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学与美育的若干问题
2014-03-30张楚廷
□ 张楚廷
在本文中,我们把美、美学、美学教育、美育这四个彼此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人有人学,数有数学,物有物学,天有天学,地有地学,美有美学……无论什么事物,都可以有关于这个事物的学问。只是看人类是否研究到了。
人所组成的社会越来越发展了,它变得丰富了,也复杂了。研究它的学问自然出现了很多很多,例如,法律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它们构成了一大门类,叫做社会科学。
关于天、地、时空一类的学问,被称为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水文学、冰川学、海洋学……这当然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
曾有人说科学只有两大类,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一个很片面的概括,还有一大类,一个特别丰富也特别重要的门类,那就是人文科学。诗歌属于自然科学还是属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呢?尤其是辩证逻辑,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思辨的心理学、各种各样的艺术类学问,属于自然科学吗?还可能属于社会科学类吗?
关于“人属于社会,因而人文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一切都属于宇宙,一切学问都属于宇宙学了吗?此外,说人属于社会是远远不够的,应当首先看到,社会是人构成的,社会是后生的,因而,更应当看到,社会属于人。进而,社会应当因人变革,因人而发展和进步。
美学属于哪一类科学?属于自然科学吗?属于社会科学吗?关于社会美,这只是美学的一个子课题;自然美的内容很丰富,也只是美学的一个子题目。
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三大类中,哪一类历史最悠久?哪一类最晚?最早的毫无疑问是人文科学。论雕塑,则已有四万年历史,比文明史还早很多。《荷马史诗》,《离骚》,这都是有两千年以上历史的著作。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至今也有两千多年了。
自然科学的产生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即使从牛顿算起,也有了三百多年历史。社会科学呢?“社会科学”一词,通常认为是从19世纪才出现的[1]。
社会科学的实际出现是不是更早呢?正像自然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样,社会科学在那里也可以看到,例如,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然而,若类似地以牛顿那样系统的自然科学为标志,系统的社会科学大约可以追溯至古典大学早期的法学,这不过是八九百年历史。
事实表明,人文科学的历史远比社会科学悠久。逻辑也能证明,人类的学问首先是从思考自身开始的,是从对直接表现自身的事物和现象的研究开始的。后生的社会及相关的学问必然是出现在其后的,或许紧随其后,但必在其后。
社会与人的关系始终是被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观念上,有着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基本区别。实际上,社会本位观是具有虚伪性的观念。这种虚伪性和欺骗性正为马克思所揭示过。
什么是社会?马克思说:社会,即联合起来的单个人[2]。按这种说法,社会显然是基于个人的,单个人的,社会不过是单个人的联合。社会无非是一个共同体。马克思怎样看待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呢?
“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3](P71),这就是在说个人的本源性。
社会或共同体是有不同性质或类别的。马克思将其分为虚伪的、虚幻的、冒充的和真正的四种情形。什么是真正的共同体呢?“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每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3](P119)。在这段话里,人及其自由是至高无上的。那种联合应当是“自己的联合”,从这种联合中应当获得的是“自己的自由”。人,自由,自己,这是闪闪发光的一些关键词。
马克思还说过,“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自己。对于这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我们在后面还会进一步讨论。人是美的存在,对于这样一个论断,马克思的话实际上也体现出来了。
我们还是叙述一下包含了美学的人文科学的命运。前已提到,有人认为只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类知识;现在,我们所要指出的是,这种观念的实际背景和它所带来的实际危害。当然,这也就是在说美学的命运以及它不佳的命运所带来的后果。
从正面来说,中国的唐代是艺术繁荣的时代,同时出现的是整个社会的繁荣。在古希腊,那也是艺术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有全社会的全面繁荣。近代中国,近代欧美,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
这些现象和事实,这些历史以及存在于历史之中的逻辑都表明,人的命运与人文科学命运的高度一致性。
就在那个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的观念存在并极大影响中国社会的那一段时间里,全国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和语录歌。而戏中的人物大都是斗争中的英雄,其所歌颂的是所谓斗争性、阶级性、社会性。从艺术到一般艺术,都倾向于否定人性。美本身被认为是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容。
美学及其最紧密相关的艺术学、心理学、哲学那时所受到的摧残尤为严重,许多科目近乎取消。
这就是当时人文科学的命运,文学成了政治文学,史学成了阶级斗争史,哲学也被纳入政治学。这样,人文科学当然事实上被否定了,被消失了,人随时可能被批,被斗,被划定为各种“分子”。
1978年之后,是中国人文科学得以复兴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伟大成果也在于人的解放。人的命运与人文科学的命运的一致性,在这个中国人值得记住的时期,从正面再次得到印证。
这个至今已有了35年历史。35年来,中国艺术达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境况。虽尚不能称之为盛世,但是,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确实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而广大的普通民众都可自由地参与其中,也欣赏其中呈现的美丽。
这一时期,被取消的心理学得以恢复;这一时期,文学也出现了一个繁荣时代,莫言的成就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成就的一个代表;哲学已不再是政治学的附属。那种“政治挂帅”的年代,后来为“以经济为中心”的新时期所取代;希望中国能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兴时代,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届时,中国的哲学事业,中国的美学事业,都会迎来一个更加繁荣的新时代。也唯有如此,中国全方位的繁荣才可能出现;唯有如此,才可能有我们的可持续发展。
二、美学教育
美学何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人鲍姆嘉通(1714-1762)有一本专著《美学》,此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的教育出现于何时何地?这又是一位德国人席勒,他在《美感教育书简》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美学教育。今日所称之美育并非专指美学之教育,美育更广泛的内容被更充分地注意到了。
在中国,是谁首先开启了美学教育呢?
