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英语知识提高德语教学效果①

2014-08-16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德语示例外语

金 海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20205)

1 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

外语学习不同于母语学习,其发生机制和外部条件有其特别之处[1]。Rod Ellis在其著名的关于第二外语学习的论著中提到外语学习的三个关键因素[2]:

(1)语言天赋、资质(Language aptitude)。即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程度、灵活使用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资质基本上是“先天”(或者说“先天”占主导地位)的,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针对性训练得到大幅度提高。(2)学习动力(Motivation)。即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外语的热情。很多情况下,外语学习与升学压力和工作压力相挂钩,因而可能造成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排斥”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动力,学习过程会变成机械的“强迫性”行为,其效果会大打折扣。(3)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主要侧重学习手段和方法。学习行为是因人而异的,怎样找到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二外学习成败的关键。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需要了解学子们各自的特点及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利用他们已拥有的知识储备来帮助他们获取新知识并构建新体系。利用英语知识对德语教学发挥正迁移影响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3]。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外语教学的首选语种是英语。英语和德语同属日耳曼语系[4],英语学习对于学生进行第二外语(尤其是德语)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影响。如何扬长避短、利用英语和德语同源的特点,发挥英语的背景知识,以提高德语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语言的整体框架上,用对比式教学法对语法、词汇和句法进行教学,并辅导学生以交互式、阅读讨论式学习方法来达到最佳效果。

2 教学方法探讨

2.1 对比式教学法

在解释德语词汇和语句的时候,笔者常用英语翻译来对德语进行解释,其内容的准确度要远高于中文翻译的内容。此法对单词的学习非常有效,因为德语和英语的很多单词都是同源的,在拼写上非常相似,熟悉英语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英语词汇、语言天赋和想象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极大的扩充德语词汇量(示例参见表一):

表1 德语英语词汇相似性示例

此外,在学习德语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用母语无法找到恰当对应词的情况。引入英语,可以极大地补充母语表达中因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导致的某些空缺,并且在理解上能更好地把握内容的精髓[5]。例如:德语和英语在动词第一分词和第二分词的用法上非常相似,在解释德语中的分词结构时,教师可以直接将语句用对应的英语例句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一语法概念和用法(如表2所示)。

对于本身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或者英语基础非常好的学生,用德语-英语互译的方式来对比两种语言间的异同点对于德语学习来说非常有效。这一方法可帮助学生在句型结构和时态表达上区分德语与英语的不同。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下列翻译练习,了解到德语和英语在时态表达上的主要区别(如表三)。

表2 德语英语在分词表达上的相似性

表3 德语英语在时态表达方面的差异

通过这一对比练习,学生可以较容易的总结出:①德语中现在完成时与过去时在时间表达上没有区别,只能用来表示过去,而和现在发生的事情一点关系也没有(如表三中第二行示例)。②德语中的一般现在时既表示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也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将来时(如表三中第一行示例)、现在完成时以及现在完成进行时(如表三中第三行示例)。这两点是英语和德语在时态表达方面最大的区别。

2.2 提问和交互式教学法

中国传统式的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法比重较大[6]。对于主题讲座,这种方式并无不妥。然而,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这种方法却实在不可取。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技能的学习,其着眼点并不在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机构,而是如何应用语言,在应用中建立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因此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才是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这绝对不是灌输式教学所能实现的。针对中国学生在教学中普遍参与度较低的情况,教师必须通过提问、交流等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适时肯定他们的成绩,从而调动他们对语言应用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提问式和交互式教学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通过交流易于发现、并尽快解决问题,使学生达到主动、灵活应用外语的目的[7]。

比如在前面表三的示例中,教师可在讲解这些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来总结这两种语言在时态上的区别,最后通过点评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2.3 阅读讨论式学习方法[8]

语言的掌握其实是一个熟练过程,这种熟练是以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为背景的,而在非母语国家学习外语,要克服语言交流环境不太好的不利因素,尽快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则须在阅读方面多下些功夫,找到突破口。选择与教学进度相当或略超前于教学进度的合适阅读文章,在教科书之外进行补充阅读训练,是尽人皆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提高阅读量和难度的条件下熟悉语言表达的方式,体会语言的共性,进而让阅读者在了解内容的同时记住句型结构和表达的一般性规律,有利于熟练和准确应用语言。

