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目标与手段

2014-03-29魏广志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现代化体系

○ 魏广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很明显,这里已经内含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为了达到这一国家治理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这就涉及到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手段问题。只有从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手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才能更系统而深刻地理解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的国家治理问题。

一、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目标

(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就是指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2]。而所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则是指国家治理体系(即国家治理客体)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主要表现为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相联系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方面。具体来讲,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治理体系、政治治理体系、文化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等方面。

第一,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谓经济治理体系,是指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制度,包括经济领域内的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具体来讲,经济治理体系是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市场体制机制及其法律法规、财税体制机制及其法律法规、金融体制机制及其法律法规、价格体制机制及其法律法规。而所谓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经济领域内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政治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谓政治治理体系,是指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政治领域内的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具体来讲,政治治理体系是指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其相应的法律法规。而所谓政治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政治领域内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政治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是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谓文化治理体系,是指以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制度,包括文化领域内的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具体来讲,文化治理体系是指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及其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而所谓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文化领域内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谓社会治理体系(这里的“社会”是指“小社会”,即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的社会,因而这里的“社会治理”也是狭义上的社会治理,仅指除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之外的社会领域的治理),是指以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包括社会领域内的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具体来讲,社会治理体系是指与社会和谐与改善民生相关的社会领域内的社会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具体领域内的社会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而所谓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政治社会领域内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是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第五,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谓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和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理念的生态文明领域内的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包括生态文明领域内的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具体来讲,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是指与生态文明相关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包括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制度及其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而所谓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生态文明领域内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是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所谓国家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这些能力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3]。而所谓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指国家治理者(即国家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主要表现为与现代国家相联系的国家治理主体(主要是党和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国家治理能力集中表现为党的执政能力,而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4]。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所谓科学执政,就是执政要合乎规律性,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来配置和运用权力、治国理政。科学执政的关键是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所谓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强调的是把执政放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和实施,通过民主的制度和程序来运用权力和管理国家。民主执政的关键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所谓依法执政,就是要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强调的是执政要符合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和法律规范,运用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依法执政关键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具体来讲,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正如习近平所说,“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5]。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并不是相互分离、各自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前提,没有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没有了载体依托;另一方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保证,没有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失去了可靠保障。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战略目标,把我国的国家治理与现代化相联系起来,使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的国家治理有了阶段性目标,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但从长远目标和终极目标来看,国家治理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二、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手段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国家治理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换句话说,在我国国家治理的手段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有哪些呢?这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国家治理客体来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手段包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国家治理主体来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手段主要是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此外,从国家治理方略来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手段还包括坚决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做到“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6]。

第二,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关键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党政分开。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做到“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7]。

第三,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关键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做到“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关键是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社会领域内教育、就业、分配、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关系。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必须做到“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第五,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做到“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六,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关键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做到“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七,坚决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必须做到坚决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依法治国。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他认为:“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可见,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离不开以德治国。所谓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国家治理不仅要靠法治,还要靠德治。国家治理体系离不开道德体系的支撑,国家治理能力也离不开德治能力的运用。最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关键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因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本身就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5][6][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3]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现代化体系
边疆治理现代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