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2014-03-29
观点荟萃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容和意义“新常态”第一次出现在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中。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7月29日,习近平在又一次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 “忧患心”,又坚持战略思维,彻底摆脱 “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保持 “平常心”。
——摘自 《人民日报》
周永康后,中国要打好 “三大战役”第一大战役:四中全会与法治社会。一中二中定人事,三中搞经济,四中抓党建和落实,这次四中全会抓法治,可谓特例。反腐运动与法治,可以视作是辽沈战役。第二大战役:高效市场经济与优化分配。首先,要完善高效公平的市场经济机制,但不能掉入陷阱。其次,市场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制度优化财富分配。要顺利解决市场化问题、显著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就要坚定不移完善市场制度,兼顾保护优秀合法企业家利益,需要和日本一样与资本一方“春斗”,需要和解……可以视为平津战役。第三大战役:和平崛起与生存空间。中国争夺国际生存空间的路还有很远,对国家来说风险重重又不得不为,对企业和市场来说,还有赖于中国未来的企业家和新生代们,是一场需要高层指挥大兵团作战、但是又需求全民参与的 “淮海战役”。
——摘自 《人民日报》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 “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面对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在复杂严峻的风险考验中把握改革方向、把准改革脉搏、开好改革药方,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制度模式选择,可以是人的主观意志所为。但是制度模式能否行得通、通得久,最终由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合力决定。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相对于今天,这个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必然性、实践性、人民性。相对于明天,这个结果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定力,是制度自信的源泉、定力和主心骨。全面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我们将确立中国制度的独特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
——摘自光明网
好的政治生态靠什么涵养在生态学研究中,判断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有两个标准:一是“最大的自我实现”,二是 “最普遍的互利共生”。放在政治生态上,这样的标准同样适用。一则,干事要有激励、有保障,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二则,在这个系统中,通过大家的协同配合、各尽其职,让整体战斗力不断增强。从这样的判断标准看,要形成好的政治生态,也需个体与集体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正如自然生态中的一棵棵树,每个干部也都是政治生态的因子:不仅受环境影响,也切实影响着环境。培育好的政治生态,每个人都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五个要”,正可理解为个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应处理好的五种关系。对自己,保持正气,讲信念、树人格;对他人,保持真诚,讲真话、办实事;对制度,坚持原则,守规矩、守底线;对恶行,保持警惕,有担当、敢亮剑;对权力,保持操守,抗诱惑、保廉洁。
——摘自 《人民日报》
中国传统文化中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 《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第二是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 《尚书》中已有 “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 《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摘自 《光明日报》
人类最不应告别的就是读书有人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人均40本、俄罗斯的人均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尽管这些数据不很确切,但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人的人均阅读量是非常低的。其实,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读书,姑且不提上流社会的士大夫阶层,乡村僻壤的农民也追求耕读传家的。这曾是中国人理想的农村家庭生活方式,所以旧时的家居牌匾或过年春联上常用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由此看来,中国人不仅崇尚读书,而且是有阅读习惯的,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不放弃读书。
有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是提升还是沉沦,就看有多少人在阅读;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摘自中国网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贵和谐,去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和谐思想中有关 “和而不同”最经典的一个命题,意思是:君子之间之所以能够轻易地做到和平相处并不代表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一样的,而对于小人来说,尽管在表面上看来观点上大致相同,但实际内向并不相和。在君子所具备的所有品格中,“和而不同”是基础。“和而不同”就是指对事物所具备的各个方面的联结、调和与平衡的关系有个准确的把握,进而分析出事物本质的最佳状态,既揭示了事物多元性与和谐统一的本质,同时也反映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区别的规律和特点。由此可见,“和而不同”是正确处理不同形态、不同性质文化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其本质即是强调通过对事物适度的把握来获得社会的和谐。
——摘自 《经济研究导刊》
中国共产党反腐第一枪——苏维埃政权清除谢步升案从1932年年初至1934年秋红军长征之前,苏维埃中央政府在苏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以肃清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运动,正式开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倡廉运动。在这次反腐运动中,处决谢步升就是其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枪。
谢步升出身贫苦,很有魄力和干劲,原本是棵好苗子,没料到竟然在背后欺男霸女,谋财害命。邓小平了解到案情后,当即指示由裁判部负责调查、速战速决。调查组又向时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汇报。毛泽东马上表示:“谢步升案我听说一点。这样的人必须调查处理。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