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2014-03-29宋玉玲赵金子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执政党政党中国共产党

宋玉玲,杨 帆,赵金子

(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精神研究基地,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它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这一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一、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发展的历史轨迹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提出和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一)形成和成熟时期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逐渐萌芽。1925年和1927年毛泽东分别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初步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领导和依靠力量,其中贯穿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和尊重群众的革命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探索革命新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同时,更加注重群众工作的开展,这标志着密切联系群众思想的初步形成。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强调了党的正确斗争策略来自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并提出要虚心向群众学习。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此后,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也日臻成熟。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高度概括提炼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194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深入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被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中共七大将这一内容正式写进了党章,第一次明确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等观点。这就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已发展成熟,并为全党接受和认同,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了自觉的贯彻和执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并将群众路线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密切联系群众思想的重大发展。由此可见,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成熟起来的,并逐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二)丰富和发展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概括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提出了紧紧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观点等。其中邓小平提出的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创造和实践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思想的鲜明时代特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倍加珍惜党的群众路线,并在回应现实中作了进一步发展。江泽民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并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党中央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总结和提炼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

(三)理论和实践新发展时期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方面,鲜明地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把群众路线提高到“生命线”的高度,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的充分肯定,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个重大创新成果。明确提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价值观,这是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宗旨、执政理念、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最新体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明确提出做群众工作情商很重要。情商是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这既是一个原则问题又是一个根本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在实践方面,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贯彻群众路线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以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为立足点,促使党员、干部在深化理论学习中自觉地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主动性和坚定性;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清除“四风”之弊为切入点,促使党员、干部在严格党内生活中真正地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改进作风规章制度为保障点,促使党员、干部在提升制度执行力中有效地确立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与其他政党党群关系之比较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志,其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与其他政党党群关系的比较之中。

(一)相同之处

1.各国政党都在积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极力争取完善了解民意的机制性渠道。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工作,如关注民生、走进基层、关心群众热点问题、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和教育群众等。国外其他政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2011年议会选举受挫后,即刻将倾听民声、注重沟通、扩大咨询、纠正错误等工作方法提上日程,尤其启用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手段,建立有效网上社群,聚焦政策热点。据统计,目前使用微博与群众交流的国家元首已多达60余位,如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将微博沟通作为体察民情、与民互动的一种有效工作方式,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微博中展现其“温情生活”的一面,有效地拉近了党群的感情和距离,增进了社会认可度。

2.各国政党都在极力打造服务群众型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俯下身子,为群众做实事。其他各国政党在多年的执政实践中也逐步认识到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性。如英国工党议员多年来一直积极投身社区服务,在各自代表的选区努力做好“周五服务日”活动,同时还借助网络、电话等通讯手段全天候为选民服务,彰显服务型政党功能,拉近同民众的感情。

3.各国政党都注重利用外围组织提高政党群众工作的灵活性和公信度。德国社民党针对非党分子的不同兴趣,在互联网上组建了不同形式的党外群众组织,如青年网络管理之家,以及围绕科技、文化等方面设立的单一性常设组织。中国共产党也十分注重推动各行业协会、教科文等牵头组织一些政治研讨、理论对话等活动,开展社会辩论,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民众的关注和认可。

(二)本质区别

1.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国外政党则不同。由于多党制的存在,多数国外政党在其成立之初代表的是本阶级集团的利益,近几十年来,由于自身存亡的需要,国外各大政党也在竭力扩大自身的群众基础,争取赢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但是,国外政党这种极力淡化自身阶级色彩,塑造“全民党”的共同趋势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的利益与全体人民利益是一致的,除人民群众的利益外再无其他利益可言,而国外政党扩大社会基础,扩大价值取向的包容性,说到底就是为了争取在竞选中获得更多的选票,以维护其本阶级的利益,其民主制度也只是其政策推行的一种表面形式。

2.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参与选举和决策的方式与国外其他政党不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各族人民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定期选举产生各级代表,组成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而国外其他政党在竞争性政党政治条件下,通过选举以所谓民主的方式获得执政权,政党只能在定期举行的竞争性选举中获得执政地位,尤其是西方国家政党,由于其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这种所谓民主式的选举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钱是政治的母乳”这一逻辑的支配,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因此,这些政党在党群关系上往往容易出现忽视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而为获取选票不择手段,最终致使国内政治纷争不断。此外,在群众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方面,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体察人民群众意愿的工作方法。而许多国外政党则有意识地选择党外的思想库、咨询机构、研究所作为其决策的参谋助手。

3.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同国外政党有所区别。在中国,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这八个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关系。参政党参政的性质是协助执政党运作政权,并监督执政党对政权的运作,而不是要“拆台”或者取代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而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除了执政党外,其他未取得执政地位的政党都是反对党或者在野党。反对党存在的目的不是要协助执政党保持和稳固执政地位,而是处心积虑地挑执政党的毛病,抓执政党的“小辫”,放大和扩大执政党的失误,目的是将执政党赶下台,然后自己取而代之。比如两党制的英国,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是执政党,而获得次多数席位的就成了法律规定的反对党。反对党虽然不参加政府,但它组织起和政府内阁对应的“影子内阁”,而“影子内阁”中设有和政府内阁相对应的部门和部门长官。可见,西方国家的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是针锋相对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他们在制定政策和分配社会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党派间的斗争,从而影响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从革命战争年代诞生,历经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十八大以来的丰富和发展,在与国外其他政党群众观点的比较方面,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它们在某些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共通之处,但就其政党制度的内涵、代表的阶级利益、党领导群众参与选举和决策的方式以及执政党同其他党派的关系方面,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目前国外其他政党党群关系和群众路线的本质区别。

猜你喜欢

执政党政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