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马拉松参与动机因素的比较研究
2014-03-30相振伟
相振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 221116)
我国大陆2013年举办马拉松赛39场、2014年将举办46场,台湾地区举办马拉松赛的历史并不长,但已成为重要的运动赛会,每年有300多场赛事,且已经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的全民运动。本文希望藉由对中国台湾地区马拉松参与动机因素的探讨,以期能为大陆推广马拉松赛事,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上的借鉴。
1 参与动机概念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简明言之是引起学习者投入参与的力量。动机是外显行为的内在动力,是指引起个体活动并维持已引起的活动,使该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历程或内在原因。
参与动机的理论解释可能因学者观点及研究方向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研究结论,本研究主要探讨三种决定参与运动的不同的动机型态,分别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无动机 (Deci&Ryan,1985)。
(1)内在动机,是指在没有任何外在酬赏的情况下,仍对该项运动表现出兴趣、乐趣和满意。通常运动员从自我决定和胜任能力,来决定内在动机的强度。
(2)外在动机是指个体的非自我决定的行为,维持个体对运动的参与动机,主要来自外在事件的影响。个体参加活动仅仅是想获得奖励或躲避惩罚。例如,当个体为了获得奖金而参加马拉松赛,其参与动机即是外在事件的影响。
(3)无动机是指这种动机既不是内在动机也不是外在动机,而是产生胜任能力的消失及缺乏控制感,当运动员处于此状况时就找不到好的理由驱使个体继续参与运动。
2 马拉松参与动机因素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参与动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本研究主要搜集了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学者有关马拉松参与动机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探讨动机理论视角下的马拉松参与动机因素,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张家铭(2006)在 2005New Balance澎湖国际马拉松赛会吸引力之竞争模式比较研究中提及,赛会主办单位应了解有何种资源可运用于营销策略上的规划与宣传,以增加马拉松参与者前往诱因,可提高运动观光客前往参赛的可能性。
郭鸿儒(2008)以2007年台北国际马拉松913名参赛选手为研究对象,回收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等统计分析,认为参与动机因素由低到高为社会支持、自我展现、赛会魅力及社交联谊,以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能力挑战是自我展现动机因素中的最高分,参赛者绝大部分是受宣传影响或亲友邀请的动机前来,平日并没有运动的习惯。
邵雅卿(2010)在马拉松跑者参与动机、深度休闲与幸福感之研究中,以报名双溪马拉松赛之马拉松参与者为研究对象,参与动机分别是社会支持、自我展现、健康行为四个构面,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感与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提升亲友之间的感情,是参与马拉松活动的最主要动机,此外,参加马拉松活动可以得到自我实现、成就感以及归属认同感,这些感受也间接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连央毅(2013)以参与2013年北马樱花马拉松450名选手为研究对象,研究得知自我展现与社会支持是参与动机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马拉松赛事推展单位必需针对马拉松跑者的参与动机进行赛事规划,掌握马拉松运动的核心价值,发挥行销创意,进行差异化的赛事规划,来赢得参与者的信赖,提升马拉松跑者的参与动机。
陈丽珠(2014)以参加2013府城安平仲夏夜浪漫星光马拉松的450名选手为研究对象,以描述性统计、相关及回归等统计方式分析处理后得出参赛动机分为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二个构面,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各题项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纾解压力,身心健康,自我能力挑战,获得成就感,参赛动机内在因素构面的平均数较高,参赛动机外在因素的赛后从事观光活动与受赛会宣传活动吸引题项平均数较低,表示运动观光体验及赛事吸引力对参与者来说仍有所不足。
林业展(2014)以450名马拉松全马(42.195 km)含以上马拉松选手为研究对象,所得资料经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定、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认为:参与动机因素包括学习与创新及纾解压力构面,学习创新构面各题项因素负荷量由高到低为:可以拓展知识领域,能够接触新观念,学习周遭有关的事物,发现新鲜的事物,激发想象力。纾解压力构面各题项因素负荷量由高到低为:可以增进跑步技巧,保持身材,自我能力的挑战,可以放松情绪及纾解压力和紧张,可以寻求知己,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
综合以上有关马拉松参与动机的相关文献,我国大陆学者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认为马拉松参与动机因素为好奇心、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力、荣获马拉松奖牌和奖状等。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中国台湾地区学者相关文献,出现频数较高的动机因素由高到低为社会支持、自我展现、赛会魅力、内在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的亲朋好友的支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等;自我展现因素的自我能力挑战、获得成就感等;赛会魅力因素的体验新奇事物、赛会宣传活动吸引力等;内在因素的纾解压力、身心健康等是影响马拉松参与动机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综合上述文献资料得出,尽管马拉松动机相关研究已有不短的历史,但关于马拉松参与动机因素在大陆学术界仍没有达成共识,马拉松参与动机研究理论基础目前依然薄弱,中国台湾地区丰富的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可以丰富大陆马拉松参与动机研究的理论成果。
通过马拉松参与动机因素及三种决定参与运动的不同动机型态的探析,本文尝试将马拉松参与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因素,内在动机因素包括纾解压力、身心健康、自我能力挑战、获得成就感等变量;外在因素包括亲朋好友的支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体验新奇事物、赛会宣传活动吸引力等变量。
4 建议
中国台湾地区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以量化研究为主,未必能深入探讨马拉松参与者的主观感受与体验,为使研究更加严谨,建议大陆后续研究增加质性方面的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或开放式问答法等实施调查研究,从多方面更深入的探讨马拉松参与动机因素,以弥补量化研究的不足,增加研究的深度。
在探讨马拉松跑者参与动机与休闲效益、满意度及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研究领域已得到中国台湾地区学者的重视,但大陆很少学者从事研究,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研究方向,建议作进一步的深入比较和研究,才能更有效的领悟马拉松运动精神,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Deci, E. L.,&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 York:Plenum,1985.http://dx.doi.org/10.1007/978-1-4899-2271-7.
[3]台湾地区文献.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EB/OL].http://lib.ccec.edu.cn/xwlw/dzzy/twbsslwzsjzx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