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中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4-03-30田成泉郭坤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英汉汉语词汇

●田成泉 郭坤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中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田成泉 郭坤

语言与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我国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词汇选择、句式结构、语篇等层次,着重分析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同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英语写作;应对策略

引言

英汉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中国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外语写作过程具有双语特征。[1]本文拟从英汉思维差异的对比入手,着重分析思维差异对我国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相关研究阐述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英语习得、使用上的差异,致使我们的中学英语写作课堂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效果。直到20世纪60年代,写作才开始成为语言学家们关注的对象。但当时的写作教学是传统的结果教学法,只注重学生的最终写作结果,教师仅仅批改语法错误,没有涉及到写作材料的收集及立意等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教学方法从结果教学法发展为过程教学法,关于写作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而且研究的方向也从微观(词汇、语法、句法)转向宏观(篇章)。[2]在宏观方面,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影响英语写作的主要方面,是衡量英语写作标准的重要参数,也直接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因为学习语言的最终要求是用目的语进行思维和表达。

针对我国学生英语写作现状有学者对近20年的英语写作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写作成绩始终处于停滞或徘徊状态。其原因主要在于汉语思维模式在措辞、句法、甚至是篇章布局方面的影响。[3]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外语写作过程具有双语特征,但不同的思维活动中母语的参与量不同。[4]学生在写作的过程控制思维活动中母语的参与量达到80%,在内容和结构构思时母语思维参与量仍在50%以上;只有在解题和遣词造句时母语的参与量才小于15%。[5]在涉及到高级思维过程如构思、篇章结构方面,几乎所有的二语学生都离不开母语思维的影响。在英语母语者看来,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写作失误比用词错误更严重。作文中的错误大体可分为两类,整体错误(global errors)和局部错误(local errors)。前者涉及篇章的主题、结构,属宏观上的错误;后者只涉及词汇、语法的个别成分,属微观上的错误。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是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罗新章教授曾指出,“得一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是比较容易的事,得一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味是比较困难的事”。[6]中国学生要写好英语作文就必须象英美人一样用英语思维。

二、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分析

(一)词汇选用上的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又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词汇是反映人类对于主、客观世界的概括,英汉语都按照自己的传统习惯和客观需要,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对主、客观世界进行不同的切分和特化,形成不同的词汇概念。我国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常用汉语打腹稿,或借助中文提纲,把汉语一字一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这种转换说明学生没有掌握词的概念意义,仅是按字面意思直译,把英语单词填入事先设置好的中文框架里,但因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概念,这就很难保证用词的准确性。因此,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在词汇上的表现是显著的,要写出好的作文首先必须在措辞方面注意两种语言的用语习惯差异。英汉语词汇用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重抽象思维,汉语重形象思维。汉民族的形象思维习惯使得汉语偏重使用直观、动态的动词,而英民族的抽象思维习惯使英语倾向于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或其他词类、短语或结构,即汉语的动词优势和英语的名词优势。例1:Themasteryof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s.

语言不是随便就可以学会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在上例中,英语表述用名词“mastery”,但汉语却用动词“学会”。

再如,例2:

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把握好时机和力度,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

W e should,w ith correct means and methods of macro-control,hold well the opportune time and appropriate dynam ic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macro-economy environment as well.

在上例中,汉语表述用动词短语“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而相应的英语翻译却为介词短语“w ith correct means and methods of macrocontrol”,同时把汉语词义虚化。

2.英汉词汇在具体与概括上的差异。汉民族的思维是整体的、综合的、概括的,因而汉语中表达形象、意象的词语相当丰富,并常常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性词语表达抽象的意义,可以说汉语是一种“模糊型”语言;英语民族重个体思维,表现为客观准确的分析思维方式,因此英语是“精确型”语言。

语言表达的精确和模糊程度表现在词汇使用上,就造成形式对等的词汇意义空间上的不完全重合。英语的词汇意义空间轮廓界限分明,而汉语的词汇意义空间轮廓较模糊。因此,汉语想要表达一个相对精确的意义时,需要根据语境适当添加修饰词,相互修饰限制。例如:英语词汇“blood”,在翻译成汉语时,要加上修饰词,才能准确表达其含义,根据语境需要可译成“热血、鲜血”;同样,“snow”可译成“飞雪、瑞雪、飘雪”。英语在表达时则尽量准确,如汉语词汇“酒”,在英语中就有准确的分类词“w ine,spirits,beer, champagne,cocktail,gin”;“笑”声英语中也很丰富,有“laugh,sm ile,giggle,grin,sneer,beam”。

3.英汉语修辞及搭配上的差异。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修辞习惯和语义搭配。英汉语中许多词汇、习语与本民族的生活、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虽然两种语言都经常使用明喻、暗喻、委婉语等修辞手段,但喻体却有许多不同,在英语写作中一定要注意此类差异。如:汉语“牛饮”对应“drink like fish”,“挥金如土”对应“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胆小如鼠”对应“as tim id as a chicken”。

中国学生对英语词汇掌握不全面,过多地依赖词典所提供的简单释义,在用英语写作时根据汉语词汇的搭配关系来类推英语,造成由汉语直译过来的“汉语式英语”。如“eat”和“吃”这两个动词,英语中可以说“eat meat,eat fruit,eat fish”,但要表达“吃药”就要用“take medicine”,“吃败仗”用“suffer a defeat”,“吃苦”则用“bear hardship”。

