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史视阈中的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博弈

2014-03-29张书林

大连干部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压制马克思主义思想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部,山东 济南 25002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这就进一步明示了思想理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基本抓手与根本方向。

在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历史时刻,按照十八大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十六字新要求,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和思想理论建设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关节点。这就要求我们:尤其要结合中国历史、中共党史,从历史的时空中深刻领会把握从思想压抑到思想解放的演进历程,以科学的方法论认清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保持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的动态平衡中探索发现当前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突破口,以更加理性、科学、务实的思想大解放、思想大创新深入推进“后十八大”时代“中国特色”的新创造、“中国模式”的新发展、“中国风格”的新呈现、“中国气派”的新升华。

一、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的内涵界定

(一)思想压抑

压抑通常是指某些东西被抑制住,无法释放出来的意思。所谓思想压抑就是指由于思想的火花被压制、思维创新的冲动被限制,使得思想洪流不能充分释放出来、思想意识不能合法化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思想状态。简而言之,思想压抑就是“有话不能说”的思想不自由状态。就其本源来讲,思想压抑通常来源于基于某种政治统治需要的思想压制,如果没是政治统治需要的思想压制,也就不会有社会性的思想压抑。古今中外的许多相关事例都表明:社会性的思想压抑大体上都是基于某种政治统治需要的人为思想压制造成的。典型的如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代康雍乾三代的“文字狱”,欧洲教会统治下的黑暗中世纪对世俗化思想创新的压制,等等。这些都事实上造成了社会大众尤其是思想界长期的思想压抑。因此,思想压抑的始作俑者是统治者,而现代社会则一般是执政党及其政府。执政党及其政府进行思想压制所采取的手段又通常是严控思想传播、压制言论自由、封锁社会舆论、挤压媒体空间。通过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执政党及其政府以维护执政安全、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名义,对一切可能危及执政党及政府生存发展的思潮进行打压。这就造成了,在组织化、权力化、合法化的思想压制之下,社会大众尤其是思想界的思想压抑状态便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来。

思想压抑的状态一旦呈现出来并继续发展,思想僵化的问题也就无法避免了。思想僵化之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如同邓小平所言,“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1]而且,由思想压抑而引发的思想僵化进一步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社会大众和思想界“死水一滩”、“万马齐喑”的景象,使得思想进步的潮流被阻断,除了主流统治思想尚存之外,其他一切思潮甚至思想创新的生长点都将被彻底扼杀。

(二)思想解放

解放通常是指冲破束缚的状态。思想解放就是指思想上的束缚得以放松和解脱之后,所带来的思想自由状态。从本质上讲,思想解放就是人们的思想从统治者的思想压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压抑中冲破出来的过程。因此,思想解放是相对于思想压制、思想压抑而言的,正是基于思想压制、思想压抑存在的客观事实,才会产生思想解放的主观结果。由于思想解放所要解放的主体是“思想”,而真正意义上的“思想”通常应是理性的、是具有可控性的,所以,思想解放不应是一个盲目的过程,而应该是在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指导下的趋于自由状态。因此,它不是无限度的解放而是有限度的解放,不是无规制的解放而是有规制的解放。

不过,思想解放能够最终得以呈现,通常得益于统治者思想控制的减弱或思想压制的放开。在现代社会,思想解放则要依赖于执政党及其政府的思想开放、思想包容、思想进步程度的不断提升。可以说,没有执政党及其政府更加趋于理性的思想领导和思想掌控,社会大众企求获得思想上的真正解放是不可能的。在执政党及其政府的领导下,现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所采取的路径,通常是通过“反思固有思路及思维模式、找准思想僵化的症结所在、有意识地在思想建构中融入更具与时俱进精神的新的观念理念”的程序模式来进行贯通的。其结果就是,拆除社会大众尤其是思想界的思想枷锁和精神束缚,使他们逐步获得思想上的解脱和自由,能够在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拓展思维空间和视野,全面提升对各种社会思潮、观念理念的解构能力与包容能力,不断提高思维的逻辑水平和思想创新能力。

二、我国历史上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博弈的基本历程

在我国历史上,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是贯穿始终的,也建构形成了一定的辩证规程。大体模式是:思想压抑达到一定程度,就主动或被动地开始了思想解放;由于思想解放通常是靠感性力量来推动、靠理性力量来呈现的,长期下去思想解放的热情就会减退,进而会忽视对继续思想解放的坚持和维护,由此就很容易坠入思想僵化的泥潭之中,形成新的思想压抑。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就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压抑——思想解放——思想再压抑——思想再解放”的辩证循环运行模式。整体看来,这一模式是贯穿于我国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始终的。

