证研究区域开展承载力综合评价,进行区域国土规划的开发战略布局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开发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推动国土规划战略布局得到稳步实施。
全书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层次清晰,结构分明。该书体现出几大显著特点:
1.全书紧密结合十八大精神,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为出发点,以国土规划为落脚点。2010年《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在全国开始启动,围绕构建合理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本轮国土规划强调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明确区域的国土开发适宜性和限制性。作者在本书中针对十八大对国土开发的要求和全国国土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包括四大子系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和多导向的国土规划开发战略分析,为国土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引导,选取极具代表性的皖江城市带作为实证研究区域,为长三角地区产业的科学合理转移和承接提供重要参考。2010年国务院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将皖江城市带定为重要的产业承接地,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合理承接产业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书有的放矢的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定量化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整体以及内部各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区域的产业承接优势和限制,为合理布局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解决该区域的产业承接难题提出了破解思路。
3.在理论结合实际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可操作性。该书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出了更为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兼顾到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指标选择中既考虑到了现实情况又考虑到未来发展,弥补了以往评价体系中对未来因素考虑的缺失,所选择的指标简单易行并具代表性,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所提出的规划思路、评价方法以及布局优化调整路径将对河北省开展资源环境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优化等工作提供重要思路和有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一本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