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精品课建设的几点思考(2014年6月28日)
2014-03-29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柳建辉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 柳建辉
刚才东京教育长和大连市委宋书记在开幕会上的讲话,使我们明确了这次会议的指导思想和着力重点,了解了大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突出成绩与宝贵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
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就进一步加强党校系统精品课建设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精品课要重在“问题导向、学术支撑”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前两次精品课评选,全国每一家省级、副省级党校选出一个最优秀的课来参评,竟然都评不上,是不是评选工作本身也有有待完善的地方?说评选工作组织得天衣无缝,没有任何问题,可能是不客观的,但如果说评选精品课的标准出了问题,却不太客观。中央党校教务部2011年写的那篇 《关于精品课建设》的文章详尽论证了精品课的五条标准:一是坚持“党校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要有学术框架和科研含量;三是要有理论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相互照应;四是要有国际视野和历史参照;五是要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适宜的表达技巧。我们在组织精品课评选时也是严格坚持这五条标准的,应该说很有说服力。问题主要不是出在评选组织和评选标准上,而是好的精品课实在太少,所以,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就定为“进一步加强党校系统的精品课建设”,想继续推动这项工作。这里,我想再重点谈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刘云山校长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干部进修班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当然要服务于来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启发和倡导他们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党校的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既要以领导干部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作依据来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又要围绕这些问题来组织好课堂教学。这里有两个角度:一是从组织教学和管理的角度说,坚持正确问题导向就是要求我们从教学计划和框架设计开始,到教学讲题的提出和规范表述,再到讲题教学内容评估等方面去体现问题导向的意识和要求;二是从组织教员备好、讲好每一堂课的角度说,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就是要有明确的符合每一讲题内容要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设计。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教员东拉西扯,讲了一大堆理论,显得很丰满,但学员听了云里雾里,就是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有的甚至说在某些问题上更困惑了。这就是他没有做到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从教员的角度说,由于学科的不同,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时的问题讲法各有不同,但不管哪个学科的讲题,坚持问题导向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遵循。东京教育长在今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的两次教学引言中,讲到从“学员的角度看什么是一堂好课”所提的三条就是坚持了正确的问题导向,各个学科都可以借鉴。从教员的角度说,我理解他讲的这三条,一是要讲出新意,即学员平时没想到的问题,教员讲到了;二是学员平时没想对的问题,教员给讲对了;三是学员平时没说清楚的问题,教员给讲清楚了。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和每一位教师都能从这三个方面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进行讲授,就会有清晰的恰当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学员听起来才会感到解渴,对他们来说才叫有针对性,他们也肯定会爱听。
二是要有经得起推敲的学术框架,即学术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对所有班次的教学设计和所有讲题的课堂讲授都要尽量体现出各个专题和学科的学理基础。现在好多教员讲课都喜欢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的套路来讲。这是不是学术框架呢,严格讲还不是。因为这个套路一般开始讲这个问题如何如何重要,老祖宗怎么讲的,中央几代领导分别怎么讲的,文件上是怎么说的等;接下来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罗列一大堆,网上怎么说,大家怎么评,一串一串的顺口溜;最后,怎么解决问题,首先是要领导高度重视,其次是要加大投入,再次是加强制度建设,等等。但实际上,这个讲题理论上和学科上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国内外的学者是怎么看的,中央提出的政策和要求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学员在实践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怎么看、怎么分析、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里面都没有。学员听着可能很热闹,但不会有多少收获,问题就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授没有提供给学员一个很清晰明确的学术框架。
所以,一堂课是不是精品课,最重要的是要有学科基础,有学理分析,有学术框架和学术支撑。这些是问题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讲清楚了,让学员把握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东西也就掌握了。从大的方面来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就体现了很好的问题导向和学术框架(理论框架),也是它成为不朽经典之作的原因。毛泽东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也体现了很好的问题导向和学术框架(理论框架)。现在,我们强调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强调理论武装,这是我们党校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怎么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优良传统继承好,关键是看我们党校的每一堂课能否突出对于问题进行学理分析的学术框架,把方针政策背后的理论讲明白讲透彻。我想,这是精品课真正出彩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东京教育长说“教学优秀奖”是不该评教员的,而应该像评“精品课”那样直接评课。今年秋季学期末,2015年1月中旬我们将组织全国党校系统第三届“精品课”评选,希望大家回到单位以后重点强调精品课的问题导向、学理分析和学术框架这些方面,我们也期待着在第三届以及今后的评选中出现更多具有学理分析和学术框架的精品课。
