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4-03-29杨丽坤
杨丽坤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政治系, 辽宁 大连 116001)
习近平主席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资源共享机制之后的又一重要指示。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军地共享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军民融合战略的核心要义是融合发展,要求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这必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军民融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军地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就是从更为宏观的视野和层面将军队与地方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本文结合现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地方资源的实践,探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的有效途径。
一、探究资源共享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提供理论指导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培养合格军人的教育目标,必须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里既包括军队自身的资源,还包括地方资源。从理论上看,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必须使之符合军队人才培养规律和资源供给消费规律,并掌握资源利用的科学方法。
(一)资源共享必须有利于实现军队人才培养目标
习近平主席指出:强军兴国,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军队教育机构和人员必须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努力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军事教育是建立在国民教育基础之上的军事专业教育,必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从教育资源规律看,资源丰度 (人均占有培养教育资源的程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影响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资源丰度与人才培养能力成正比例。地方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地方高校,在人才资源、研究经费、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等方面均表现出很高的资源丰度,军事教育应该充分运用这些资源来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在这方面,国家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利用国民资源服务军事需要的制度,包括依托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军事人才的相关制度等。对此,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要 “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因此,我们探索研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运用地方资源,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来推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
从实践的角度看,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可以展现壮丽山河、灿烂中华文明,帮助官兵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又可以展现历史发展规律,帮助官兵树立社会主义思想,产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驱动力和鼓舞力,增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展示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帮助官兵坚定听党指挥的决心和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总之,充分运用地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时代性,更好地达成培育合格军人的教育目标。
(二)资源共享必须实现资源供给与资源消费的动态平衡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广泛的共享性。但是,由于部分资源的独特性或唯一性、地域的差别性、重视开发程度的不同或者时间安排等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这就使得它的消费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竞争性,即消费主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形成竞争关系,那么要想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必须正确处理需求与供给、消费与供给的关系,要使供给与消费保持动态的平衡。还有,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态各异,有无形和有形之分、有精神和物质差别,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资源,都需要开发建设,这就需要不断地投入。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无论是新技术的运用,还是设备的采纳,都要消耗一定的经济成本和资源成本。也就是说,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无论是投入方,还是消费方,都必须讲究效益观念,确定合理的成本标准,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谈到军队政策制度改革时所说的:要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要坚持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千万不能让国家投入的钱打水漂。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时,必须遵循资源经济规律,建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完善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形成一种参与资源共享就可以使决策主体获利的资源共享环境。只有确保资源共享主体利益,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国家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个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尤其要健全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参与主体的利益。国家要对资源共享的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按照参与主体的贡献度合理分配收益,引导、促进和鼓励更多的资源主体参与到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中来,将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平台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益[2]。
(三)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
在军队利用地方资源的实践中,存在着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没有形成资源统一使用、力量统一调配的格局[3]。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尤其是要做到统筹兼顾,保证资源共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做好顶层规划,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军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合理规划,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其次,要加强沟通协调,防止军地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沟通成本过高,资源共享效益不能实现最大化。要加强军地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军地资源共享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合理分摊因资源共享而带来的各种风险及防范成本。再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应始终坚持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各自单位实际需要的方式方法,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效益的最大化。
二、充分发挥共享各方优势,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的实践平台
(一)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教育部、各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随着教育对象思想的独立性、复杂性日益加深,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者的能力素质。在这方面,教育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修,以丰富和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比如教育部印发的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 (2013-2017年)》就制定了高校思政教师的培训计划,包括实施骨干教师研修项目,每年联合举办6期骨干教师研修班;每年组织40名左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外研修;建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推动骨干教师国内社会考察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等等。这个培养规划应该把军校政治理论教员、部队政工干部纳入其中,为军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能力,促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优势和军队国防教育优势,完善客座教授、辅导员的流动机制。军队可以为地方提供国防教育力量,进行大学生军训工作和承担军队国防课程,还可以担任高校辅导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可以发挥专业、经验丰富等优势弥补基层部队教育力量的不足,比如邀请相关学科领域政治素质好、责任感强、善于把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的专家,及时编撰理论教育、热点问题、社会心态、社会思潮等系统化、通俗化的教育资料,及时为军队提供教育资料。
