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需求分析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2014-03-30周群
周 群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咸宁 437100)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高职学生的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生源状况比较复杂、英语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一切都使得高职英语模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模式的改变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目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本身的英语基础欠缺,再加之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上与中学有着很大的不同,造成学生在初入校时观念跟不上,角色难以转变、难以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学习效果不佳,更谈不上要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及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中学,英语是主科而且是高考的关键科目,学生一般会主动、认真、刻苦地去学习。在大学,英语是公共必修课,而不是专业课,每周只有一次或两次课。因此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大学教师也喜欢在课后给学生答疑与学生交往,但却不会像中学教师那样不厌其烦地早上跟早读、晚上下晚修,学生更多的是自主学习,这样一来他们就很难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而且一直以来,我国把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于纯语言技能课,把它的教学等同于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英语成了一种技巧而不是一个文化整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忽略了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被灌输的英语词汇、句法、语法知识很多。却不能进行恰当的对话、交流、不能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语言以外的职业技能的新要求。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高职教育课程的重点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将知识点融入能力训练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的必备素质。学生要适应职场环境,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至少应掌握一种国际通用外语。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职大学英语应以能力为本位,服从就业这一核心目标开展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策略,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英语教学具有职业性特征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了“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多数高职大学英语在教学上高职英语教育的特征不能体现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能力本位特色,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学生课堂上所学的是分析句子的语法功能和做题的技巧。而课堂教学模式方面,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以讲解和传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
根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为教学内容。结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认为,应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以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 在教学中形成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注重一般语言交际和实用交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大学英语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能改变沉闷枯燥的课堂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一方面鼓励和引导落后学生弥补基础差的缺陷,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把学到的英语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译各种综合技能的培养。同时借助于网络、图书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英语活动,将知识的获得和积累向课堂外延伸。这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多样化教学方法、多层面 、立体化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彻底改变学生们进到高职后听不懂、张不了口不会写或写得不恰当的现象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应最大限度地超越课堂和语言学习的限制,尽可能地拉近课堂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使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英语交际本领,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艺术。新的教学改革之后,在教师队伍的组织、培训、教学学时、场所的安排等各个教学环境、方式的衔接、考试、测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不光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传递,还要运用自己的技巧、能力、丰富的知识使学生能在内心深处产出一种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利用除了节省时间更能提供具有立体感和实际情景效果的图、文、声、像使语言知识变得丰富、生动,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的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引导学生从多维的角度、方法、途径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目标,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紧密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电台,建立虚拟的英语学习和训练环境,并使之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与训练的平台。
大学英语课堂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以施展才智和锻炼自我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改革,而教育的改革归根到底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改革。
[1]张爱荣,韩云霞.国外职业教育中值得借鉴的课程体系[J].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2005,(29):79-81.
[2]宁丽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 西北农林大学,2008.
[3]王立功, 邓铁. 多媒体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 教育与职业,2005,(8):26-27.
[4]李建婷, 赵青海. 探索高职高专英语新型教学模式[J]. 教育与职业, 2006,(24):158-159.
[5]刘玉娟.多元智能理论与课堂教学改革[J]. 教育理论研究,2005,(15):17-19.
[6]张程.高职大学英语现状及教学新法的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