(二)句式结构上的差异

句子是构成段落的单位,在写作中是表达文章意义的最小单位。文章意思表达是否连贯,取决于句子间的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由于受思维模式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句式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提高句式差异的敏感度,避免写出汉语思维指导下的英语句子。英汉语句式结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民族注重形式逻辑,强调主客观的分离,在语言上则注重形合;而汉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主客体的融合统一,在语言上则重意合。无论是单句内部还是句群结构上,英汉两种语言的最显著差别就在于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形合语言注重时态变化、词性变化,注重运用“逻辑语法连接词”来说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乃至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语言主要靠词序变化、上下文语境及言外事实逻辑来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如,例3:

亚洲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的大洲。她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辉煌的贡献。

Asia,a vast continent w ith a long history andincreasing strategic importance,is one of the cultural cradle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has made brilliant contributions to human progress and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在上例中,汉语文本是由两个独立句组成,但是根据其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表达的内容,在对应的英语文本中,可以根据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完整表达出来,译文很好地体现了英语思维方式,用明确的主谓结构体现句子的中心。

2.句序上的差异。汉民族习惯于整体思维,句子表达按先后顺序推移,依靠语义彼此相连,由远而近地递进展开;英语民族习惯于解析式思维,句子表达是由近及远,由里向外散射式逐层扩展。如,例4:

Tracking whales is but one example of an exciting new world just opening to civilian scientists after the cold war as the Navy stars to share and partly uncover its global network of underwater listening system built over the decades to track the ships of potential enem ies.

冷战之后,海军开始部分公开其几十年前所铺设的用来追踪潜伏敌军船只的全球水下监听网络。正是由于分享该网络的好处,才给非军事科学家开启了一片精彩的新天地。而搜寻蓝鲸踪迹只不过是其中一例而已。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与汉语句子的顺序恰好相反。由此可见,英语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控制句子内其他各种成分,由主到次,呈现出空间结构形式。汉语则以动词为中心,按时间先后顺序、客观事实推移,形成流水句。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不注意英汉句子结构上的这种差异,经常将汉语句子的结构生搬硬套地置入英文句子中,形成“汉式英语”的句式表现形式。

3.“主观”与“客观”上的差异。汉语句子习惯以人为本,主体意识强,导致汉语句子多为主动语态,少被动语态的句子;而英语句子讲究语法,注重分析,被动句子较汉语多。汉语常以有生命的名词作主语,句子的语态呈隐含式,使动作的承受者直接做主语;而英语则多使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主动与被动始终泾渭分明。试比较下列汉英句式:

(1)我因病没参加这次英语考试。

M y illness prevented me from the English exam.

(2)2005年这个小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The small town w itnessed great changes in 2005.

中国学生在写作时如果不考虑上述思维上的差异,往往会写出如下的“汉语式”英语句子:

(1)I was unable to take part in the English exam because I was ill.

(2)In 2005,the small town took place great changes.

(三)篇章结构上的差异

篇章是写作的最终形式,综合语言的各个层面,是各个段落组合的最终形式。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组织,也取决于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特点。

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是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直截了当地声明论点,然后逐渐地、有层次地展开阐述。非常重组织、重理性,层次井然相扣,句子组织环扣盘结。而汉语语篇思维模式则比较丰富,大体上可分为文首型、文中型、文尾型及隐含型;汉语语篇是“螺旋型”结构,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层层展开,才能分析全面、透彻,段落里并不一定要有主题句,段落间靠意合来衔接,强调整体的统一、完整。

三、改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如上所述,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我国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有着显著的影响,不仅给学生带来困难,也向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应根据英语写作自身的特点、英语思维模式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有效地组织写作课教学。

(一)实践科学的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英语写作自身的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进过程教学法,把学生的写作练习看作一个收集资料、构思、写作、讨论、修改的有机整体。在这一过程中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通过主动探索获取结论,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与教师“导”的最佳结合,从根本上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

(二)从思维模式入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书面语模式,这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致。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能够写出好的英语作文,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从思维模式入手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英语写作涉及到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因此英语写作教学显然不是仅仅传授语言知识或者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并充分认识英汉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结合教授内容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比较,让学生对此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培养其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使其在英语写作中尽量把汉语思维的负迁移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挖掘真实材料,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利用真实材料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真实材料之间的对比最能形象地反映出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因此,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尽可能考虑到这些因素,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话题,比如,校园生活、同学友谊、个人爱好等话题,使其沉浸在写作的快乐之中。

此外,给学生提供活用英语的真实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起直接联系,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干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电视机、录像机等辅助设施,达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既能使学生的视、听、动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直接理解和强化记忆所学英语知识,又符合学生的的心理发展特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种将文化差异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改革方向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应深谙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过程中留心英汉表达的不同之处,并揭示出不同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当学生面对文化冲突时,应运用渐进的、自然的、启发的方式就两种文化进行辩异和对比,避免孤立的说教,引导学生以跨文化的眼光看待同一现象,消除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排斥和抵制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写作能力。

结语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模式的差异必将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因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应以恰当的方式向学生阐明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他们明白两种语言在词汇选用、句式结构、语篇构建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排除母语思维习惯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1]王文字,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64-67.

[2]罗毅.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1):81-85.

[3]刘宽平,周业芳.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EFL写作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4(5):107-111.

[4]Kobayashi H,Rinnert C.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on Second Language W riting:Translation versus Direct Compos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92,42(2):183-209.

[5]Kaplan R M.Augmented transition networks as psychological models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J].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72,3:77-100.

[6]罗新章.翻译论集[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94.

(责任编辑:金传宝)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体系研究与应用》(编号:2013GG065)以及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3WD 03)的部分成果。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用学及英语教学

郭坤/鲁东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及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汉汉语词汇
学汉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