这里须提出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很多学生总以单词量来判断语言学习的好坏,这并不是语言教学的目的。这就好比建一栋房子,需要各种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砖瓦等。再经过适当的组合、砌筑、装修,才能成为适合居住的房子。语言便是这样一个系统:单词只是建筑材料,语法就是它的“框架”,句型结构、句式、习惯用法等则是装修。抛弃了对语言整体结构的领悟,光积累大量的“砖瓦”,形不成“建筑物”。在阅读中,学习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慢慢了解和体会这个语言系统的整体,逐步掌握这一系统的方方面面,并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建筑物”,这才是语言学习应该遵循的原则。

简言之,通过阅读来学习语言应该是非常有效的。而阅读后的口头讨论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句子和课文的理解,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各种语言学习问题。不同资质的学生还可通过讨论增强互补和互动,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2.4 联想式学习法

联想式学习法与启发式教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进行联想式学习的时候,教师的启发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并针对性的利用学习中的正迁移原理[10],启发学生大胆联想。特别是在表1、表2中,具备一定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生应能够很好地体会这两种语言的相似性,教师则须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应用到新语言的学习上,使其在学习德语词汇和某些与英语相似的语法时受益。这样“举一反三”,既有效也节约时间,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上的教学法永远不会单独存在。教师须有针对性的变换教学法,结合不同教学模式,灵活应对学生的不同知识背景和领悟能力。下面以几个年龄、英语程度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为例,为大家简单展示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

2.5 实例分析

例一:何某某,女,28岁。曾在外贸部门做接待工作,其英语水平堪比专业人士。基于涉外婚姻的要求(丈夫是德国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德语水品达至A1级。在教学中,由于她积极性高,参与能力极强,英语知识丰富,且善于联想式学习,因此,她将英语知识最大限度的融入到德语学习中,并在德语学习后三个月,以近乎满分顺利通过了A1考试。

例二:杜某某,男16岁。高中还没有毕业,家人希望能送孩子到德国上大学。因为他英语基础不好,且本人对外语兴趣不大,在教学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很多可以借鉴的英语概念和知识都无“用武之地”。因此,在对他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将相关内容与中文某些语法现象进行对比,用针对第一外语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因为该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较成型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因而更适于“手把手”教学。在传统中学(灌输式)学习基础上增加了阅读和讨论式教学的力度,效果较好。

例三:张某某,男,19岁,刚刚进入大学,英语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很有悟性。该学生是学音乐的,特点在于模仿能力强,有创造性。缺点是不够勤奋,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喜欢记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注重发挥联想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增强与学生的交互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和自我总结中完成对语言点的记忆。

例四:范某某,女,23岁,大学刚毕业,学设计出身,英语很不好。该学生的整体语言结构很混乱,不论是在外语还是母语方面;优点是记忆力强,学习态度积极。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结合传统教学法,增加该学生的阅读量,并注重讨论式教学的内容和深度,帮助其构建语言的基本框架结构。同时,多传授已成文的语言知识,发挥她记忆力强的优点。目前,该生已开始在德国进行深造。

3 结语

德语英语同属日耳曼语系,两者间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的共性。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有针对性的依照学生的英语背景建立不同的德语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其他语言知识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希望这些基于德语教学实践而进行的教学模式探讨能够对第二外语,尤其是对德语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金 海.选择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优势[J].教育学文摘,2013(11):240-242.

[2]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3]林 华.论英语知识在德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4):106-108.

[4]方 智.英语与德语语音、形态及句法的相似性对比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142-145.

[5]金 海.选择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优势[J].教育学文摘,2013(11):240-242.

[6]李 唯.论“灌输”与灌输式教育[J].滁州学院学报,2010(1):94-96.

[7]张 森,蔡泽俊.“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8(下)):65 -65.

[8]陈照辉.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51-52.

[9]陈玉林.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循环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7-110.

[10]刘华山,程 刚.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德语示例外语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