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我国“部属高校”政策审视

2014-03-31

理论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部属公平教育

纪 杰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2)

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断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政治学家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中开篇明义就指出“公平是正义的基础”。公平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带来“正义”,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上顺畅,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公平是一个大而广的概念,它所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政治公平、经济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等等。就当下中国来说,在诸多公平的追求中,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最引人关注的问题。当然教育公平涉及多个维度,本文仅就其中的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间的公平问题作一探讨。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从教育公平所属大类看,它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从其工具价值看,它又是增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教育公平观念可谓源远流长,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朴素的公平教育思想,在其后历史长河中官办的“庠、序、学、校”,私办的“书院、私塾”无不从入学到培养都尽力追求公平。西方国家对教育公平的探寻则可追溯到隐含了民主教育思想的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在他们的公民教育中,提倡公民间的政治平等,从而自然衍生出教育的平等权。当然,教育公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涵义,具有历史性。恩格斯曾说:“关于永恒的公平现象,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1]公平如此,教育公平亦如此。由于学者们的学术背景、研究视角等的不同,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和界定也往往见仁见智。

有学者认为教育公平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应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将教育公平等同于教育机会均等。也有学者认为教育公平指教育个体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及受教育的结果上都应该是平等的,将同一社会的个体受到任何区别对待或条件不均等都视为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还有学者认为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机会进行分配时的合情合理,所谓合“情”,是指符合民众的意愿;所谓合“理”,是指符合教育的目的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民意,决定教育公平的实施是否具有稳定的精神价值;是否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决定教育公平的实施是否具有发展的价值。[2]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要实现教育公平关键要保证教育权利上的公平,保证让每个社会主体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或教育机会均等,前者体现的是合理性、公正性,而后者体现的是一致性、相同性。因此,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的规范性原则,这个合理性原则是指既能促进社会整体发展,又能使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从教育公平本质而言,是教育领域里人际间关系的反映、度量与评价,其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

二、“部属高校”政策实践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部属高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直属的国家重点高校,它们建设资源主要来自中央政府财政,人事权在中央相关部门。与部属高校相对的是地方高校,也即通常所说的一般高校。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全面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治大背景下,部属高校政策在毛泽东“重点论”思想的指导下应运而生。1954年10月5日《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重点大学制度的正式确立,这一时期也是我国部属高校制度的初步形成阶段。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高校数量激增,至1960年全国重点高校已达64所。六七十年代是部属高校制度的曲折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从全面学习苏联模式转为抵制其模式,后又恢复苏联模式的部分做法,之后受“文革”的影响,部属高校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1977年恢复高考,部属高校政策得以恢复与重建,部属高校的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科研功能得到了加强,示范作用也更为突出,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大学实力,也推动了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属高校政策开始进入创新与完善阶段,“211工程”与“985工程”的实施为我国重点学科的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科研实力的提高及一流大学的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毋庸置疑,建国以来,部属高校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一定贡献,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一部分杰出人才还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但从目前我国部属高校的政策实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公平问题上有诸多表现。

1.资源配置不公平。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在建设的实施过程中,部属高校不仅比一般地方高校获得了更为丰厚的经费支持,也获得了地方高校难以企及的办学特权。很明显,这一现实人为地制造了高校间的不公平竞争,拉大了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差距。这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整体向优倾斜的政策,是一种教育不公,说到底就是教育布局、教育投资、教育师资力量调配不合理造成的。国家过度地将教育资源投向部属高校势必会导致其他高校的贫困化,使地方高校的发展举步维艰。[3]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地方高校毕竟有着更大的学生群体,而部属高校有关政策的实施,事实上剥夺了这部分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培养人才的水平,这对学生、社会和国家而言都是一种隐性的损失。

2.生源分配不公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部属高校开始实施“省部共建”政策,“211工程”和“985工程”原则上采取地方中央按1:1配套投入方式进行,地方给予了部属高校大量的经济支持,并为其提供优越的办学环境,因此,许多部属高校采取了降低当地录取分数线、增加招生名额的方法回报地方,这使得部属高校的地方化色彩日益浓重。另外,受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省市的教育资源配置本身就不均衡。众所周知,“211”、“985”等部属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地。这对于河南、山东等部属高校较少的生源大省来说实属不公。真实的情况是,异地考生要想进入理想的部属高校要比当地考生艰难得多。据统计,复旦大学在上海的招生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武汉大学在湖北的招生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本属于全国人民的部属高校变成了高校所在地的招生“自留地”,这在一定程度剥夺了异地考生平等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权利,造成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此外,部属高校招生地方化还带来一些其它的负面影响。部属高校本应“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如今却因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大大限制了生源,与那些以“国际学生多”为荣的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部属高校就显得逊色了许多,也因此引发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部属高校招生地方化是否改变了培育精英的初衷,是否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否会加剧“高考移民”现象?[4]

3.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由于各类高校受到权力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巨大差异,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等级严格的系统,站在塔顶的就是受到千般宠爱,能获得资金、人才、地位青睐的部属高校,向下依次是地方重点高校、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普通地方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最后是民办学校。[5]由于高校建设政策向部属高校倾斜,结果给社会造成了认识上的偏见:“只有部属院校高校才是最好的高校,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最好的人才”,这种认识导致用人单位在可选择的前提下唯名校是问,而忽略应聘人员的能力条件,这一政策的长期执行使用人单位形成招聘的心理定势:优先招聘这些部属高校的毕业生,甚至个别招聘单位要求应聘人员必须是“211”“985”高校毕业生,而不少大学在招聘博士生时,竟要求第一学历必须是“211”“985”工程院校,否则不用,能力、业务水平往往被本科毕业学校这第一道门槛给拦住了。[6]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往往都根据高校等级标准来评判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相比之下,一般大学的毕业生不但没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其就业还要受到相关政策性引起的歧视。这一系列现实问题使一般大学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

