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①
2014-03-30张敬亭
张敬亭,张 洁
(1.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2.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部思政教研室,湖南怀化418000)
微博是一个信息分享与传播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及手机客户端来构建自己的交流社区,可通过发布文字(140字符以内)、图片、视频等多途径以达到信息的分享与传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上半年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数量已增至3.31亿,较2012年底相比,激增了2 216万用户,增幅为7.2%。使用微博的网民百分率增长至56.0%,与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1.3个百分点,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应用软件。因此,有效利用微博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微博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微博具有信息发布门槛低、信息传播方式的裂变性、信息传播形态的多样性以及信息传播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这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
1.1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微博信息发布门槛低,是指运用微博发布信息的操作简单,不受技术的困扰。作为“平民媒体”,微博以其简单性、大众性、开放性特征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与传统媒介信息发布的高门槛相比,微博以其“零门槛”、“草根民主”著称[1]。在微博平台上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微博信息发布门槛低是因为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客户端进行登录,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浏览微博主页上的新闻和信息,并转发、分享与评论信息。微博信息发布门槛低则有利于思政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便可注册一个微博账号,对学生进行关注,辅导员可以通过浏览学生的微博来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热点新闻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便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了。例如“长江学子”在危机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感人事迹,运用启发、感染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的行为,从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规范大学生的品行、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大学生的人格魅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5]。
1.2 微博传播方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裂变性是指微博上的信息通过用户转发、评论、再转发、再评论如此循环的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呈现出裂变式的特点。这样,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裂变性特点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通过微博转发、评论、再转发、再评论来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微博上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音像作品与视频片段,例如关于“韶山精神”,大学生普遍认为是指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的代名词。但“韶山精神”实质上是指的一种宏观的革命精神,代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微博的传播平台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信息传播的裂变性特点,对“韶山精神”的实质内涵进行转发与再转发的方式在大学生当中进行教育,让大学生向老一辈革命者们学习他们那种无私奉献与坚定信念的精神。
1.3 微博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信息传播形态的多样性是指信息传播方式不仅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发布外,而且还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对信息进行分享与传播。微博信息传播形态的多样性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教育,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语音,图片如此动、静结合的形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两课”和谈心的灌输教育方式更具趣味性,更能被大学生所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形式,通过微博这样多形态的信息传播方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例如建党90周年献礼大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央视火热放映,该电视剧反映的是以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郭永怀等爱国科学家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国报效祖国,这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可以通过微博平台,贴上链接视频地址,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并让大学生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观后感。这样就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了,使大学生们从生活中加强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1.4 微博自主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所谓微博信息传播主体的自主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能力或特性自主发布和获取信息,并根据自身需求集中搜集特定的信息。虽然网络给广大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但也使生活中充满着矛盾与选择,人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借助自己自主的选择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搜集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有选择的在微博平台下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与讨论,达到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都能发挥其自主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真正走进大学生生活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亲切轻松的氛围中讨论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达成共识[3]。例如,大学生热议的献血模范郭明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抓住大学生的兴趣所向,针对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来开展相应的话题引起大学生们的思考,使郭明义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并组织相应的献血活动,从而渐渐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感。这就把教育方式融入到网络媒体之中,融入到大学生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了,增添教育的说服力。
2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组建微博群以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根据微博不同的特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特定的研究,并通过与其他新媒体的有效链接来进行信息的分享,并通过与其它的媒体进行链接形成信息分享圈。
2.1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群
微博群是对朋友进行分类以更方便的进行交流。微群能够将感兴趣的话题聚拢在微群里面,使自己找到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微群在线聊天功能有利于增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利用文件的共享功能形成资源共享圈。