采取各种方式推进地方驻军与本地高校之间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活动场所的共享。在这方面,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从内容和方式看,文献共享、教学设备共享、区域共享、实行教学共同体及实施远程教育等方面相对成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必须吸收这些有益的实践经验。另外,要努力结合各地的实际,积极探索更加丰富的共享方式,比如军队可以依托高校定期举办高水平、高级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报告会和讲座,利用部分高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加强军队与地方的互相交流。在图书资料共享方面,坚持实行 “一卡通”制度,扩大使用范围,驻军单位的官兵持一卡通可以在任意高校图书馆阅览。在活动场所共享方面,可以实现军队与高校的体育馆、运动场、多功能厅互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体育活动丰富地方驻军与高校师生的业余生活。
(二)加强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的合作,实现军地双方自然、人文资源的共享
积极开展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建立活动教育基地。与这些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官兵赴基地学习考察,积极参与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热情接待地方单位到军队学习考察。我军86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广泛分布于各军兵种,是地方进行国防教育、革命精神教育、奉献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军队可以利用地方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可以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党史专题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可以选择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具有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的农村、企业、社区等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等。
注重发挥军地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的优势。隐性教育资源是指在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资源,比如园区建设、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队文化、作风士气等。一般说来,军队的园区布局整齐划一,内务整洁,官兵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这些都与地方有所不同,会对青年人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地方高校的校园设计各具特色、历史人文意蕴浓厚、学术环境自由奔放,这些极富创造力培养的隐形资源也会对青年官兵产生积极影响。充分挖掘和运用军地长期形成的隐形资源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提供根本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的目的是促进军队和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流动、各要素的功能协调一致,避免出现冲突和重复建设。这就需要有统一的领导机构予以统筹协调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的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立相对系统的组织体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的统筹协调机制
通过研究国外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情况,我们发现国外的教育资源共享是以政府机构为主的。比如德国,当代德国联邦议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形成了主要由议会、政府、政党、学校和社会组织构成的较完善的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立了 “国家主导与政府行政指导下社会组织普遍协同和广泛参与相结合”的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4]。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方面,美国成立了一个主要由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信息技术企业组成的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为使命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5]。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有益经验,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加强党和政府对全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规划,建立一个具有宏观调控作用的管理机构,比如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确定一个部门,整合中央和地方各级资源,整合军队和地方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价值。比如统一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编写权威性、针对性、时效性强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实现军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流动;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策倾斜、税收减免等手段,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各种博物馆、展览馆、历史文化遗址、革命旧址等机构参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军地共享的社会资源体系;引导共享各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活动规范,并监督其实施,使之有章可循,确保军地共享;加强军地之间的调控,努力形成资源共享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参与单位的内在活力,达到资源的优势互补,融合重组,集约利用。
(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的开发整合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只有通过流动和开发才能得到实现。我们必须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体制模式的束缚,吸收有用的研究成果,探索建立有效的资源开发整合机制。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整合研究主要围绕开发整合哪些资源和如何进行开发整合来探讨的。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在需要开发整合的资源方面,必须根据所要进行的教育目的进行开发整合,注重突出各类资源的特色,要善于挖掘这些资源的巨大潜力,整合和凝聚各方资源为我所用,尽可能达成综合效果,实现共享的目标。从整合开发方式看,互补与综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模式[6]。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发整合机制,就是实现军地资源的互补和综合。互补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协同作用的过程[7]。综合则是指将所有具有长短相济、优势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集聚在一起,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为实现某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8]。
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发整合机制的思考中,我们还要探索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法是解决资源开发整合的重要途径。基层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关于重大方针政策或理论性较强内容的教育,由于占有的教育资源有限,还受到基层政工干部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时间等的制约,教育方式比较单调,也容易流于形式。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就打破了地域的阻隔、行政建制的界限、基层政工干部水平的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提升,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我们要努力开发网络资源,建立工作网站,设立信息发布中心、信息交换中心、资源信息数据库以及有效的反馈通道等系统,整合相对分散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的目标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军地共享目标的实现,要探索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一是合理确立资源共享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层层分解目标,具体到各参与单位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自进行资源建设及共享的重点内容和工作方向。二是要明确资源共享的内容、形式、参与单位,协商确定各自责任、风险承担办法等。三是要科学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准确测评资源共享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完善奖罚措施。要把资源共享的状况作为一个指标纳入各参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指标中,增强各单位参与资源共享的自觉性。此外,还要根据军地资源的变化情况,定期对以往确定的目标和措施进行修改与完善,做到长效管理。
[1]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陈晓和,安家康.基于演化博弈的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6).
[3]田祖良.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培养军事科技人才的作用(上)[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1-2).
[4]阮一帆,傅安洲.德国政治教育国家资源体系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10).
[5]江雪双,许晓东.影响教育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09(9).
[6]陈清.互补一综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模式[J].江汉论坛, 2011(2).
[7]鲁云涛.互补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3).
[8]庄寿强.创造学基础[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