4.基础教育呈现不公平,素质教育应试化。进入部属高校几乎是每位学子和家长的愿望,因为这意味着学生此后将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更高的美誉度及更好的就业机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杨德广认为,部属高校和非部属高校的地位身份的确立本来就是政府确定的,不免存在政策倾斜和特殊照顾。把不客观的标准作为依据,过度抬高部属高校的地位、等级,这就出现两方面不良后果:其一,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基础教育,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推行难度。“从家长、教师到学生,都在追求高分,如果不搞应试教育,得不到高分,就进不了部属高校。进不了部属高校,地位、待遇就上不去,就前途叵测,令人担忧。”[7]既然,进入最好的重点高校是学生家长的共同追求,那么在现有的分数决定命运的高考制度下如何考出高分就成为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事了。20多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现实却是应试教育盛行,素质教育难行,而这其中病根不是考试制度,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部属高校政策带来的。其二,也是传导性的不公平体现,就是学生、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优质资源的不足产生了矛盾,使中学教育也呈现出类似的不公,地方上也从资源配置上相应的建立起了省重点中学、市重点中学,一直延伸到末端的乡镇也要分出重点和一般中学。而这样的划分完全是适应于高校等级上的差异和未来就业预期的差距,结果导致能考上高层次部属高校的多为高层级的重点中学,而一般中学多只能考上普通高校了,不公较为明显。

三、对我国现行“部属高校”政策改革的建议

1.转变价值取向,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事实上,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异化为只讲效率,不顾公平或者‘效率先而不优,公平兼而不顾’的现象”。一方面部属高校在人才培养和促进科学研究上确有着明显的优势和价值,从实际效果看也确实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这是效率的体现,但这样的贡献是否和巨量的投入成正比却存在很大的疑问。与其他一般高校相比较,部属高校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在没有同一般高校进行公平竞争的压力下,其发展从逻辑上就不可能达到最大化。而这种先天的严重失衡,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整个高等教育的效率。因此,转变价值取向,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就成为实现国家教育快速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曾说,公平是伦理学概念,效率是经济学概念,两者不属于同一范畴体系。[8]就是说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矛盾,二者理应是教育追求的同等重要目标,究其本质,教育公平应是教育效率的基础,只重效率、忽视公平会导致高校间的竞争丧失公平性,进而抑制一般大学的积极性,影响效率。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下,政府应该调整高校的资源投入,从公平角度尽量增加一般高校的投入,提升一般高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同时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使部属高校提升效率,多出优秀科研成果,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改革招生制度,实现均等教育权利。部属高校招生地方化不仅对考生不公平,同时影响到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教育部应本着公平、公正的理念,调整招生制度,最理想的方式是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来确定招生名额。比如,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开始尝试的按人口比例确定本科分省招生计划的招生制度改革,就打破了我国多数高校按生源下达招生计划的做法,从而迈出了部属高校公平招生的可喜的第一步,其改革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公平、公正的精神值得其他部属高校学习和借鉴。当然,这种方式短时间内实行还有一些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同时,部属高校自身也应积极摆脱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促进教育权利的相对均等。

3.建立中介组织,监督教育公平。建立教育中介组织有利于监督政府的权力,有效地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这种组织主要有两种。其一,教育中介组织。教育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责包括教育咨询、审议、评估、监督或代行某些政府的行政职能等。成熟的教育中介组织既可以代表大学向政府施加压力,影响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同时,又可以担负执行政府政策的责任,帮助大学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减少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冲突,因此教育中介组织被人们称为协调政府与大学关系的“缓冲器”。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教育中介组织的成立,以监督部属高校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督促政府进行调整;其二,评估中介组织。大众教育的今天,广大公民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日渐提升,建立专业性的社会教育评估组织为提升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保障。我国的部属高校均为公立学校,政府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并且负责开展教育评估,这容易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公平。因此,政府应鼓励、引导各种评估中介组织的成立,利用评估组织对部属高校及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我国高校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4.增强地方高校实力,逐步缩小与部属高校之间的差距。部属高校之所以被社会高看两眼,就在于它们的突出和稀有。如果中国的高校有很多达到部属高校科研、教学水平,那么部属高校的稀缺必然变成普遍。因此,解决部属高校政策中的不公问题,壮大地方高校以期使高层次高水平的大学不再那么稀缺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为此,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力度投入。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教育投入应该至少占到预算的4%,但目前能达到这个要求的省市区很少,多数都只达到了3%左右,这无疑对高校硬件或者软件建设都有着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转变观念,对地方高校在诸多方面采取优惠的政策,以对其予以扶持,比如博士点的审批,教学科研项目的分配、奖励的评选等等,从而使地方高校能够在教学科研上更上一个新台阶,逐步缩小与部属高校之间的差距,进而获得社会的认可。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袁振国.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对我国重点中学平等与效益的个案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1.

[4]贾永堂.重点大学须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J].高等教育研究,1999,(5).

[5]刘继荣,池临封.重点大学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示范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6]肖昊.“211”工程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4).

[7]胡炳仙.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2).

[8]胡炳仙.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部属公平教育
公平对抗
国外教育奇趣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部属单位、部属高校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
题解教育『三问』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公平比较
教部属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