二、精品课建设贵在培育、积极扶持
对于党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来说,围绕推进精品课建设,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在这里,我结合中央党校的一些做法、制度谈点体会。
(一)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坚持“打阵地战”
培育精品课不是一日之功。一方面,近些年来,中央党校一直都强调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强调讲课要有学科经典作支撑,要有学理分析。所以,我们始终重视学科建设,把学科建设作为党校教学的强有力支持,每年都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资助奖励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当然,我们对学科建设的资助是有倾向性的,重点资助那些与教学紧密联系、并且是党校教学中相对薄弱的、又是急需打基础的方面。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引导教员在讲课中体现本学科的学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学术框架。另一方面,我们也十分强调教员到学员中调研,了解和把握学员的学习需求,汇总和整理学员“两带来”,切准学员所关心、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此来带动学科发展和课题研究。这样就形成了以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以提高教学质量反过来推动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我们的精品课必须也只能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培育和产生。
要积极培育和扶持精品课,需要坚持让老师“打阵地战”,而不是“打游击战”。也就是我们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教师专注于一个问题的研究,不能长期满足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总是“打游击”,这样不利于教师把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师长时间讲一个讲题,不断地用心打磨,长期坚持和努力,我们相信总会有精品打造出来。
(二)建立和完善教学竞争机制
各级党委把领导干部委托给我们党校进行培训,目的是提高他们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所以,我们必须给他们提供和安排最好的教学资源。但党校教学“僧多粥少”,让谁讲不让谁讲,怎么把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调动和使用起来,优化好教学队伍和教学力量,确实是需要动点脑筋的。中央党校的做法就是建立竞争机制,推进管理创新。同一个讲题,安排讲课人之前,教研部门都会组织竞争上岗,谁有研究、谁讲得好,就让谁上。课讲完了,谁的课堂教学评估分数高谁继续上,谁的分数低就暂时下。现在,中央党校推行“奖励第一名”和“末位调整”的办法。“奖励第一名”就是对一个班的第一名有一定金额的奖励,并列第一的平分这个奖励。“末位调整”是指在某班最后一名且低于8.8分的,要请这位老师下学期暂时退出该班的课堂,但仍然可以在别的班次上课。当然,暂时退出不是淘汰出局,而是给这些教师更多的时间去充电、去提高。我原来所在的党史部建立了更加严格的竞标讲题机制,不是末位调整,而是“低于平均分”就要“被调整”。就是说,如果哪个教员的评估分数低于该班的平均分,就要暂时“被调整”下来,下次你要承担这个讲题必须再参加竞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励教师不断地对讲课精益求精,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上。我们教务部也组织全校范围内的讲题竞争上岗。比如,这两年我们组织了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教学、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方面讲题的竞标。通过竞争上岗,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陈规,使得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发挥出骨干作用。
(三)坚持不懈地抓好集体备课
党校课堂不是练兵场,来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光有竞争也不行。教员竞争上去了,还是要帮助他们,用集体的智慧弥补可能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在中央党校,和竞争上岗一样,集体备课也有教研部门和学校范围两个层面。当然,大量的基本的集体备课是在各个教研部(所)内进行,特别是新人、新课,往往是反复多次进行。这两年,我们教务部也多次组织集体备课,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专题等班次,在开班之前都组织全体任课教师集体备课,目的是强调对中央精神解读的问题导向和学理基础,以及提出避免内容过多重复等要求;像案例教学讲题和为年轻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而开设的知识讲座课,在上课之前,我们也都组织任课教师的集体备课,目的是督促和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并提出讲课基本要求和备课的指导意见。今后,随着跨学科专题班次和教学讲题的增多,教务部组织同一班次、同一教学单元的跨部门集体备课的做法也将会常态化。
集体备课的形式也很多。比如,这两年各教研部除了组织全部教师参加的集体备课外,还邀请校外有关专家、学员、组织员等参加的集体备课。有的教研部门的集体备课也不局限于让教员简单介绍讲课提纲和备课情况,而是全程试讲。同时,很多教研部还把集体备课延伸到实际的讲课中和讲课后。教研部会组织本部门的教师现场听教员讲课,听完课后,回到办公室再热评,大家一起讨论,讲得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有哪些,下一步需要怎么改进等。
总之,培育精品课,如同培养大师名家,需要多从体制机制方面入手,在营造、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方面下功夫。教务部门的同志的责任也正在于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创新机制,制定科学的制度、政策、办法,让教员自觉做到以学术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让有研究、会讲课的教员多讲课,用集体智慧确保教员讲课质量,用科学的评估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精品课就一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