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与行为引导研究①
2014-03-30刘韧吴婷廖巍陶娟钟婷李增荣王珂安春焕
刘韧,吴婷,廖巍,陶娟,钟婷,李增荣,王珂,安春焕
(1.湖南科技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3)
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与行为引导研究①
刘韧1,2,吴婷1,廖巍1,陶娟1,钟婷1,李增荣1,王珂1,安春焕1
(1.湖南科技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3)
当今各种不良信息的泛滥,污染着网络环境,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必要保证。以大学生为目标深入开展基础网络文明素质教育,推进优秀文化的传播,加强大学生网络监管,营造良好网络氛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网络文明;监管;网络文化阵地
用积极健康的先进文明占领网络阵地已成为当代高校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的管理及引导有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思想,营造良好的大学育人环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明素质,提高其文明修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1]。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的引导和管理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1 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面临的困难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发展也不平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一,部分部门还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工作,网络文明教育工作发展速度较慢;其二,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内容尚显单薄,文明建设主题网站内容较为贫乏,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较慢,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其三,大学生网络教育工作队伍较为薄弱,特别是对网站的监管和对有害信息处理不及时不恰当,很容易造成有害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对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带来重重困扰[2]。
我国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的基础较薄弱,其发展速度远不及西方国家大学,规模也不及西方网络文明建设。互联网在我国普及较晚,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较为浅薄,不太重视对互联网的管理,导致部分大学生上网不文明的现象层出不穷,对我国的大学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而西方国家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网络文明建设程度也比较高。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效率和使用过程都远远落后,西方国家无论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技巧方面,都高于我国公民文明使用网络的水平。因此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研究推进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当前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问题探析
2.1 网络虚拟性导致大学生上网不文明行为时常发生
网络的虚拟性是造成网络不文明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虚拟性是当前的网络技术赋予网络文明新的重要特征,使网络文明不同于现实文明,使文明以虚拟的方式表现出来。网络所提供的虚拟世界体现了人类的某种理想生活的特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个人能够超越自我,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设计出虚拟的自我、虚拟的国家和社会、更能设计出虚拟的世界。任何一个个体都能够以匿名制、虚拟身份、多重角色来表现自我,并能够与其他人或群体建立各种关系,进行交流[3]。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压抑的某种人性恶劣的一面就会在网络上表现出来,释放出人性中的丑恶。由于网络世界中本身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大学生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很难自觉准确的判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为了追求享受快乐,他们在网上进行恶言恶语,散布各种不文明的信息,造成不文明现象泛滥,严重污染网络环境,危害广大大学生身心健康。
2.2 当前网络法制教育制度不完善,缺乏监管意识
当前与一些相关制止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有所缺失,导致了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现象日益扩大。认为网络的天性就是自由化和民主化是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因此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随意发挥,发表各种不健康言论,做出各种不文明的行为。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任意宣泄自己的情绪,行为不受控制,这就使得他们在网络上容易暴露出其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制约的许多自然属性中的弱点,表现出人性恶劣的一面,从而影响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
社会生活的主体是人,网络上的各种不文明行为也是由人造成的,如果人们普遍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那么网络上也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文明现象。虽然说网络是虚拟的,但毕竟操纵网络的是人,所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相应的在互联网上反映出来。当今社会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各种文明教育活动尚不健全,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低素质、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不文明行为也同样会表现在网络上,造成网络上各种不文明现象泛滥。
3 开展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大学生网络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探析,从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中发现问题,积极寻找推进网络文明传播的对策方法,努力构建网络文明传播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4]。
3.1 加强网络自律教育和培养责任意识
大学生的网络文明自律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有效的把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起来,把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培育大学生的高尚情操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良好的网络文明氛围来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使大学生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对自身的冲击。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正确健康的上网,自觉强化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使大学生自己能够明白在网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和规范做,认真履行一个大学生应尽的责任,成为道德修养水准高的公民。
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强调教育大学生,来增强大学生的开放意识,让其在网络上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通过整合消化,不断提升自己水平,强化自己能力;同时又要教育大学生认清网络的双重作用,深入了解网络的本质、合理正确的利用网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途径来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自律,积极引导大学生制定自律性条约,并自觉遵守约定,坚决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和舆论。尤其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宿舍网络的管理,让大学生自己讨论其优劣之处,达成思想共识,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网络自律和管理条约,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文明责任意识,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网络宣传,引导大学生正确健康的的网络行为。引导大学生节制性的使用网络,不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不轻易相信和附和网上的虚假信息、过激言论和一些反动信息;不在网上发布任何不良的信息;不随便浏览和传播淫秽信息;不利用网络攻击他人邮箱或官方网站;不在网上从事任何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不做任何危害他人或者国家的事情。通过进行不断的网络文明责任意识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的网络行为活动中不断增强网络文明责任意识[5]。
