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界定研究①
2014-08-16李碧婷
李碧婷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1 利益相关者的起源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由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经理在1927年于其就职演说中提出,公司应该为其利益相关者服务。潘罗斯1959年在其《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是人际关系与人力资产的集合”,从而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知识基础”。
西方学者首次对利益相关者的明确定义,“利益相关者指的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这些团体的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是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院的学者给出的,这个定义界定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根据某一群体对企业生存是否具有重要影响来判断的。虽然这种界定方法比较狭义,但它使人们认识到,除开股东之外,还存在其它影响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学家们发现早期用“是否影响企业生存”的方法界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很大的局限。1984年,Freeman给了利益相关者一个相对广义的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是“那些能被企业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影响或者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这个定义既将会对企业目标造成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又将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所影响到的个人和群体看作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正式将环境保护主义者、政府、当地社区等纳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中,极大地拓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Freeman的观点与西方国家当时正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相一致,获得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认同,成为当时对利益相关者界定的一个标准模式。
2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
2.1 多维细分法
经济学家们发现,Freeman对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还处于理论阶段,制约了利益相关者界定的实证研究和应用推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主要使用“多维细分法”来界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多维细分法”,就是从多个维度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以找出不同利益相关者关于某些特征的差异。其中,Clarkson、Wheeler关于利益相关者不同维度的分类最具代表性。
Clarkson提出了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1)根据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程度,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的利益相关者与次要的利益相关者,前者是指维持企业持续生存所不可或缺的个人和群体,包括雇员、股东、顾客、投资者等;后者是指间接地受企业运作影响或间接影响企业运作的个人和群体,比如众多的特定利益集团;(2)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根据利益相关者群体所承担的风险种类,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非自愿利益相关者和自愿利益相关者,前者是指被动承担企业活动风险的个人或群体;后者是指由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风险,自愿承担的个人或群体,Clarkson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在企业中承担了某种形式的风险的个人或群体”[1]。
随后,Wheeler在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中加入社会性维度,通过与Clarkson所提出的紧密性维度相结合,Wheeler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成以下四种:(l)首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是指有人的参与,并且直接与企业发生关系的利益相关者;(2)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与企业通过社会性活动形成间接的联系;(3)首要的非社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不与具体的人发生联系但是却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4)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不与人发生联系但与企业间接联系的利益相关者,Wheeler利用这两个维度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界定的结果如图1所示[2]。
图1 威勒的利益相关者分类结果
2.2 米切尔评分法
多维细分法的思路加深了人们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识,然而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1997年,米切尔和伍德提出了一种评分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推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与实践的发展。
米切尔指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确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二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特征。由此可以从权力性、合法性、紧急性三个属性对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评分,再根据分值高低来确定这个个体或者群体是否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然后确定利益相关者的类型。
米切尔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至少要符合合法性、紧急性、权力性其中的一种属性。从上述三个属性通过对企业具体情况的评分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又可以被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同时拥有以上三个属性,与企业关系密切;(2)预期型利益相关者,是指拥有以上三种属性中任意的两项,且与企业关系较密切;(3)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只拥有三个属性中任意一项的相关利益群体[3]。
2.3 我国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
陈宏辉(2003)结合关联性和投资专用性两个角度界定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陈宏辉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4]。这一定义要求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必须与企业的活动有关联,必须对该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且承担了企业一定的经营风险。
陈宏辉(2003)通过对深圳JY泡棉制品厂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的研究表明米切尔评分法确实适合对某一具体企业进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
3 煤炭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根据陈宏辉(2003)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通过对陈宏辉(2003)[4]、贺红梅(2005)[5]、吴玲(2006)[6]关于利益相关者界定调研数据的统计整理,确定煤炭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统计整理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利益相关者入选率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于将非人类物种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完全不同意的。选取入选率80%作为标准,将股东、管理人员、员工、消费者、政府这五个群体作为煤炭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是企业资金的提供者;管理人员是企业生产的管理者;员工,特别是作为资源型企业的员工,处于联系上游供应商、资本市场、下游消费者的中心地位,是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中的第一生产力;消费者是企业价值链顺利运行的保障;政府是资源的提供者和企业法规的制定者;而竞争对手、行业协会、媒体、公众、教育机构、工会、环保组织等利益相关者虽然也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这些影响是间接的,而且他们有些影响已经被上述的利益相关者所消化。因此,煤炭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为股东、管理人员、员工、消费者、政府。
4 结论
我国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还需充分借鉴西方学者关于利益相关者界定的方法,然后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研究[7]。煤炭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界定的研究,为分析煤炭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问题提供了依据。
[1]Clarkson .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M].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
[2]威勒,西兰琶.利益相关者公司: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之蓝图[M].张丽华,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Mitchell and Wood.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4).
[4]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贺红梅.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及其实证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6]吴 玲.中国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7]肖功为,曾海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培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