(一)我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儒家与法家的博弈

我国古代社会从远古开始,终于1840年鸦片战争,其主体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核心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概括我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自进入文明时代特别是封建时代以来,其中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斗争与博弈。

我国古代真正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社会的急速变革过程中,作为对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思想界出现了不同思想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兵家、小说家;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十家九流”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社会思想大解放的集中展示。在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中,“十家九流”都得到了平等的尊重、平等的发展,儒家与法家等诸子百家在思想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在发展空间上也是平等的。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但却中断了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延续下来的思想解放进程,代之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压制。其典型表现就是,过分高度推崇法家思想,搞“焚书坑儒”,只允许法家思想存在,对其它诸子百家思想进行严厉压制,尤其是彻底挤压儒家思想的生存发展空间。这就事实上形成了“弘扬法家、压制百家、控死儒家”的思想压制局面,这种思想压制自然造成了对社会大众尤其是思想界的思想压抑。

进入汉代以后,基于统治战略调整的需要,法家思想式微,儒家思想开始得到推崇并大行其道。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的统治思想,并由此延续了两千多年。虽然这中间经历了南北朝、元代、清代等企图以少数民族思想同化汉人思想,进而动摇儒家思想统治根基的所谓“努力”,但结果都事与愿违,它们最终都被汉人同化、被儒家思想所征服。因此,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从来没有被完全撼动过。这也从侧面说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年,也压抑了中国思想界两千年、压抑了社会大众的思想革新两千年。

因此,概括起来看:我国古代社会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大解放之外,之后便是长期的思想压抑、思想压制,先是短暂的法家压制儒家及其它社会思潮,后是长期的儒家压制法家及其它社会思潮。这总体上构成我国古代社会思想压制与思想解放的整体生态。

(二)我国近代社会的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中国与西方的博弈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我国社会由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近代以来,随着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得以存在的社会根基产生了严重动摇,加之风起云涌的西学东渐浪潮,从而使得禁锢了中国社会和思想界两千多年的正统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更多的质疑。在此基础上,一场由西学东渐引发的思想大解放迅速兴起,随之而来,对传统儒家统治思想的革命也迅速兴起。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学习西方以解放被禁锢两千年的思想、以开化民智,倡导西方先进思潮以对抗传统儒学,提出要在思想、技术、方法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彻底摒弃儒家思想对国家和社会的统治。因为在许多近代学者看来,中国之所以贫困累积、屈辱叠加、落后挨打,其根源就在于传统儒学思想在方法论、价值观、实用性等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因此,随着国门被打开而带来的对西方社会、西方文明的关注,以及有意识进行的中西比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改变中国就必须学习西方、推倒儒学。

近代以来以学习西方为主题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兴起,并对社会变革进一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魏源、林则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向西方学习策略,被洋务派作为主旨运用到整个洋务运动中;严复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自然科学、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孙文在学习西方民主思想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其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指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的胜利,彻底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5年以后,以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为主题的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倡导“德先生”和“赛先生”,主张学习引入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大力批判传统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儒学;李大钊以《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引入俄国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主义、马克思主义,继续刺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以思想大解放为主旨的、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既批驳了传统儒学和封建思潮,又宣传了西方进步文化,还适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将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推向新高潮。

可见,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总体上是围绕着中国与西方的博弈展开的。一方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力量、传统封建势力对儒学的重视强调以及继续的高度推崇,以维护没落的半封建社会统治;另一方面,则是受西学影响下的思想开化的精英群体及其影响下的社会大众对西方先进思潮、技术的推崇,以期借此改变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困顿局面之努力。为争取发展空间、俘获社会大众、引领社会进步,这两种社会力量围绕着中国与西方的博弈、传统儒学与西方进步思潮的博弈,在近代急剧变革的中国社会演进过程中展开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兴亡的殊死搏斗。

(三)我国现代社会的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固守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博弈

我国现代社会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开启的,一直延续到今天。总体看来,现代社会的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上,其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普通的思潮,而是被中国共产党列为主流意识形态来推崇的思潮。所以,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小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及教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准则需要把握,那就是:要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要掌握一定的“度”,尤其要注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原则,适时在实践中检验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准则的把控上,中国共产党成立92年来,走出了一条“不断冲破压制、曲解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思想压抑,以科学认识和理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旨推动思想解放”的新路径。

