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路线的科学依据及方法创新

2014-03-29张秀梅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党员群众历史

张秀梅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2)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论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适应国情、符合民意、充满时代气息、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正确路线。

一、群众路线的科学依据

(一)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论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来源。首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其次,人民的力量,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因为人不仅制造了生产工具,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结成生产关系,而且创建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因为人进步,社会才从整体上获得进步。再次,人民群众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不仅居于生产力的核心位置,而且处于生产方式的核心地位。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存续前提。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人的存在,进而在人的创造下,才有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总之,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都证明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根本性、革命性、创造性,谁掌握了群众,谁就把握了历史。因此,必须把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即从群众视角、从群众感情、从群众关注、从群众未来等出发,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二)群众路线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首先,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在建立工农革命军、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时,党就将自己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后,革命便开始不断取得胜利,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稳固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些成就的取得,远不是仅靠当时只占不到旧中国人口20%的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所能实现的。中国革命胜利,正是有无数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群众支持,才最终胜利。其次,是中国建设经验和改革开放成功的科学证明。我党能经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以及苏东巨变而巍然不倒,又在改革开放短短30多年时间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航天第三强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因此,即使我党犯了错误,也能得到人民的谅解。可见,无论从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至今,都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生死存亡,必须将群众路线提高到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高度上来认识。

(三)群众路线反映了党与群众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之深,从革命战争年代已经建立。人民离不开党,党也离不开人民。有多少普通群众,为了救下和掩护伤员和战士,不怕被敌人杀害而舍生忘死;又有多少共产党员,为了救民于水火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是同甘共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结下的深挚情感。党民、军民鱼水情深。与此相映,和平时期,这种友情进一步升华。唐山地震、“98”抗洪、汶川地震等,当人们陷入困境时,党成了人民的救星。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裕之路,人民也对党感恩不尽,党与人民的利益融为一体。

(四)群众路线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国家主人,行使国家权力。党是人民的服务员,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从党建立之初就已经确立。党最根本的是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我国政治体制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达人民意愿,将人民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群众路线是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是合乎全体国民意愿的根本工作路线。

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一)党自身建设的要求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腐败侵蚀,社会主义大厦必须进行修整,方能坚不可摧。提高党的整体思想水平、端正党的作风,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才能使我党立于不败之地。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到本世纪中叶,能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调动起13亿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才能凝聚力量、凝聚人心,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执政魅力,使党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

(三)实现中国梦的保证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一届的领导人,新一代的共产党人,要肩负起民族希望和对未来的承接,需要从思想上、作风上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中国梦目标。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正确路线。中国共产党只有秉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群众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三、实践群众路线方法创新途径

(一)要把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

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加强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学习,使党员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地位,认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其次,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历史观教育。通过教育使党员认识到,无论过去和现在,党与群众都是血脉相联的。民如血,党如脉,没有血的给养,脉会干枯,生命也将不在。正是有人民支持,党才取得胜利。最后,形势政策教育。使党员认识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而奋斗。

(二)要重视实践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就要从工作作风上见成效。首先,需加强对党员的管理,规范党员行为。认真履行党员职责,遵守党的纪律,按党章办事。其次,党员要带头奉献。如从生态文明方面义务清理垃圾等,赢得人民好评和支持。再次,创新服务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为人民群众服务、多谋利,让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中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最后,评选群众路线标兵,给予奖励。将民众满意与否作为评审考核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标准。

(三)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主抓任务,确立主题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集体学习、标语、宣传牌等让群众知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人民知道,是对群众知情权的尊重,也利于加强党与群众间的联系,也是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指示的前提。具体可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除会议外,还可用文艺节目、电影等形式,在娱乐中提高认识、沟通情感。所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只有从理论、实践、情感、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才能努力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猜你喜欢

党员群众历史
我是党员向我看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