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文源学校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4-03-30吕荣珍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写字习惯特色

●吕荣珍

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文源学校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吕荣珍

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文源学校在创办之初就确立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对课程进行了整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校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建立评价机制,鼓励师生阅读;并且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阅读;特色学校;课程整合

自2007年文源学校成立之日起,学校领导发现很多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以至于导致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而目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的阅读变得浮躁、肤浅了,阅读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要远远落后于看电视、上网等活动,很多儿童不喜欢读书或因课业压力重而没时间读书。学校仅是注重学生的识字教育,忽视阅读的重要性。在先前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解答时候,往往是没有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或者注意不到问题的关键性词语而对题意理解错误,从而导致无法顺利解题,但如果教师读题,学生大都可以理解题意做出正确的解答。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忽视,是很多学校存在的问题。所以,学校在创办之初就确立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的办学理念,尝试从学生的阅读入手,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经过长期的沉淀,形成了阅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一个人的智慧、思想、个人精神成长都是需要从阅读过程才能产生的。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也已经体现出对于儿童阅读的重视。一些国家和地区把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7年2月提出“美国教育行动”计划,意在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他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决定他未来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将“阅读优先”作为改革的主轴,希望在五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

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之前的工作中也认识到,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为此,学校领导们利用学校创办之机,将阅读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走上特色发展之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得出,人脑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阅读是通过视觉刺激进行的信息,阅读可以促进脑部发育。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的重要时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研究发现,4-5岁是儿童阅读的敏感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阅读越早越好。因此,阅读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总的来说,阅读的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知识与阅历

阅读是人类学习和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它可以帮助儿童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生不可能什么事都要亲自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实际上,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而阅读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方式。对于儿童来说,让他们尽早地阅读,大量地读书,可以丰富他们的经验,增添他们的生活感受。当然,儿童的阅读不能仅仅限于教科书的阅读,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阅读也是促进人类心智发展的有效方式。它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与经历,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脑科学研究发现,阅读对联想力、创造力、感受力、理解力、记忆力都有极大的帮助。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其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到,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还提到,“学生学习越感觉到困难,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多了,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自然就越聪明”。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

阅读过程是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会伴有兴趣、情感、意志等活动。读物中人物的情结常常会引起儿童的共鸣,这样,就会让儿童认识到什么是“情绪”,儿童是善于模仿的,儿童往往会通过阅读,模仿学习读物中人物的行为,体验与表达读物中人物的情绪,这些有助于儿童同情心、自信心等的形成。另外,故事、儿歌等阅读可以减缓儿童因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产生的压力,帮助儿童排泄压抑的情绪。

(三)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与品德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阅读内容对于学生的兴趣、性格、理想、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阅读对于学生情感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在阅读对象的潜移默化之下会逐渐形成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和意志力。简单地说,阅读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坚强、毅力、恒心等性格乃至正确的人生观。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图书中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打动他们,影响到他们的思想、意志和性格,儿童通过阅读体味爱、忠诚、勇敢、善良、正直等高尚品格,比如读物中对于真善美、假恶丑的描述,就会影响儿童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帮助儿童意志品质的形成。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小学将识字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较强的阅读能力后,各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素质都会得以提升。为此文源学校在创立之时,我们就非常明确地将“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在阅读中成长”理念落实面临的困境

有了明确的办学理念仅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还需要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对于文源学校而言,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实,遇到了以下几对矛盾,比如学校课时有限性与学生课程选择丰富多样的矛盾,学生阅读需求指导与教师阅读薄弱之间的矛盾,学校特色化深入落实与学校阅读操作表面化的关系。

(一)难以科学处理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课程内容无限丰富性之间的矛盾

课程是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的根本手段。学校阅读特色理念的落实,需要有一些校本课程,以及一些具体的阅读活动来支撑。然而,学校总的课时是有限的,国家课程占了学校课时的绝大部分。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国家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要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针对学生发展特点,开设一些满足特色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学校必须做到能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国家课程目标的规定,即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开足、开全。如何处理好学校课时有限性与丰富课程的关系,是学校落实特色办学理念的重要问题。

(二)教师阅读能力的有限性与学生需求指导无限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仅仅是沧海一粟。”教师的阅读是学生阅读的榜样与保障,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可见,要培养指导学生的阅读,教师首先必须做好自身的阅读。文源学校成立之初,就面临着教师阅读薄弱的问题。

(三)阅读形式泛化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之间的矛盾

寻求学校特色发展,走特色学校创建之路,是很多学校的奋斗目标。一些学校在创办特色学校实践过程中,仅仅是为了特色而特色,忽视了常规工作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存在着特色浅表化、形式化,将特色建设停留于表面工作等误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办学特色的形成、特色学校的建设。作为寻求特色发展中的学校,文源学校也面临着追求形式化办学的危机与可能。这反映到学校的特色办学中,就体现为学校可能走上阅读形式化的道路。显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阅读形式化,也是学校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三、学校落实“在阅读中成长”理念的策略选择

为了解决学校特色发展面临的几对矛盾,有效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从课程设置、课外活动以及学生日常行为着手,让学校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一)构建以课程整合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课时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需要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及学科课程自身的整合处理,如将某一学科课程的前后内容进行调整,相近的内容整合在同一课堂中。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既保证学生学业的完成,又能够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文源学校追求发展阅读特色,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策略,对课程进行整合,构建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课程体系。

