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关键点 提高政治复习实效性

2014-03-30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考点考试政治

赵 霞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116021)

在2014年政治学科高考备考中,我们需要把握几个备考关键点并紧紧围绕这几个关键点加以突破,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成绩,达到预期目标。

一、精研考纲,把握方向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政治学科部分是高考政治学科命题的依据,也是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高考的“指挥棒”。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做到精细化研究,获取和感悟考试说明带给我们的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应重点把握学科考试性质、考核目标与要求即我们通常说的四种能力、考核内容与范围以及题型示例这四项,这样我们对政治学科高考的主旨、考什么、怎么考、如何作答等便了然于胸了。

2014年考试说明与2013年考试说明相比,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考试内容与范围的“删、增、调、改”。其中“经济生活”部分改动了六个考点,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等。“政治生活”部分改动了一个考点,删除了二个考点,新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这一考点。“文化生活”部分变化较大,概括起来就是“调二、删四、增三、改二”。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哲学与生活”部分没有变化。二是题型示例部分的变化,用2013年新课标全国乙卷的第39题替换了多次出现的2008年新课标全国卷38题。由于试题替换继而带来主观题评分标准的变化,除了原有的按采分点给分外,又新增了“等级制量评分表”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主要分4个档次,这样的评分标准更为灵活,更有利于考生。教师和学生要依照调整后的内容备考。

研读2014年考试说明,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的考试题型、题量、分值、难度将与2013年基本保持一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选择题中各模块题量分布大体上是“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各四道题,“政治生活”三道题,“文化生活”一道题;依然以4选2型的组合选择为主,计算题、经济曲线图仍需关注;非选择题应是两道题,5至6问,依然会是模块组合,39题以文化为背景的可能性比较大;命题会选取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浓厚的素材,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设问为限制型与开放型的结合,注意复式设问;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对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考查、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等将比去年有所提高;评分上可能会出现等级制评分量表。

二、植根教材,夯实知识点

教材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托,一定程度上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托。2014年政治考纲对于考试内容作出的调整,向我们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2014年政治学科高考考新教材,考十八大后党和国家的新观点、新提法、新精神。而参加2014年高考的考生,在进入高中学习时用的是2011和2012年版本的政治教材,这四本教材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2014届高三学生在复习备考中,必须用新教材的新观点统领知识复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了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最新观点,要用这一最新观点取代新教材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种说法。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卷我们不难看出,政治试题多是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凸显基础性和能力立意的。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易错、易混知识没落实好也是高考政治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忽视对知识的复习,但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应有不同,做到循序渐进、分阶段逐级提高。在前期的一轮复习中,要把《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点,逐一进行细致的梳理,重点打在全面上,做到“全、准、熟、透、清”,不留知识死角。二轮复习在知识上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偏重于构建“网”,即以核心概念为线索,打破课或单元的限制,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建“网”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系统化、序列化,便于学生在考试中快速提取和调用知识网络中的知识。二是要加大对主干知识、高频考点的复习力度。近几年的高频考点,“经济生活”中有价格、价值量、外汇和汇率、生产与消费、公司的经营、财政政策、市场与宏观调控、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等;“政治生活”中有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文化生活”中有文化的作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等。“生活与哲学”中有意识、规律、实践、认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唯物史观等。对这些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应重拳出击,以突出含金量。三是要注意知识点的整合。以“经济生活”考点为例,2014年的考试大纲共列出了82个考点,很是零碎和散乱,我们可以把82个考点分别整合到货币、价值与价格、生产与消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企业、劳动者、投资与融资、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征税与纳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这16个知识专题中。

三、关注生活,找到融合点

关注生活、回归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更是政治学科弘扬国家意志,体现教育引导功能的要求。政治学科每年的《考试说明》在指定高考范围时都明确规定相应时间段的重大时事政治为考试范围。基于此,“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便成为了高考政治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也多选取了近两年发生的一些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科技等具体事件作为背景材料,体现以现实问题立意。比如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外汇与汇率,公司经营,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体现了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教材的主旨和社会主题。

