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意义及途径
2014-03-29杨倩
杨 倩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民航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1 前言
兴趣表征着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喜好或心理接纳程度,是促使人们对这一事物的实质进行更深层次探求的内在动力.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社会形势下,体育所蕴含的强身健体以及完善心理的重要功能得以充分凸显,其被关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广大民众对于体育健身运动的参与意识获得有效的发展,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已成为一种时尚.相对于空乘专业学生而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的特殊群体,其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体系构建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空乘领域的服务质量.健康素质在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地位,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空乘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护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进体育教学社会职能的有效发挥,是提高空乘专业学生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对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意义进行阐述,对其相关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为提高空乘专业学生的健康素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社会价值的充分体现,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2 空乘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取向
空乘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与输送具备较为系统的民航空中服务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备较高的从事空乘服务、地勤服务以及民航商务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航空这一交通方式的社会价值愈加凸显,并以其所特有的快捷、安全以及优质的服务等特征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与认同,选择乘坐飞机出行的人数日渐增多.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建设保持平稳、快速与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界商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另外,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度假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对于航空交通的需求愈加强烈,由此也推动我国民航业的蓬勃发展,截止至今,中国航空运输业已经跻身世界三甲.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着“民航强国”嬗变的伟大进程中,据科学预判,到2020年,我国航空运输业将以10%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航班密度与旅客客运量等各项指标都将实现历史性的突破,由此决定了我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航空领域内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正是由于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将引发了航空领域对于民航专业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基于此,我国空乘专业在发展取向的确定上,应立足于满足民航业的发展需求,针对民航业全新的发展形势,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思想,以期实现对学生在职业道德、岗位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诸多项专业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使得空乘专业学生能够发展成为实用型、专业型以及能力型的高级人才.
3 培养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健康是社会个体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鉴于空乘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取向,加强对其健康素质水平的维护与发展,是空乘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体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体育学习又是掌握体育技能、确保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兴趣是社会个体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驱.相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体育学习而言,激发与维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对于其健康水平的提升、乃至于实现自我全面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培养空乘专业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能够充分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求.空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将在特殊的领域内从事特殊的工作,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参与意识,不仅有助于体育健身功能的发挥,确保学生健康素质的发展,同时,对于学生未来的自我发展更突显出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其次,促进空乘专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自主生成.在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双向推动下,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全新的转变,以“健康第一”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为基本目的的教学思想正逐步形成、发展与完善.终身体育思想强调的是社会个体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自主性与恒久性,这对于维护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终身体育思想是基于对体育内涵的深入理解与认知,并借助于体育学习兴趣的支撑而形成的,因此,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于唤醒,是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关键环节.第三,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现阶段,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性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有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注重对其社会实用价值的获取与彰显.就当前的发展态势而言,促进高校学生对于体育健身活动自主参与意识的有机生成,是凸显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主要形式.而自主意识的形成是基于学习兴趣的维护与保障,鉴于此,激发与培养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是衔接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环节.
4 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4.1 转变教学理念,消除“唯成绩论”思想的束缚
教学理念是教育者从事教学活动所持有的信念,表征着教育者群体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观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在传统的空乘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致使教学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使得体育教学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传授,并以通过达标测试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从而忽视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基于“无趣”状态下的体育学习行为,不仅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还会导致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因此,为了实现对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是首要的环节,这就要求必须消除“唯成绩论”思想的束缚,拓展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向,树立起“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生成、讲求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护、进而促进体育教学社会使用价值全面提高”的新型发展观念,用以指导与规范空乘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确保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能够持久性的保持.
4.2 针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择取具有适应性的体育教学发展路径
空乘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与输送具有较高素质能力的空乘人才的重要责任,由于空乘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对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而健康素质作为基础条件,对于空乘人员专业素质能力体系的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空乘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应针对空乘专业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结合空乘领域的行业特征,制定出适合于空乘专业学生未来所需素质能力发展的体育教学规划,择取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体育教学发展路径,在切实满足空乘专业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其对于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针对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必然需求,可以通过开展健美操与形体舞蹈两个不同科目的融合教学,在提高学生形体塑造的前提下,满足其自身健康素质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生在专业素质与健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其体育学习的兴趣.
4.3 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体育素质与专业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引发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为了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实现了充分的拓展与创新,诸多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被引入到高校,成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是激发与维护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而相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而言,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其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原则应体现为对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有机满足.空乘专业的培养取向决定了空乘专业学生素质能力体系构建的特殊性.就专业素质的发展而言,需要内在气质与外在形象的完美结合.这就要求在对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内容的研创过程中,应注重体育素质培养与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机融合,诸如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形体塑造的元素用以提高学生外在形象的发展;又如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用以促进学生内在修养的提升等等.社会心理学认为,兴趣的生成要基于自主意识与自我发展需求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满足.因此,通过对空乘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使之兼具适应性、实效性与指向性,使得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得到满足,自主意识与自主行为得到尊重,进而实现体育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同步培养与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还能够提高空乘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
〔1〕孙兰英,等.某高校空乘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J].中国高校卫生生,2007(12).
〔2〕谢惠荣,等.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J].中国高校体育,1999(3).
〔3〕杨洪波.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本原则与途径[J].中国高校体育,1995(5).
〔4〕孙耀.成就目标取向与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2005(4).
〔5〕张文英.大学体育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主导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