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版皆川淇园《唐诗通解》的版本渊源

2014-03-30李成晴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笺注选本唐诗

李成晴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北京 100084)

和版皆川淇园《唐诗通解》的版本渊源

李成晴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北京 100084)

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家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一书,在日本曾产生一定影响。该书并非以李攀龙《唐诗选》为直接底本,而是以《唐诗选》在汉地的派生本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依据进行的解说。文章旨在通过对此特定个案的考察,探寻汉籍在流播日本过程中的沿承与衍化。

《唐诗通解》;《唐诗选》;皆川淇园;李攀龙;潘耒;版本考

唐诗选本除流传中国本土以外,也远播域外的日本、朝鲜等地,其土承学之士致力探研,或注解本事,或疏通诗意,多有佳作,对于唐诗艺术的流传广被颇有劳绩。下文拟对江户时期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1]一书加以分析,以考察其版本渊源以及与中国唐诗选本的关系。

《唐诗通解》现藏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国内未见梓行流布。全书一册七卷,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左右双边,单鱼尾,白口,首页题“皆川淇园先生解说,唐诗通解,丹阳藩阳府藏版”。卷首有龟山文学中岛渔撰《唐诗通解序》,序末注明宽政癸丑秋八月(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后钤“中岛渔印”及“雪楼”阴阳二方印。卷目下署:“平安皆川淇园先生解说”、“男允君猷 河井显顺之 武田輹文壮 仝校”,又全书卷末叶署“平安皆川淇园先生解说”、“男允君猷 江户武田輹文壮 津山河井显顺之 仝校”、“宽政五年癸丑孟秋”。是书卷一五言古诗及卷七七言绝句偶有朱笔批语,大抵注明典故;卷六五言绝句批语颇多,且时引《训解》以与通解合观。

《唐诗通解》的版本情况,孙琴安先生《唐诗选本提要》附录二“日本唐诗选本”中未见著录。[2]惟平野彦次郎《唐诗选研究》附参考书目中著录:“唐诗选通释 (宽政六年,1794)皆川淇园。”[3]又蒋寅先生论文中博考和刻《唐诗选》版本,“评析注解本”一类中著录“《唐诗选通解》七卷,皆川淇园注,宽政6年刊本”。[4]如此则京都大学藏本同上著录书名稍异,且先一年刊成。《唐诗通解》中皆川淇园并未明言其唐诗选目之所本,唯通解中偶言及“李选”、“李选原本”、“原本”、“元本”等,乍看之下,很可能想当然以为皆川淇园是依据李攀龙《唐诗选》而加以通解,然此“李选”“李选原本”与“原本”“元本”所指并不同,今列举例证如下:

(1)中岛渔《唐诗通解序》:“盖我邦百年来人皆曰:近体莫善于唐,其撰莫精于沧溟,而其有论说莫至于沧浪。”[1]序

案:此数语赅括当时日本汉文学界宗尚的风气。沧溟即李攀龙号,而“撰”当即指传为李攀龙编选之《唐诗选》。考明刊《唐诗选》正作“撰”,[5]盖撰有纂集之义。当时东瀛流行《唐诗选》,此即一证。而严羽《沧浪诗话》也在徂徕学盛行之际在日本刊刻流布。[4]

(2)杜甫《秦州杂诗》题下:“本二十首,然题曰杂则非有章法,原本亦只仍李所选,今亦从之。”[1]卷3

(3)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题下:“原本无此诗,今仍李《选》。”[1]卷4

(4)苏颋《灉湖山寺》题下:“本集二首,其一五古,原本收之,今以体之不同,故去之。”[1]卷5

案:明刻《唐诗选》亦只收此七律未收五古。又此为张说诗,《唐诗通解》手民误衍入苏颋名下。

(5)杜甫《题张氏隐居》题下:“本集二首,其一五律,原本取之,今以体之不同,故去之。”[1]卷5

案:明刻《唐诗选》未收五律。

(6)萧颖士《九日陪元鲁山登北城留别》题下:“此本七首,今取其二首。”[1]卷6

案:明刻《唐诗选》录其二“绵连滍川”一首。

(7)杜甫《复愁》其四“身觉省郎在”一首通解后:“元本此下尚录七章,并皆愁世之事,旨趣稍别,故从省略。”[1]卷6

案:明刊《唐诗选》只录其三“万国尚戎马”一首。

(8)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题下:“原本五首而无此篇,今姑从李《选》。”[1]卷6