2.2 整合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意志品质
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求真,在日常的网络交往中不断增强网络文明意识,珍视自己的网络文明行为。使其意识到如果对电脑只停留于技术、知识层面的应用,不去关注网络中知识和技术的人性内涵,不去珍视自己的网络行为,将可能使自己成为网络的奴隶。
人的意志既能控制人的态度,又能控制人的情绪,人的意志对人的各种行为起着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其文明品质的养成。在教育中通过开展各种健康而有意义的活动培养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引导大学生主动增强意志品质,从而提高文明上网,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传播。
法治能够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教育大学生正确进行网络交往,要不断整合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文明教育,使文明规范和法律规范相互结合,统一发挥共同效应,以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同时在网络法制教育中融入网络文明教育的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大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大学生学会在网络交往中做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大学生[6]。
4 构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的教育引导机制
4.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使高校校园网真正成为吸引大学生并为大学生所用的交流平台之一。
通过不断增强网络工作管理队伍和建设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信息含量大,覆盖面广的校园网站的方式来不断增强凝聚力。如: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工作队伍,使其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了解校园网上的各种动态,对产生的一些舆情危机进行认真的分析,及时对大学生加以引导,解决舆情危机,处理不健康的信息;在校园网上开设校长信箱、学术论坛等,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或困惑的各种问题,消除负面影响,努力把校园网建成传播先进文明的重要渠道和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
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使大学生意识到上网要讲文明,并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积极健康上网。做到不抨击他人的邮箱或者是网站;不在网上散布不良信息;不采用非法手段盗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不在网站上发表攻击他人,伤害他人的信息;不浏览淫秽的网站及信息;不随意干扰他人的计算机等等,其次,加强网络道德评价,完善网络文明监督维护机制,形成网络文明行为的他律机制,使大学生自觉不去浏览不健康信息,不发布有悖伦理道德的信息,做到文明健康上网。
4.2 建立快速有效大学生网络舆情反应机制
为了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就必须充分发挥网上舆论信息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舆情分析的意识,提高舆情分析的质量,拓宽网络舆情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关切的各种问题。做好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就要加强网上舆情分析,及时了解网上动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深入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
由单方向的对大学生灌输教育思想变成了双方向的教育指导,强制性的对大学生灌输思想转化成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贴吧、网站、BBS、微博、微信等形式与大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全面的有效的互动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动态,同时还可以处理不健康的网络行为,从源头上做到解除网络舆情危机。
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的网络法规制度,规范校园网络的运行,制定大学生网络不文明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网络文明教育管理者要及时监察校园网络信息中的敏感话题和容易引发社会争议的焦点问题的信息;对网站实行实名登记;对散布和传播不良信息的大学生应给予警告,更有严重者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强网站的监控控制系统控制,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定;加强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管理,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预防大学生在网站上传播不文明信息;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减少大学生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防患于未然;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和研究大学生上网现状,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制定出全面且细致的网络不文明行为应急预案,做到处理突发事件,避免产生严重后果[7]。
4.3 建设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大学生文化网站
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工作的效果,就要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文明行为教育,做好平时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要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课中宣传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又要制定并在网上宣传网络文明规范,尤其让文明教育走进网络平台,在日常行为中学习网络文明规范。只有做到网上文明教育与平时文明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网络文明教育的良好效果[8]。
建设鲜明特色的网络文明教育主题网站,丰富网络文明教育的内容,这不仅对参与建设网站的大学生,而且对浏览、使用网站的大学生都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的影响程度的加大,网络教育必须适时地调整和改变其传统的教育工作模式,对互联网的冲击做出有效的回应。
建设主题明确的教育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明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增强先进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和影响,努力把主题网站成为大学生上网的的精神家园,使其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把网络发展和网络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来培育。我们应主动出击,占领这一重要阵地,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9]。
[1]李 琳,邓 飞.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19-122.
[2]刘 韧.网络视频发展的困惑与破解[J].编辑之友,2013(7):49-51.
[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宋元林.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2):138-141.
[5]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李红革,王威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5-108.
[7]刘 韧,张俊明,钟 婷.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2):119-121.
[8]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夏晓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责任校对 罗 渊)
G64
A
1674-5884(2014)04-0110-03
2014-01-26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2BGD004);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210534031);湖南科技大学SRIP项目(SYS2013002);2013年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集体研究成果
刘 韧(1979-),男,湖南湘乡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