这仍与德国有关。留学德国回来的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首开了美学课程,并亲自教授。
从大的方面来看,美学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
主观美和客观美,只是对美的某种划分,而并非对美学学科本身内容的划分。一般认为,美学分三大领域:艺术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哲学。
艺术学是学,是艺术原理,是关于艺术的理论探讨。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就如同美与美学,数与数学,人与人学,物与物学,天与天学的关系一样。
艺术是美的,美又表现为艺术的。所以,艺术学是美学的当然代表或首席。美学活动无处不在,艺术活动也就无处不在,追求美与追求艺术也就是一回事。所以,艺术活动又是美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艺术学成为美学的基本内容。
美学心理学必然是美学的重要内容。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审美能力与发展水平,这都属于美学心理学的讨论对象,它广泛地存在于美学活动之中,并且可以说,美学活动几乎都能归结为美学心理活动,包括美学行为。
关于人的研究,从大的方面看,就是生理研究和心理研究两大类。生理学方面包括了众多领域,然而,相比而言,心理学的研究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神秘。
在发展中国家,老百姓有了生理上的疾病都不一定上医院,往往是重病之时才去求医。至于心理上的疾病,他们决未想到去上心理医院,也没有心理医院可上。
在发达国家,心理疾病较之生理疾病更被重视。于是,心理保健,心理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都普遍地开展起来。心理医生和心理医院大量涌现。
我较早记得的一组数据是这样的:美国每年念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是4万名,每年培养心理学博士4千人。心理医院遍设于全美。学校里普遍设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心理服务机构,这成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心理学所属的学科必然很多很多,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病态心理学、临终心理学、创造心理学、交往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体育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概言之,凡人类活动的领域,都会有在该领域的心理活动,也就都可以有相关的心理学。
人的心理还与所在的地域、民族、文化、传统因素等有关,心理发展水平更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育发展有关。所有这些,较之生理科学确实有许多不同特点,有更广泛的研究课题,有更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时下,德育常被孤立于其他方面被提出,被强调。其实,有两点可能是被忽视了:一是并没有离开实际教学的单独的德育,有一种被称为德育课的课程,实际上也在教学之中;二是有关的德育,更准确地说,应是伦理学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几乎全部与心理学有关。道德可分析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践行(或修养)四个方面,四方面全都是不同的心理表现。
有离开教学的德育吗?有离开心理教育的德育吗?
在人的任何一个活动领域里都有道德问题,然而,任何道德问题都表现为道德心理问题。这所说明的,仍然是心理现象的普遍性问题。当然,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心理学的普遍性及其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同时,审美心理活动的普遍性同样表现出来。
曾经在一段时期里对政治特别强调。其实,政治活动也只是人类活动的领域之一,且一般情况下,在此领域活动的人都是相对的少数。另一方面,这一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研究也是必要的,不过,人们并未十分看重。
按照中外辞典的解释,都一致地把政治视为权利的配置和不同阶级人群间利益的调节。因而,政治并不存在于学校,学校研究政治学,这与从事政治活动是两码事。当然,美学中的社会美学包含政治美学,因而也会涉及美学心理学。
最后还简要地说一下美的哲学。美学本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美本身就是哲学问题。
对美的思考就形成美学或关于美的原理、理论、思想之类,而对美学或美的理论的再论理,就是美的哲学了。正如一般哲学所主要问的不是 “什么是××”,而是“××是什么”一样,美的哲学所探问的并非“什么是美”,而是“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另一种问法是,美的本质是什么?不过,我本人不太爱用“本质”一词,因而,也就只是问“美的实质是什么?”、“美的特质是什么?”