(9)张仲素《塞下曲》题下:“原本不收此二首,疑是脱落,今依《选》复收之。”[1]卷7

(10)张子容《水调歌第一迭》《凉州歌第二迭》通解后:“潘云以上两歌其一为隋炀帝幸江都所制,其二为开元中西凉都督郭知运所进赋事,而其情自见。姑仍李《选》原本。”[1]卷7

(11)张子容《水鼓子第一曲》通解后:“潘云此诗一说是张佑(案:当作祜)《胡渭州》题,姑仍李选原本。”[1]卷7

(12)王昌龄《出塞》题下:“本集三首,其第二首‘骝马新跨白玉鞍’即是李白诗混入者,故原本虽收而今除之。”[1]卷7

(13)本书收王昌龄《百花原》诗亦不见《唐诗选》。

案:明刊《唐诗选》收此首系于《从军行三首》下,而《唐诗通解》于《从军行》选六首,后别立《出塞》一题录“秦时明月”一首。

(14)刘禹锡《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题下:“原本更增再游之诗,以非为连章,故今不收。”[1]卷7

案:明刊《唐诗选》亦只录此一首。

综上摘出数条,可推知皆川淇园《唐诗通解》虽以传李攀龙撰《唐诗选》即“李《选》”为选目所本,然并非直接依据汉刻《唐诗选》原版,而是本于汉刻《唐诗选》派生本或和刻别本,即《通解》中所言“原本”“元本”,同时参酌《唐诗选》原版而辨正之。那么,这一汉刻《唐诗选》派生本或和刻别本当是哪一版本呢?

本书在通解过程中,虽多以贯通诗意为主,但有时也辨析歧义,旁征胜义,其中数次征引他说,多在卷七“七言绝句二百十三首”:

(1)李白《峨眉山月歌》诗下:“潘来云夜发清溪言其始,向三峡言其终,平羌江峨眉渝州言其中。又云繇清溪而平羌江而渝州,历乎三峡,此路程也。”[1]卷7

(2)王维《少年行》其三“汉家君臣”诗通解后引:“潘云首一章少年平生,次章少年之从戎,三章少年封赏。”[1]卷7

案:《少年行》此录三首,明刊《唐诗选》仅录其二“出身仕汉”一首。

(3)岑参《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其五“蕃军遥见”诗通解后引“潘云:此叙战时也。”其六“暮雨旌旗”诗通解后引“潘云:此追叙战后。”[1]卷7

案:《封大夫破播仙凯歌》,此录六首,明刊《唐诗选》录其一、其四共两首。

(4)岑参《山房春事》其一通解末:“潘云:首章山房之内。”其二通解末:“潘云:次章山房之外。”[1]卷7

案:《山房春事》此录两首,明刊《唐诗选》录第二首。

(5)张仲素《汉苑行》其一“回雁高飞”诗通解后引“潘云:首是论汉苑春早。”其二“春风澹澹”诗通解后引“潘云:次是详叙汉苑春。”其三“二月风光”诗通解后引“潘云:三是详叙汉苑春之早。”[1]卷7

案:《汉苑行》此录三首,明刊《唐诗选》录第一首。

(6)张佑(《通解》刊作佑,当作祜)《集灵台》其一“日光斜照”诗通解后引“潘云:是太真。”其二“虢国夫人”诗通解后引“潘云:次是虢国夫人。”[1]卷7案:明刊《唐诗选》录其二“虢国夫人”一首,题即《虢国夫人》。

(7)张子容《水调歌第一叠》《凉州歌第二叠》通解后引“潘云:以上两歌其一为隋炀帝幸江都所制,其二为开元中西凉都督郭知运所进赋事,而其情自见。”后说:“姑仍李《选》原本。”[1]卷7

(8)又张子容《水鼓子第一曲》通解后:“潘云此诗一说是张佑(当作祜)《胡渭州》题,姑仍李《选》原本。”[1]卷7

综上,除《峨眉山月歌》下引作“潘来云”外,其余均引作“潘云”。案:潘来何人不可考,疑“来”当作“耒”,形近误植。潘耒字次耕,号稼堂,乃顾炎武弟子,有《遂初堂集》。考平野彦次郎《唐诗选研究》附《唐诗选研究参考书目》,第10条著录:

《唐诗选平》叶弘勲着,(八卷本)潘稼堂评

《唐诗选平笺注》叶弘勲着,潘稼堂评

《唐诗选平笺注》吴习隐参,潘稼堂评[3]

三书皆题“潘稼堂评”,正潘耒也。此书周雪根《清初唐诗选本兴盛原因初探》认为已佚,所标著录为《松陵文献保存会书目》卷三。[6]案:此书未佚,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唐诗选平笺注》,江城潘稼堂先生评,映雪草堂藏板,乾隆丁卯年新镌,卷端署“禾稼堂评,榷习隐参”,前有康熙五十年潘禾序、吴榷序、稼堂氏(潘禾)识。潘禾当作潘耒,此本应即上引书目之第三种。根据《通解》内文可知皆川淇园作《通解》时必参考潘稼堂评此三书之一种,考察淇园《通解》选目与明刻《唐诗选》有歧出者,如上摘引的(2)(3)(4)(5)(6)(7)条,皆与“潘云”解说诗歌篇目次序数目符合,故虽今潘评三书未获一睹,然可判断皆川淇园作《通解》篇目所依“原本”“元本”即潘评三书中之一。

比勘《唐诗通解》与明刊《唐诗选》,其选目主要差异在于同题组诗的选录数量上。如上(2)(3)(4)(5)(6)(7)条,《唐诗选》多于一组诗中选一首,而《通解》则全收,其它例如卷一张九龄《感遇》,《唐诗选》录“孤鸿海上”一首,《通解》录四首;杜甫《后出塞》,《唐诗选》录“朝进东门”一首,《通解》录两首;卷三李白《塞下曲》,《唐诗选》只录“塞虏乘秋”一首,《通解》录三首;李白《秋思》,《唐诗选》只录“燕支黄叶”一首,《通解》录二首等等,皆合此例,且《通解》选李商隐《百花原》不见《唐诗选》,又据上考论《通解》以潘评为“原本”,则此选诗差异就存在于《唐诗选》与《唐诗选平》之间,也即是《唐诗选》祖本与派生本之间的差异。

此外,《通解》与《唐诗选》少有文字、诗篇次序异同,如卷三岑参《送张子尉南海》,《唐诗选》无“张”字;卷七王维《九日忆山中兄弟》,《唐诗选》作《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卷一崔署《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唐诗选》中系于柳宗元《南涧中题》后等,当是潘耒或淇园的调整。

综上,可以初步推断和版皆川淇园《唐诗通解》版本渊源如下:

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是明刊李攀龙《唐诗选》的派生本,而皆川淇园《唐诗通解》选目以潘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原本,同时参稽李攀龙《唐诗选》祖本以辨正之。

[1] 皆川淇园.唐诗通解[O].丹阳藩阳府刻本,1793. 京都大学图书馆藏.

[2] 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3] 许建昆.李攀龙文学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310.

[4] 蒋 寅.旧题李攀龙《唐诗选》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日本接受中国文学的一个侧面[J].国学研究辑刊,2003,12.

[5] 李攀龙.唐诗选七卷[O].附录一卷.蒋一葵笺释.明刻本.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6] 周雪根.清初唐诗选本兴盛原因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9):112.

(责任编辑:王靖雯)

The origin version ofAnthologyandComprehensionoftheTangDynastyVerse

LI Cheng-q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nthologyandComprehensionoftheTangDynastyVerse(TangShiTongJie) compiled byKienMinagawahas been famous in Japan and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Japanese literature.AnthologyandComprehensionoftheTangDynastyVersewas not based onSelectedTangPoemsby Li Pan-long, but onCommentariesonTangPoemsorCommentariesandAnnotationsonTangPoemsby Pan Lei, derived fromSelectedTangPoems. By making a case study, the author is aiming at probing the trace of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Tang Shi Tong Jie (AnthologyandComprehensionoftheTangDynastyVerse); Tang Shi Xuan (SelectedTangPoems);KienMinagawa; Li Pan-long; Pan Lei

G256.22

E

1006-1525(2014)06-0121-03

李成晴,男,博士。

2014-05-12

猜你喜欢

笺注选本唐诗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选本意识
——现代新诗选本研究综述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四库全书总目》五峰集 斐然集笺证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诗史、索隐与晚明记忆
《曝书亭集词注》笺注内容探析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