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
——二者有机统一奠定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
2014-03-29王乃波
王乃波
(大连市政协,辽宁 大连 11600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
——二者有机统一奠定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
王乃波
(大连市政协,辽宁 大连 116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着眼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眼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要求,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认识论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结晶,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是依据党的组织建设经验而形成的科学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的组织领导制度。两者在理论上辩证统一,在实践中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 (以下简称 “坚持与加强”)的实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实现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
一、 “坚持与加强”当代任务:奠定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保证
习近平同志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他强调: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实现党的坚强领导,确保中国共产党科学民主依法治国理政,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第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民族复兴的梦想才能成真,个人的梦想才能有实现的广阔空间。当前,中国梦的实现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复杂因素正在汇聚和加剧,另一方面国内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党内产生的诸多消极腐败现象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凝聚。在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需要更加深入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奠定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核心的党的群众路线,其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见,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深刻阐述,与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唯此,我们党只有更加深入地贯彻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人民群众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中国梦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预期实现。
第二,民主集中制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同志指出, “要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不断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和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从制度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反复证明,办好中国事,走好中国路,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这也是世界各国友好人士探密中国如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图谋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奥妙和根本原因。党要完成执政使命和历史重任,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证有效治理国家,就必须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领导制度。只有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机制,才能防范和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施。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用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才能确保党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和根本保证。
二、 “坚持与加强”内在联系: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这是哲学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这些要素的结构和存在的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又反作用于内容。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梦的实现,对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又做了更加深入的阐释和具体有效地运用,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和领导工作的实践中,更加科学地认识和自觉运用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尤为重要。
第一,党的生命和路线决定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否则党的一切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招致挫折和失败。” “民主集中制是反映、体现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利益与愿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制定和执行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党内早有论述。早在党的 “七大”上,刘少奇同志就曾经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内的群众路线”。在党的 “八大”上,邓小平同志又指出: “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2]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则进一步指出: “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就是群众路线的方法”。[3]而首次从哲学层次将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概括为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是张闻天同志,他指出: “民主集中制是形式,但内容是要在一定形式中表现出来,形式保证内容。”这就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找到了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同时又为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指明了科学方向。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组织领导制度,是科学合理的有效制度,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群众路线坚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与民主集中制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作为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党的群众路线,决定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组织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则服从服务于党的群众路线,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有效贯彻实施,二者是党的建设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加强民主集中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和组织制度保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基石。没有民主集中制,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没有党的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也会流于形式。
第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基石。习近平同志指出: “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论断揭示了脱离群众的险恶之风如果任其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出现背离,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削弱直至坍塌。群众路线在我们党内就是民主路线,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就是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尽可能多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反映群众意愿和诉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确保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有效性。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充分证明,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时刻把民心向背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党的事业、国家发展才能够获得人民的支持,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既是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的本质特征,也是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领导制度赖以依存的实践基石。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实践中更好地结合,党才能代表人民行使权利,而非代替人民行使权利,从而保证党的正确有效领导。
第三,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党章》明确指出: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由此可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只有坚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作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才能确保民主集中制的有效贯彻执行。 “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众经验和智慧的过程。 “从群众中来”同时也内含着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集中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的过程,如果没有集中,或集中过程没有民主,都不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意见,民主集中制就会落空,群众路线就不能真正坚持。 “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以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指导群众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扬民主,人民群众的实践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才能使党不断修正错误,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可以说,民主集中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根本方法和最有效途径,而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最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二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正确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更要在实际工作中推动二者的有机统一。
三、 “坚持与加强”有效途径: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同志指出, “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和富有,一旦它放弃改革创新,就会走进死胡同。”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党的建设实现科学化的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任重道远。
一是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突出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逐步深入推进。聚焦 “四风”,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以改进工作作风、端正党风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抓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它如同当年延安整风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好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准备一样,将为我们党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好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准备。同时,更为我们党从容应对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累更加宝贵的经验。笔者作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和第二批活动的具体督导者,对此深有感悟,建议全党要高度重视 “三聚”的有机统一。即:学习教育要 “聚光”。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政策文件,防止走神散光跑偏;对照检查要 “聚焦”。不能以工作问题代替作风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共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切实防止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整改落实要 “聚力”。对于查摆出来的 “四风”问题和关于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问题,一定要集中精力、人力、物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切实解决问题。其中, “聚光”是基础, “聚焦”是关键, “聚力”是目的。只有三者有机统一,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建立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 “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全党一定要清醒认识到: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只是一种集中方式和阶段性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建立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包括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建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其中。在民主集中制的实体制度建设上,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必须在坚持 “四个服从”的基础上,形成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各级党委的常委会、全委会和代表大会的报告评议制度,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在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制度建设上,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当前,尤其要注重:在决策内容上,围绕 “决策人”,进一步完善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围绕 “决策事”,进一步完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以避免和防止因追求民主推荐而出现 “决策人”时民主过度,集中不足;因追求效率而出现 “决策事”时集中过度,民主不足。在决策界限上,围绕 “三重一大”界定决策事项,以利于党委 (党组)更好地发挥集体领导作用,行政部门更好地发挥首长负责制的作用,既要避免和防止地方党委的 “以党代政”,也要避免和防止地方政府部门的 “以政代党”。在民主集中制的工作规则相关具体制度建设上,围绕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进一步探索和健全具体环节的职责和规定,形成民主集中制运转流畅的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的配套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 “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等新思想,作出了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等新论断,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的配套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表决民主(也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两种不同的民主方式,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表决民主体现了“多数”的原则,在 “决策”中广泛应用。协商民主兼顾了 “少数”的利益,可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时运用。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选举政治的多年发展中,围绕政党-议会-选举的民主政治三大支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表决民主体制机制,但近些年已开始重视和着手探索协商民主对表决民主的补充作用。我党从抗战时期的 “三三制”形式开始,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已经逐步探索和积累了协商民主的经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要重视和加快协商民主的建设力度,以形成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 “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由此指明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围绕建立和完善表决民主体制机制,应当逐渐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层次和差额比例,同时增加选举的竞争性和公开性。另一方面,围绕继续完善协商民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集民智,增进共识。要在制度上下功夫,特别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的原则,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的协商民主程序和制度。要在完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的同时,探索界别协商及其他协商形式,增强民主协商的有效性。总之,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推动表决式民主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式民主制度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邓小平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3]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78-07-01.
[责任编辑:江亚玲]
D26
A
1671-6183(2014)07-0009-05
2014-06-18
王乃波,男,大连市政协副主席,中共辽宁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四督导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