在英语的表达里,本质、特质都可用同一个词essence。在汉语里,“本”字可能意味着本有、固有。因而,我不太使用“本质”一词,尽管在理解上可能差别不大。事物的质也有一个生成过程,且质本身也有发展变化,所以,关于固有、本有的说法,我很忌讳。
美的特质之一可能正好是它的流动性。今日感觉之美,明日不一定了;此人感觉之美,彼人不一定有同感;此国此地之美,他地他国不一定是美丽的。这与人的视角有关,与审美水平有关,与传统文化或观念也可能有关。
九寨沟、张家界,可能所有人看来都是美的,但未必所有人的审美视角都是一样的。
有没有永恒的美、永远的美?蒙娜丽莎永远美吧,西施永远美吧,这些永远的美正凝结了画家们想象的历程、体验和感受的历程。于是,美被凝固下来了。可是,这个凝固也是一个过程。美因无所不在、无人不爱而永恒,在流传中永恒。
三、美育问题
较之专门性的美学教育,美育更广泛地存在着。因而,当美学教育被简称为美育时,其含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所有的教师都需要有美育活动,却不是每个教师都必须且都能够进行美学的专门教育的。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有“德、智、体、美”四个字。但是,有一段时期,只提“德、智、体”,在正式的文本中都曾出现过只提三个字的情形。这正是那个大动荡时期,正是那个把美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连在一起的时期才出现的情形。
还有过五个字的提法,即“德、智、体、美、劳”,加了一个“劳”字。为什么加上“劳”字呢?相关的历史背景我不很清楚,是不是出现在特别强调劳动的某个时期呢?按照对劳动的理解,曾经有过十分片面的观念,就是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算劳动。这里,包含着两方面的不当:一方面,否认了精神劳动也是劳动,另一方面,关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这种划分也不十分科学。
有一个关于“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说法,这一说法就包含了一些误解。其隐含的意思,就包含了教育不是劳动,教育不是生产。然而,事实上教育是精神劳动,教育是精神生产,且是关于人自身的生产,或关于人的再生产。
德智体美,这四个字的顺序,一般而言,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但现实中的片面性是很明显的。对于德,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现实中多是把政治道德排在首位;二是忽略了学校德育并不孤立的存在,即使是专门的德育课程,它也是以教学的形式出现的,而当德育在课堂上进行教授时,它就是智育的一部分。如果把德育孤立开来,实际上是在削弱德育。
必须进一步说明的是,政治道德只是道德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且这个小部分不存在于学校,因为学校里本没有政治。按照中国和世界上的百科全书一类的著述解释,政治只存在于政府和军队。为什么我们的德育曾经是那样缺乏实效呢?原因不止一个,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德育的片面解释。
在实施的方式上问题也不小。例如,说教的东西多,不适当的强调也多。
事实上,道德问题所包含的,不外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践行。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心理学问题。所以,没有良好的心理学素养,德育就失去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师队伍中,亦曾有过十分优秀的德育教师,他们必定是事实上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等方面有很优秀的表现。
特别要指出的是,美育的作用是全面的、必需的,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决定性的。
美丽,多是就形式而言的。但是,没有完全离开内容的形式。如果一个人拥有美貌,但是当他内心有毛病,甚至十分龌龊时,人们的美感就会消失。
通常我们使用美好、美满、美观、美名一类的词,这就意味着,美感常常是与满意、与良好、与名声等联系在一起的。
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所直接表现的活动是智育,然而,又必然包含着美育和德育。优秀的教师包含着积极的美育和德育,没有经验或尚不成熟的教师就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积极内容,还不能排除少数在这方面起副作用的教师。
让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想。对于他们所面对的教师是否有丰富的、渊博的知识,这一点,他们并不容易很快认识到。然而,对于教师的言谈举止,他们是可以迅速有所反应的。对于教师态度的亲和,语言的清晰,思想的活跃,他们会有感觉的。在这些感觉中,最重要的、最起作用的,就是美感。
语言美、举止美,这是基本的。
对于语言,前提当然是学生要听得懂。这与认识水平有关,也与审美水平有关。审美水平在更深刻的认识下提升;认知水平也在审美水平的助推之下深入。
对于语文教师(包括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师),这方面的问题很好理解。音乐教师也有语言美的问题吗?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因而,美感的作用更为突出。美术亦如此,人们往往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美术是空间的艺术。请注意,美术这个科目名称中就有美字,没有美,还会有美术吗?
音乐里面,就声乐而言,其中最重要的声类就是美声。交响乐大约是音乐的最高形式了,在声乐之中,当然少不了美声。
对于音乐的鉴赏,最恰当的修饰词,可能就是美妙了。这就包含了对美的形式与内容的同时评判。美似乎是指形式,妙似乎是指内容,但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美之不在,谈何妙焉?妙之不在,美在何方?美从何来?
德智体美,美是排在第四位的,然而,其作用是不亚于其他任何一方面的,它的特殊作用是必要的,无可替代的;对于一个人,其作用是永远存在的;对于一个团体、一项事业,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永远不可或缺的。
美及其教育在其他各个方面的作用,还是我们要继续深入讨论的论题。
[1]冯契.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86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