关注生活要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指示的经典论述、中央重要文件。2014年政治复习备考要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14年3月初的两会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的“改革”和其他新提法。关注生活还要关注民生问题,重大科技成就、科技突破,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成就,注意各种统计数字、年报报表如经济基本面的相关信息,重要或者具有确定性国际关系事件,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文化事件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类等。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精选时政,确定热点专题,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拉近”到考生身边,注意从小切口入手,引导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实现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四、反思训练,提升能力点

知识不能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很难适应变化的社会,对于备考的学生而言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能力立意体现的十分充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从“给定的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整合、重组、概括、归纳、演绎……考查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分析、探究解决新情境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调对知识的重组和高水平的重构。因此,政治学科备考要把能力培养贯穿复习备考的始终。如2013年新课标乙卷中的38题(略)答案要点的设置都是针对设问,要求学生将学过的书本理论观点与材料的提示结合起来,现场生成。这个生成的答案既不是教材知识的重现,也不是材料的照抄,而是教材理论、材料语言和思维过程的高度融合,如果考生仅从理论上、宏观上夸夸其谈,就会出现偏差。

对政治学科考试说明“考核目标和要求”中明确提出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这四大能力,教师要予以高度关注,分析这四种能力的体现,找到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如“调动和运用知识”,我们可以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合理拓展知识,转换调用;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依据设问,有效调用。

2014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依然会坚持能力立意,考查思维品质;注重演绎思维,考查思维深度;注重辨证思维,考查思辨力;设置探究问题,考查创新能力。为此,备考中我们应采用的策略是借助典型的有针对性的试题,以高考试题为好,通过必要的技能训练课,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习惯。

五、讲求技巧,把握增分点

在知识点的复习中要讲求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主体法、图表法、归类法、网络法、口诀法、记关键词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比较、分类、综合和归纳,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在审题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思路和方法。解题与审题比较,笔者更看重审题,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而审题的关键是审清设问。审设问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审知识范围。弄清回答该问题所依据的知识范围。从大范围讲,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从小角度讲是某个具体知识点及有关知识,如辩证的否定观的有关知识等。二是审行为主体。主体不同,答案则迥然不同。从行为主体角度来讲,“经济生活”可以有国家(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等角度,“政治生活”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政府、人大、人大代表、政协、公民等角度,“文化生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文化企业、人民群众。“哲学与生活”的主体主要是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等。不同的主体其行为要求不同,这是答好试卷的核心突破口。三是审设问指向,即回答什么。如,原因(为什么说、为什么、依据等)、做法(怎么办、如何做、措施、建议等)、意义(积极影响等)、体现(体现了、反映了、说明了等)、启示(启示、启发等)、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看法、评价、分析某一现象等)等。四是审客体。客体就是具体的分析对象,即用知识来说明什么问题。五是审试题分值。依照分值作答,揣测答案的层次。六是审联系。在明确知识范围、主体、设问指向和分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材料和设问,构建材料、设问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能进一步明确答题的知识点范围。根据解读出来的信息,在自己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相应的知识,组织出答案。高考试卷的基本题型是一定的,近几年全国文科综合新课标政治非选择题型可归类为图表类、体现类、措施类、依据类、探究类、意义类、评析类等,我们可以通过选做一些典型试题去把握、感悟,通过必要的应试训练去运用和强化解答不同类型题的技巧方法。

高考是一种书面交流形式,考生在编制答案时,要注意规范性,既要讲求答案的“外在美”即字迹工整、表述清晰整洁、段落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又要落实答案的“内在美”,即答案的对应性、针对性、逻辑性、简约性、思想性、术语化,实现内外和谐统一。

总之,高考备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科学谋划,循序推进,通过对以上关键点的突破,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就会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和考试效果。

猜你喜欢

考点考试政治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