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2014-03-29阎光耀
王 立,阎光耀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到了2003年我国高等院校的入学率达到了17%,到2006年这一比率达到了22%.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并不仅仅代表着学生人数的增多,也意味着相应的教育观念、教育功能、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的发展与变化,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单一的大棒式管理、家长式管理、制度式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的的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不断地的改进完善,制度与情感成为现代高校管理方式的两个重要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对的是正处于心理成长和成熟期的大学生群体,尤其需要制度和情感的平衡协调,才能更好的适应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发挥制度与情感的双轮驱动效应,让“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成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能的突破点和关注点.
1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的含义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1].在构建“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的是在其中起到基础作用的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二者的相互结合和融合共同构成了“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的核心内容.
1.1 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含义
制度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在高校的管理中也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诸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而所谓的制度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遵循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工作需要及要求所形成的、文件化的各项制度,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履行各项职能来协调相关人员的过程及活动.
情感是人类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与主管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它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内心体验[2].高校管理不仅是对物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中心,也是使用各种管理方案的基础,因此,管理者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人的管理上.而人是有情感的,人的行为往往受情感的支配.所谓的情感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本身的形象、行为、情感来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被管理者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二者的运用体现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但又相互交融,共同作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制度管理用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情感管理用来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制度管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1.2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的含义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是指在组织管理中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有机结合、替代和互补,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形成动态平衡,通过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两种途径影响被管理者,实现管理和组织目标的管理模式.
2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包含管理对象众多、工作内容冗杂、意义及其重大的工作,科学化、文件化、制度化的管理作为基础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纯粹的制度管理容易使正处于富有朝气、积极向上、追求个性、有强烈自我表现欲望时期的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管理工作陷入教条化的僵局,而单纯的情感管理容易使管理陷入混乱的局面.因此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在模式的运作下,通过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二者共同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平稳推进.
2.1 制度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邓小平曾说过这样的话,“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能使坏人不得不做好事”.可见,制度在一切组织管理中的根本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发挥着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根基作用,是驱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一轮.
2.1.1 制度管理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的存在是基础,也是高校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之一.高校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教师依据已经形成的各项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规范化、程序化的模式.
2.1.2 制度管理具有导向和整合作用
制度的制定本身是为了约束和管理,也就是为了避免发生某种不被组织所认可的事情和行为,引导被管理者朝着组织所希望的方向而前进,所以具有纠偏和引导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各项制度明确了在校大学生应该遵守的各项规则,每一项约束都是一种引导.同时,在工作中,通过制度也明确和整合了高校内部各部门的只能,从而使高校资源从分的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2.1.3 制度管理具有激励和鞭策作用
只有明确、合理、完备的制度才能提高组织的威信和向心力,提高组织内成员的责任感,而良好的制度更是具有激励和鞭策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有约束和管理制度,同时也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如奖学金、助学金等,这些制度的制定,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情感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情感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隐性的、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情感管理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信念,把每个学生视为具有独特情感心理的个体.强调尊重个体、尊重个性、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独特情感心理的同时对其施加管理和教育的力量,使管理摄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起到有效的管理目的.
2.2.1 情感管理具有内化组织制度,降低管理成本的作用
情感管理是一种“心心相印”的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灌输式”的教育和制度化的管理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达不到管理的预期目标.有效的情感管理,是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制度本身相统一,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有心理的沟通与交流,达到心与心的共鸣,这样就能更好的实现相关管理制度的内化,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和认同制度,更好地依据制度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从而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2.2.2 情感管理具有增强组织凝聚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情感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这种柔性管理将能够缩短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努力及需求与学校的发展及要求相统一,增进学生与教师、学校间的感情,减少摩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及对学校的认同感.
2.3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制度与情感在管理中一对相生相伴的矛盾统一体,作为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科学化发展的两个轮子,是不可或缺的.处于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时期的高等学校,面对诸如学生人数持续增加、群体效应增多、学生个人意识增强、社会风险增大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并重,让两个驱动同时发力,增加管理的有效性和强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努力寻求制度与情感的最佳契合点,使二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有机结合,驱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2.3.1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具有整合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功能,提高管理的灵活性的作用
制度管理属于钢性管理的,情感管理属于柔性管理,两种管理都有其特点及优点.制度管理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鞭策性和激励性、规范性和程序性等特点及优点,有效的制度管理将使组织内的成员有章法可循.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管理具有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而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不同,它是隐性的,具有沟通性、调节性、推动性、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等特点及优点,有效的情感管理将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的运用,将有效的整合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各项优点,通过融合达到互补的作用.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除了制度规定的内容外,更多的时候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解决的很多问题都是需要用情感去沟通解决,因而基于基本制度,因时、因地、因人的采取有效的情感介入,将获得更好地管理效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灵活性.