随着手机新软件的开发,思政工作者也应当顺应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通过微博平台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册一个微博账号,开通独具特色的微博与微博群,通过关注学生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大到创建学校的、院系的,小到创建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微博群,通过微群的功能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大学生们有可以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微博及微博群获得相关信息,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展开良好的互动,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同学们更可以通过微博这一网络平台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开展讨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的能力以及对问题全面分析的能力。
2.2 运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鉴于上述的分析,微博的特征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要利用好微博,在微博平台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据微博传播方式的互动性特征进行主题讨论法。例如,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光给学生传递爱国主义的抽象内容是不够的,学生并不能深刻的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并不能理解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做到爱国。因此,针对该主题内容,思政工作者应该利用微博传播信息方式多样性特征,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从情感上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讨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爱国。比如,在微博平台上粘贴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链接地址,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们对祖国的忠诚,以及他们将献身祖国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奉献精神。这不仅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能让学生们从情感上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增添了教育过程的趣味性,更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3 实现微博与其他媒体的有效连接
由于微博信息发布只能控制在140字左右,对于信息量大的内容传播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利用好微博与其它超媒体链接来实现信息的分享与传播。通过与微博平台的合作,在微博首页两侧发布一些热点新闻、学习资料的网络地址链接,从而达到信息、知识的共享。针对热门话题发起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4]。
多家网站与微博已进行了相关合作的平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内容类包括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等内容分享到微博;应用类体现在由开发者基于微博开放平台自由开发的小应用;终端厂商是基于终端设备的微博应用。比如,把各大网站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网站与微博连接起来,可以通过把搜狐、新浪、腾讯、凤凰各大媒体上的新闻与微博链接起来。如此的合作平台就可以将动态信息及时分享给自己的粉丝,自动同步,便可以及时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随时随地能接触到时事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信息。
3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网络平台,教育主体,教育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因此,建立起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
3.1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机制
主导机制是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就好比一个乐队需要一名指挥家,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色。因此,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以高校宣传部为主导,校团委、学生会为辅助后备军,通过宣传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校团委、学生会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需宣传部向各学院师生宣传微博的作用,动员辅导员、老师注册微博账号,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环境。校团委、学生会也可以通过开通微博,关注自身服务的对象,运用幽默的话语打动学生,做到“以生为本”。在微博平台上可以撰写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分享到自己的页面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思政工作者还应该多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得空洞无味的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好的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2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机制
培训机制是培养一批拥有专业的、素质较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工作运行机制。队伍建设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微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闲暇生活方式之一,养成了每日必刷微博的习惯,他们通过微博分享与转发有意思、有意义的消息,用140字左右的文字、或以图片的方式来发表一天的感慨,遇到好玩的事就现场拍摄记录下来,再分享到微博平台与大家分享等等。如果教师没有使用微博,就没法理解学生会如此喜欢使用微博,自然也远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远离学生们的真实思想状态[6]。许多高校正是缺乏一些懂得应用先进软件的人才,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地开展。因此,高校应选拔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对其进行手机软件的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行、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身心状态。让他们以微博为平台,可以一起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探讨工作中的疑难点、分享工作中的收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战斗力,发挥团队效应,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的引导。
3.3 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管机制
监管机制是思政工作者对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并极易侵蚀学生的思想、误导学生的行为的信息进行监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微博是一个虚拟空间,其具有无中心化、信息量化、匿名化等特点,因而对微博信息的管控存在相当大的难度[7],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的群体,其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于一些信息的辨别力不高。网络文化是多样的、复杂的,极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对大学生使用微博进行有效的监管。针对微博不同于以往互联网应用系统的新的信息传播特点,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信息监控制度和监控手段应对。与“校园微博群”有关的微博中出现的信息转发及评论必须做到实时的监控,对各类异常信息及时采取积极引导转化或严肃处理批评的措施,让谣言扼杀于摇篮之中,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1]李林容,黎 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J].当代传播,2011(1):22-25.
[2]朱湘红,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及其有效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8):69-73.
[3]王 静.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2(2):127-134.
[4]许方园,曹银忠.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略论[J].中国校外教育,2011(2):81-82.
[5]王 琦,王芝华,王炳坤.闲暇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4-47.
[6]金永淼.“微博”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52-56.
[7]贾何伟.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