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建构探析

2014-03-30

电大理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语文课程

袁 媛

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 (昆明 650208)

汉语作为我们民族文化传播的介质,是我们民族发展壮大、民族精神凝聚的依靠。军校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担负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文精神的弘扬,还可以为军校学员带来更为灵动的思维状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对军校类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所偏重的数字化思维、实战理性思维等可能引起的负作用给予纠正。 现在,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现状并不理想:教材选定不合时代所需、老师上课教条化、学校安排课程不规范、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

在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日趋边缘化的现实前,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用强制手段要求学生接受许多公共政治课的教育,却不能用教育管理手段保证这样一门重要课程的开设及其质量提高。另外,现在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欠缺,乃至于当今全民综合人文素质的欠缺,这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继承,更关系到民族精神的构建。

如何提高军队院校语文教育水平,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和学习积极性值得我们深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建构科学、合理的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成为解决大学语文课程诸多存在问题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只有从课程自身体系上改善、完备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建构高效、严密的课程体系,方能使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走出边缘地带。

如何准确建构军队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笔者从以下方面阐述。

1 准确学科功能定位

学科功能的定位是建构学科课程体系的决定性因素。学科功能定位决定了学科理论建立,学科培养目标,学科讲授内容、教学方式等学科诸多细项。因此,只有保证学科功能定位的准确,才能建构准确的学科课程体系。

目前,在关于大学语文的功能定位上各院校根据自己特点,对本学科功能定位各有差异:有的院校,强调突出其工具性的功能,以补习语文基础为目的,把大学语文看作是中学语文内容的延伸,其性质变为了“高四”语文。有的院校认为其功能应该定位在人文性上,以传播人文思想和文化观念为主,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审美能力。

针对学科特点和作用,兼顾该课程工具性倾向的现实需求和人文性倾向的客观特征,结合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以工具性为课程建构基础,通过工具性的功能特点,重点培养学员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以人文性为课程建构目标,通过应知应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员文学鉴赏品位,以达到提高学员人文素质的目的。

军校大学语文在能力上要求注重交流表达、文学鉴赏、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素质要求上注重文化熏陶、审美情趣的培养。军校大学语文不但应具备语文教育共性特点,更应该注重在教学内容和培养能力目标上体现军校教育特色,适应军校学员的岗位任职和长远发展的需求。

2 完善教学改革措施

(1)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目前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局限于文学赏析,教学内容过于狭窄,不利于部队院校学员成长、任职需求,可将大学语文分解开来,在内容上应包含文选、写作、口语训练三个模块;文选部分突出军旅性、思想性选文标准,收录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并对当代流行作品及流派有所关注,让学员在体验经典文学美的同时,加强自我观点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写作部分涉及三个方面: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通用文书,提高学员的应用写作能力;口语训练部分包含三个方面:理论篇、技巧篇、实训篇,针对军队工作实际,强化口语训练,提高学员口语表达能力。

(2)规范教学各要素,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结合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功能定位、素质培养基本目标的规定,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等方面,对教学各要素进行规范。在课程建设中,作为重点之一的教学内容应编写三个教学模块的配套教材及相关的“教学参考”,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建设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形成一个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材、教参、教辅、网络为辅助学习手段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学习手段。

(3)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师通过评价能正确判断自己教学工作的得失,并通过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自觉的进行教研和教改,避免教师自我发展的停滞不前。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应包含三个部分:

(1)教学水平——通过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特色、教学研究和教改能力方面综合评定教师教学水平,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以适应军校教育的要求。

(2)学术水平——通过学术成果,评定其科研能力,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反思,提高从经验换化为教学能力的学术能力,通过学术指导教学,做到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

(3)教学效果——通过建立教学督导与学员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教师教得怎样,通过测评,使教师个性化教学与规范化教学更好的结合。

3 重视与相关课程的延伸

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应改变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学内容、范围仅局限于本学科课程,重视教学内容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拓展,自觉地将大学语文教学延伸到军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应做到三个延伸:由书本教学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由课本内容延伸到系列讲座,由主干必修课程延伸到选修课程。首先将大学语文的书本教学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课外活动与书本作业等同重视,积极组织开展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人文知识竞赛、演讲及论辩赛等活动,成立文学社等各种团体,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使书本教学突破了时间限制,书本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得到较好结合。其次将大学语文的课本内容延伸到院校讲座中,如开设周末大讲坛,所涉及内容可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兵法、影视鉴赏、美学、名著赏析等方面,做到以课本内容为中心,辐射人文素养全方位知识,从而拓展课本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员人文素质。再次将大学语文的必修课程延伸到选修课程中,如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诗歌赏析》、《修辞学》、《逻辑学》等选修课程,使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突破了课时较少的限制,使教学中的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合理结合。

课程体系建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对于有着极大的开放性与自由度的语文课程,其体系建构需紧密结合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规律,围绕学科功能定位的中心,明确教改目标,规范教学各要素,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结合三个延伸。只有本着提升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增强学员人文精神的原则,围绕发展学生的适应力、持续力和创造力的中心,建构科学合理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方能使大学语文真正成为军队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袁春生, 王通武. 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之思考[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04).

[2]王莉芬.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0, (4).

[3]陈思广. 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2012,(8).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