2.3.2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具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作用
理性和情感是引起和维护人的行为的两大因素[3],制度与情感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左膀右臂,在提高工作效率、获得学生认可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单纯的制度管理,完全依据制度而行,初期可能处理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可能得不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可,从而使管理陷入僵化的教条式管理,得不到学生认可,久而久之将会积攒更大的矛盾和更多的问题,解决起来更加耗时、耗力.而单纯的情感管理,由于没有了制度的制约,可能陷入“无原则状态”的管理,在处理问题时将缺乏解决依据,从而可能限于无休止的沟通与交流,最终使问题的解决陷入一个无答案的状态,降低了管理者的权威性,耗费更多时间和人力.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基于基本制度,灵活运用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将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可行性.
2.3.3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具有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人性化的作用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将有效的促进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让相关工作有据可循,从而提高其可行性和科学性,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避免教师“一言堂”情况的出现,避免凭个人主观感受来管理学生工作,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同时,在管理的双轮驱动模式下,教师也会投入充足的情感,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更加充分的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制度的执行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从而使制度具有了更强的实践操作性及人性化,真正做到了“制度约人,情感系人”,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自我管理的实践者.
3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良态应用与实施
3.1 基础奠定——提高制度执行力与情感控制力
在实施“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之前,首先必须要有完备的制度可以遵循,做到“有法可依”,这就要求高校内的各个职能部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修正已经过时的制度,真正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和实践性.同时,在制定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于明知制度规定,而“以身试法”,主观故意违反制度的学生,要严格果断予以处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威慑力,这样才能为双轮驱动模式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另外,在“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实施时,除了制度管理之外,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就是情感管理,而后者对管理者的自身素养要求更高,特别是对情感的控制力的要求很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教师,将要面对的是日益年轻化的、受多元价值观影响,在多元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在对这些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熟悉相关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了解他们的群体特点及心理特点,从而能分析出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要更好的运用情感管理、将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运用的游刃有余,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更好地情感控制力,这样在处理各种情况和问题时才能更加的客观、准确.
3.2 过程追踪——形成“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建立“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实施档案
在“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提供一个场所,能让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在其中自有的成长和融合,从而形成双轮驱动模式.这个场所严格意义说来是无形的,需要师生共建,这就是“校园文化”.而在“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强调要形成和建立“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因为只有植根于这个土壤中的制度才是有生命的制度,情感才是有灵魂的情感,这样所形成的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更能便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去实施和运用.
在构建适合“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成长的土壤的过程中,有一个必要的环节,那就是建立相关的档案和激励机制.在双轮驱动模式的实施中,管理者不再是以简单的解决问题为目标,而是以实现更好地解决问题为目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以传承.而且,虽然学生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特点,但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所有的学生是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那就是学校,所以在这个环境下,学生所发生和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具有类似性,所以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可以建立相关的实时档案,以备不断的研究和借鉴,从而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和体系.
3.3 反思完善——建立交流平台、定期举行交流座谈会,把情感管理制度化的、建立情感管理长效机制
“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模式,呈现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经常性的进行交流、沟通,才能反思和总结出经验、教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交流座谈会的方式,让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与分享,每期的交流座谈会可以拟定主题进行讨论,讨论形成的结论可以纳入“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实施档案中,以备将来形成系统化、类别化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建立QQ群、飞信群等现代媒体和通讯手段,扩大交流的平台范围,同时,通过这样的渠道,也加快了交流的时效性,对于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寻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另外,“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的实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动态性的变化来自于制度的变化,同时更来自于情感管理的随时性和可变性,而一定群体和时间下的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制度与情感双轮驱动模式在实施中要进行反思完善,要强化对情感管理的引导和培养,建立健全情感管理的相关工作机制,使情感管理做到有据可循、责任明确,通过总结情感管理中的共性特点和情景,形成的长效机制,要给情感管理以明确的定位,情感管理也要依据相关的人性化的制度,同时也使情感管理具体到人,建立情感管理的监督机制.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好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双轮驱动作用,刚柔相济,才能在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也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真正的走入学生内心,获得学生的认可,更好的完成高校向社会输送各方面的优秀合格人才的任务,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1〕刘娟,邵晓根,马磊.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6-10.
〔2〕刘戈,詹健.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4):93-95.
〔3〕刘新文.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作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7,7(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