1.有效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

三级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求学校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学校既要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也要完成省、市规定的地方课程,还要落实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这就需要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三级课程的整合可以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节省课程的时间,让学校有了进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空间,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文源学校的首先任务是要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开足、开全,同时还要完成山东省教育厅规定的地方课程,开足开好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四门课程。其次要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开设一些特色课程,这就要求学校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整合,提高了课程的效能。既保证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效落实,又可以节省出一些课时开设阅读校本课程。学校的阅读课程开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天早上与下午的诵读课程。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一二三年级开设“诵读”课程,组织学生早自习(早上第一节课之前7:50-8:10)、下午(14:20-14:35)等时间诵读课文以及中华经典;到了四五年级等高年级,组织学生进行默读。二是每周两节的阅读课程;三是每周五下午开设包括中外名著经典阅读、艺术、纸塑、刻画、国画、书法、科技创造、体育等在内的校本课程。

2.重视学科自身内容整合

课程整合可以把不同背景下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地、整体地面对问题背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参与问题的解决。通过课程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科之间以及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学科教学以及教育与教学之间的交叉与重复,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当然,学科之间以及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着可以整合的要素与内容,这是课程整合的前提。

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学科课程内容的特点,将一学期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比如,数学教师利用数学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对数学教材进行了整合,这样一学期的数学课程,用三分之二的学时就可以将一学期的课程内容学完,剩余的三分之一的课程时间就可以进行数学阅读,数学生活日记写作。这样的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无论是在期末成绩的检测,还是数学思维的养成,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3.阅读渗透课堂教学

阅读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阅读是学生理解问题与解决学习问题的基础。在各科目的课堂教学中,学校也极为注重阅读。文源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阅读内容,有侧重地引导学生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等方法进行阅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在数学、科学等其他科目教学中,教师也会注重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在教材的朗读或默读上,还会在补充有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学校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激励师生的阅读,努力营造一种读书求知、勤奋上进的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一种常态。

1.多途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莱芜市对于中小学生阅读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并且制定了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文源学校根据该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心理发展特点,具体制定了各个年级的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以及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阅读原则。具体来说,学校针对1-4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两节连上的阅读课程,方便学生阅读。5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

除此之外,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书面家庭作业,学生可以利用时间读书,可以在学校里读,也可以在家中读。这样,既没有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学识。

另外,将每年的4月份确定为学校的“读书月”,读书活动月期间,一周一个主题,有序进行。为鼓励学生阅读,各个班推荐阅读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孩子,学校进行评比,评选出书香学生。平时也注重通过积极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习惯阅读。

2.重视提升教师的阅读能力

学校注重教师的阅读,要求教师扎扎实实读书,让读书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学校不定期购买多本书籍与报刊,保证教师集体阅读学习与自由阅读学习的需要。另外,学校制定严格的教师培训方案,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建立校园网开通绿色通道上传资料,让教师们共享学习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加强校本培训,鼓励教师阅读与反思,要求每位教师天天记笔记,每周写反思3-5次,每周上传博文2-3篇,每月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论坛活动交流。

学校也制定了一套评价制度,每学年结合“读书月”,结合“读书月”,制定“书香教师”评选标准,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组成评价小组,评选“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以书籍或购书券的形式鼓励师生热爱阅读、分享阅读,共同营造一个阅读的书香校园环境。

(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育目标。学生良好的阅读态度与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素质,是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完成阅读目标的可靠保证,对其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引导学生从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识字和写字是阅读的基础,端正写字态度,认真写字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也是一种促进。

1.多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才能保证学校特色办学理念的形成。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校的特色发展避免形式化、表面化。因此文源学校严格按照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以“好习惯好人生”为切入点,注重细节,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建立完善管理机制,重视学生一日常规管理、抓实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评价为导向,以训练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在常规管理中,学校编制了《行为习惯养成手册》,从每年9月份入校时“行为习惯养成月”的集中培训、三月份文明礼仪月的规范强化,每天课堂、课间、路队、两操、卫生、礼仪等进行全面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

课堂听课是小学生在校听课的主要形式,为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无论是在带领学生的课前预习阶段,还是课堂听讲、课后总结反思等方面,教师时时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成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以规范写字促进学生阅读

识字和写字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也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掌握书写汉字的技能是基本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字做了明确要求,2000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文源学校也认识到,写字的过程不等于简单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写字在学生综合素养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练习写字的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耐心,培养学生专心的态度。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学校对学生的识字与写字也较为关注。因此,在学校的阅读特色建设中,学校把写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部分,历年扎扎实实推行写字。学校的期望是“每一个文源学校的孩子,都能写一手好字。只要是文源学校出去的孩子,从其书写上就能认得出来。”

文源学校开设书法写字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写字进行规范性的教育,学校认识到仅仅靠一两门写字课对学生进行规范写字是不够的,每一节课都会有意识地提醒学生的写字。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尤其一年级是学生写字的起始阶段,学校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具体做法是,学生写字要姿势端正、执笔正确、笔画到位;写字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及时反馈评价,表扬鼓励激发写字兴趣;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写字、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习惯,为以后学习和终生书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且,学校也利用评价,鼓励学生规范写字。班级中推荐写字优秀的孩子参与班级黑板报以及学校一些活动海报的制作;每个年级会定期将学生的习字本进行评选,评选出写字优秀的学生,予以一定表彰。每年全校的“写字活动月”,会要求每个班推荐写字比较优秀的10位学生,进行全校性现场写字比赛,最终推选出“小小书法家”。这些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全校性的书写活动,让写字文化洋溢着校园。

文源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建校七年来,在明确的办学理念下,培养了一批批文明礼貌、写字规范、知识阅读面广、综合素质强的小学生。然而,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仍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办学理念引导下下,学校育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即学校课程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学校评价制度体系的不断改进,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等等。

[1]熊梅,脱中菲,王廷波.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的实践模式[J].江苏教育研究,2008(6):19-21.

(责任编辑:曾庆伟)

吕荣珍/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文源小学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写字习惯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上课好习惯
我学写字
中医的特色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