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外合作办学
2014-03-30黄文龙
杨 慧,黄文龙
(大连外国语大学a.党政办公室;b.党委宣传部,辽宁 大连 116044)
基于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外合作办学
杨 慧a,黄文龙b*
(大连外国语大学a.党政办公室;b.党委宣传部,辽宁 大连 116044)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以大学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大学文化;中外合作办学;孔子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以中外合作办学视角来审视中国大学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梳理30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笔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可以称为“进口导向型”的合作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初步形成于90年代,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这种办学模式主要以中国学生为对象,一般在国内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在中国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第二类为“出口导向型”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21世纪初所探索和发展出的一种新型的合作办学模式,以孔子学院为代表。
一、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模式的文化战略价值
孔子学院是根据各国特点和需要,从实际出发,而建立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主要采取中外高等学校合作、中外高校与跨国公司合作、外国政府与中国高校合作、外国社团机构与中国高校合作4种合作办学模式。其中绝大多数采取“大学对大学”的办学模式,即国家汉办委托中国某大学、特别是知名大学与海外大学合作创办,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孔子学院的诞生、建设和发展对中国塑造和提高国际形象、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重要平台,对沟通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情感与友谊、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高校都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紧紧抓住孔子学院发展机遇,围绕自身定位,加强文化交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品牌和文化软实力。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2007年至今,学校先后在海外建立了4所孔子学院。各学院以语言教学为主线,以促进中华文化与对象国文化交流为目标,努力建设文化交流综合平台。截至2012年,累计培训各类海外汉语学习者9 500人次;以中华传统节日、民间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250多场,各国民众累计参与97 000人次。学校高度重视孔子学院工作,共派遣了20多位教师和150多名志愿者赴孔子学院工作,积极开展海外活动和项目。学校在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不断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和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大学文化建设策略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国内大学能否保持自身办学传统和文化特色心存忧虑。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全世界的大学都要成为一种模式,但是他们却敏锐地察觉到隐含的危险。对大学来说,无论哪种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应始终基于自己的发展战略,坚持相对独立的文化价值体系,永远保持科学理性的批判精神。
1.基于主流文化的坚守和夯实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指出:“在后冷战世界里,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差异,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不同。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 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外交、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归根到底乃在于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160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每一方也必然力图维护自身相对独立的利益和文化特征,这实际上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是维护大学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特色的需要。对于国内高校来说,越是在思潮交流、交融、交锋,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时期,越是需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警惕崇洋媚外、奴化思想回潮,警惕否定社会主义方向、贬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泛滥。这是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战略的需要,是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持文化的先进性的需要。
2.基于多样文化的融合和超越
“当文化和文明的差异将人们分开时,文化的相似性又会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并促进相互的信任和合作,使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努力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这些努力的相对成功程度与所涉及国家的文化的相同程度直接关联着。”[1]163毫无疑问,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实现超越是解决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最佳选项。大学的使命和任务,就在于通过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包容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多样,增进跨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广泛吸取对自身有益的外来文化;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学,更应主动出击,以其独具特色、不可复制的大学文化,向外传播本民族的优秀灿烂文化,发挥辐射作用。
3.基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历史实践证明,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勇于创新的关系,激发全民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尊严,始终警惕否定历史、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一提到一流大学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就自然而然想到国外大学,特别是总以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等为榜样和标尺,这种妄自菲薄心态显然是不合适的。每种文化都应有自己独特的底蕴和风格。文化的全球交流和文化民族特色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正如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所说,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每个文化的存在都是为了把自己的特性表现在她的生命的发展的每个细节之中。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大学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实现文化自强,始终坚持“文化输出”与“文化输入”相结合,坚持“文化出口”与“文化进口”相统一,以广泛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广阔胸襟,思考大学文化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点的位置。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对当代大学文化的使命和作用,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这正是具有全球化时代特征的大学文化所必需的。
[1]塞缪尔·亨廷顿.再论文明的冲突[J].新华文摘,2003(5).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YANG Huia,HUANG Wen-longb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a.Office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Affairs;b.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arty Com mittee,Dalian 116044;China)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the important form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lso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promot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examin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nd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culture.
university culture,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Confucius College
G513.3
A
1008-388X(2014)01-0028-02*
2013-12-05
2011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1DWJ014)系列成果;2012年度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D13ZC199)系列成果。
杨慧(1971- ),女,辽宁辽阳人,讲师。
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