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
2014-03-30张娜赵龙侯倩倩石岩申璆爽芦新岩李冬玲张站忙程可楼
张娜 赵龙 侯倩倩 石岩 申璆爽 芦新岩 李冬玲 张站忙 程可楼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许多老人选择了养老机构安度晚年。老年人入住托老机构后,由于生活、工作角色的转换、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或)疾病的困扰,容易出现失落感和焦虑抑郁情绪[1],本研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在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6月至12月在保定市5家公立和民办养老机构中选取100例具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入组标准:患者意识清楚,无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病史;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明显焦虑烦躁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14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0分;均获知情同意。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6±8)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3例,高中或中专27例,初中以上10例,初中以下10例;伴有高血压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5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4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9)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或中专13例,初中以上16例,初中以下16例;伴有高血压患者7例,糖尿病患者5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6例。患者服用治疗药物后病情稳定,余研究对象无其他伴发躯体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照顾和护理。协助老人搞好清洁卫生,帮助老人修剪指甲、洗头洗澡、更换被褥床单等,协助老人正常进食进水,照顾老人正常如厕等,同时注意对老年人进行安全保护,防止摔伤跌倒等。
1.2.2 研究组:除给予常规照顾和护理外,研究组入组后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8周,每周一、周三、周五各进行1次。具体实施方法:科研团队经统一培训,采取集体支持治疗和个体分别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制定治疗计划,每次治疗持续30 min。集体支持性心理治疗包括以下内容:①认识焦虑抑郁;②放松训练;③疏泄想家情感;④康复指导;⑤明天会更好等。个体治疗即科研人员每次针对一名老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并聘请专业心理科主任医师及专家教授进行督导,通过耐心倾听、解释指导、鼓励保证、语言暗示、摆正关系等治疗技巧解决影响患者情绪的一个突出问题。1例69岁女性退休老人因为子女长期不来探视感到焦虑、抑郁,心情差,认为自己活着是给社会增加负担,甚至连孩子们都嫌弃自己老了而不想照顾自己,我们在取得老人的信任后,诚恳的耐心的倾听了她的诉说,这本身就具有治疗效应,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老人解释了入住养老院的原因、子女不来探视的理由、说明了她本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性质和机制,同时对患者进行正性语言暗示,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加强社会功能锻炼,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发挥余热等。治疗结束时患者的自尊和自信水平明显提高,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治疗前患者愁眉苦脸、面无表情,而治疗结束时面带微笑、情感愉悦。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汗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2]、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第2、4、8周末分别评定患者上述量表得分并与对照组比较。3份量表印制在同一份问卷中,向被调查者说明指导语后发放问卷,调查结束后立即收回。
1.3.1 HAMD:有17、21、24项等3种版本,临床常用17项版本。划界分,HAMD17项分别为24、17、7分,24分以上可能为严重抑郁,超过17分为中度或轻度抑郁,如小于7分则没有抑郁症状。
1.3.2 HAMA:HAMA总分能较好地反应病情严重程度,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小于6分就没有焦虑症状。
1.3.3 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2组问卷均能按时回收,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无效问卷4份、对照组3份,因研究对象出院、去世等原因,研究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7例。
2.2 2组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第2周末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4周末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2组比较,第2周末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4周末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n=40,±s
表1 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n=40,±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周末研究组22±619±6*△14±5#☆10±4☆#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末 治疗4周末 治疗8 22±722±621±321±3对照组
2.3 2组HAMA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2、4、8周末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第4周末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8周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n=40,±s
表2 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n=40,±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周末研究组21.3±4.719.5±3.2*13.7±4.1#△9.5±4.333#☆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末 治疗4周末 治疗8 20.6±2.220.4±2.816.7±5.421.5±3.1对照组
2.4 2组SCL-90评分比较 研究组经过8周的治疗,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躯体化因子、人际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的分值均较入组时明显变化(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SCL-90测试结果与治疗前比较n=40,±s
表3 研究组SCL-90测试结果与治疗前比较n=40,±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周末总分项目 治疗前2周末4周末8 139±37138±38136±36132±39躯体化2.11±0.182.13±0.22#2.10±0.42#1.93±0.46#强迫症状1.7±0.81.7±0.81.7±0.71.7±0.5人际敏感1.8±0.71.8±0.71.7±0.81.5±0.4*抑郁1.6±0.61.6±0.61.5±0.61.4±0.3*焦虑2.38±0.432.36±0.462.25±0.392.17±0.23#敌对1.4±0.81.4±0.81.4±0.71.6±0.6恐怖1.5±0.51.4±0.41.5±0.41.4±0.4偏执1.49±0.371.45±0.541.50±0.391.42±0.29精神病性1.3±0.41.3±0.41.3±0.41.4±0.3
3 讨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焦虑抑郁障碍是这一群体中的突出问题[3-5]。这些焦虑抑郁情绪的存在,不仅给老年人造成精神上的极大痛苦,也给社会工作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治疗多为在医院精神心理科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药物口服,由于药物副作用、经济原因、服药依从性差等原因,总体疗效在60%~79%[6]。目前,国内外文献关于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焦虑抑郁影响的报道很少,本研究恰好填补了这项空白。
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一种基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利用诸如建议、劝告和鼓励等方式来对心理受损的患者进行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二元治疗,即一方面直接改善症状;另一方面维持、重建自尊或提高自信、自我功能和适应技能[7]。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比有以下优点:(1)它不会产生药物所致的副反应;(2)药物维持治疗停药后相当一部分人会复发或遇到挫折后再次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让患者学会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整心理平衡,进步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本研究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应用于具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托老机构老年人,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中养老机构老年人HAMD、HAMA评分8周末分别为(10±4)、(10±4),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躯体化因子、人际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的分值均较入组时明显变化(P<0.05)。这表明,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的方法。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在养老机构中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及时对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使老年人拥有健康心理。
当然,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短,研究中存在脱落病例,另外评定工具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明显时意志减退、孤立情况严重,交往需求缺乏,均影响量表的评定,均有待寻求更理想的解决方法。
1 陈丽华,廖晓春.养老院老年人抑郁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842-2843.
2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127,134-137,16-25.
3 陈仁波,盖国忠,李鹤,等.北京部分地区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期抑郁症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520-523.
4 张健,陈长香,赵春双,等.唐山市老人院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166-3168.
5 陶莉,邬贤斌,陈春红,等.养老院老人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9-31.
6 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4-453.
7 纪红玉,张玉春,翟乃霞.支持性心理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2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