1.第一轮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始终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但在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土地革命乃至抗日战争时期党内却出现了重大分歧,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一是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派,主张对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压制了党内思想认识上的进一步解放,不允许党内在思想上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教条有丝毫的疏离;二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实事求是派,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的视角审视:王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的推崇,助长了党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对党内思想发展的压制,一度造成党内的思想压抑;而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坚持与发展,则以其强大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特色”,挣脱王明教条主义的束缚,通过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并作为思想大解放的重大成果,于1945年党的七大上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可见,毛泽东是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开启了党内思想解放的新局面。而且,他同时还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强力影响了社会上的思想解放,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2.第二轮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建国后,毛泽东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某些方面却走向了极端。他虽然也主张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文化上的百花齐放,但却在革命党思维、计划经济模式的支配下,不自觉地走到压制思想解放的路途上,从而堕入思想僵化的泥潭。以致于,经过十年“文革”整了所谓的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之后,在党内、国家、社会等各个层面上,使思想压抑下的思想僵化成为定式。

结束“文革”后,面对严重的思想压抑、思想僵化局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倡导思想解放,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大力批驳思想僵化。自此,我国、我党思想解放的春天又一次到来。在本轮思想大解放的基础上,我们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形成了党的指导思想创新的重大成果——邓小平理论。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思想上的大解放在促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方面的负面效应,最为典型的就是间接催生了1989年“六四”事件。六四事件后,我们党对以往的思想建设、思想解放进行了深刻反思,更加注重审慎地推进思想建设和思想解放,更加强调思想解放中的执政党标准和价值理性,更加注重对思想解放的整体规范与风险规避。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在邓小平推进思想解放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结合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予以确认。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则正式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标志着自“文革”结束以来,我们党、我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取得了新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当前,随着全党、全国、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氛围日益浓厚,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社会上,无论是在党员心中还是群众心中,新一轮的更加理性、审慎的思想大解放热潮已经开始到来了。

三、辩证处理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关系

上述对我国历史上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历程的解析说明,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矛盾体。因此,保持和维护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动态平衡,防止出现极端的思想压抑或过分的思想解放,是辩证地处理好二者关系的重要策略。我们应该在正确处理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的辩证关系、保持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的动态平衡中,切实把握时机、顺应潮流、规范有序地去推动社会的思想进步。而要切实保持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动态平衡,就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思想压抑是思想解放的总闸门

总闸门关死,思想上的丝毫解放也实现不了,就是思想压抑的顶点;总闸门适度松开,思想解放的空间就会被适度拓展;总闸门如果毫无节制地完全放开,思想解放的洪流就会喷薄而出,但之后将可能是思想的枯竭或思想泛滥,人们将逐渐失去对思想解放的热情和创新的激情。许多历史事实表明,只有经过长期的、过分的思想压抑,才会产生思想解放的总的大爆发。但是,由于这样的思想大解放是以长期的、过分的思想压抑为前提的,而压抑思想就是压制人性,所以它与基本的人性面是相背离的。因此,它不是我们要推崇的思想解放方式。我们所要推崇的思想解放方式,不是“大起大落”式的极度思想压抑基础上的思想解放总爆发,而是保持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之间动态平衡基础上的思想解放,即适度压抑基础上的有序的、理性的思想解放。

(二)思想压抑的力度影响思想解放的程度

研究表明,思想压抑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关系状态,就如同一个弹簧或皮球一样:压下去的力量越大,反弹起来的力度也就越大。所以,思想压抑的力度越是不断增大、绷紧,甚至达到极点,相应地,思想解放的反弹力度也就越大,长期积聚下来的思想解放的程度、热情、爆发力越会超出人们的想象。比如,如欧洲教会统治下,长期黑暗中世纪的思想压制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压抑,产生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解放的总爆发,而且由此所建构的思想、科学、学术、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成就显然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再如。我国十年“文革”极度的思想压抑和思想禁锢,产生的则是“文革”后冰雪消融、劫后重生般的思想大解放热潮,并由此掀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高潮。

(三)不受丝毫压抑的思想解放可能会走向反面

如果思想解放不受任何限制,就会产生思想泛滥,而思想泛滥之后接下来的就可能是思想混乱。所以,由于思想的积累和解放是一个过程,还是在适度思想压抑下的思想解放更为长久,更有助于推进思想进步和社会进步。研究表明,没有丝毫的思想压抑的限制,完全放开的思想解放可能会使人本身迷失、使社会迷失,而无限制的思想解放带来的很可能是思想的冷漠化、混乱化。如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思想解放、个性解放、性解放,所带来的则是一些社会群体的思想放荡、行为另类以及日益加深的政治冷漠化、社会原子化倾向。

[1]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2.

猜你喜欢

压制马克思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压制黄土塬区复杂地表条件下折射多次波的组合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