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 iki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效果研究

2014-03-29吴银芳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实验班协作学习者

吴银芳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基于w iki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效果研究

吴银芳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w iki是W eb2.0时代重要的社会性应用软件,它是支持协作性学习活动和提高学习者交互的一个有用工具;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项检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习者学习水平的教学性考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从提供学习资源、搭建w iki学习平台、设计学习活动等角度入手,形成基于w iki的大学英语四级协作学习模式并以该模式为基础验证了w iki学习平台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w iki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模式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更能促进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并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W iki;大学英语四级

一、问题提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近几十年以来,大量研究者就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英语网络教育积累了大量宝贵而丰富的经验,但是目前基于网络的英语教育仍有大量的问题尚待解决。张玉华(2010)指出:“目前基于网络环境开展学习活动还存教师存在技术上的瓶颈、生生交互常出现讨论内容与学习任务相分离、资源多是教师提供,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实现动态的更新和扩充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基于网络的英语教育中也同样存在。wiki是Web2.0时代重要的社会性应用软件,是支持协作性学习活动和提高学习者交互的一个有用工具,wiki协作性、简便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本文把wiki网站、协作学习、大学英语学习三者整合起来,通过实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验证wiki环境下大学英语协作学习的效果影响以及学习者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态度,希望对推广wiki应用于英语教育教学中有所帮助。

二、w iki在教育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国外有关wiki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论文比国内要多,研究也相对要成熟,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设计、平台开发、实践应用、效果评价和资源管理几大类。在EFL和ESL教学中,关于wiki的应用研究也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开展,如:挪威学者Lund(2008)设计了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框架,并将此框架在高中EFL环境下进行试验发现wiki能有效地促进集体语言技能的提高。Franco(2008)将wiki应用于EFL教学中,通过分析学习者在wiki平台的提交的作业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学习者对wiki上的活动呈积极的态度,学习者的作业结果表明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上取得了进步。Mak&Coniam(2008)做了一个将wiki用于ESL学习者合作写作活动的实验,结果表明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作文的连贯性增强。在国内,刘翃(2009)论述了wiki的概念、特色以及应用,并设想了它对英语教学及研究的作用;俞婷(2010)通过实验发现基于wiki的协作式写作有助于提高大学习者英语写作能力,促进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总的来说,目前国内探讨在wiki环境下开展英语教学的研究偏少,本研究提出构建wiki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四级协作学习模式并对其效果加以验证,将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使wiki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更加深入。

三、研究内容

1.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探究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对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模式是否更有利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从而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哪些方面提高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要求的技能?2)学习者对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模式的了解程度及态度如何?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为重庆科技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生,笔者随机抽取了两个平行班,将两个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的学生均为30人,实验班在 wiki环境下进行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关的协作学习,30个学习者被分为 6个小组,每组5人。对比班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不使用wiki进行英语协作学习。教学实践维持2个月。

3.研究步骤

1)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活动设计:首先,笔者通过参考何克抗教授和谢幼如教授(2002)编写的《教学系统设计》,对本研究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学习活动准备阶段的设计以及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和评价调整阶段的设计。其中,学习活动设计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设计:学习任务、指导教师、协作小组、网络环境。学习活动设计的实施阶段和评价调整阶段包括沟通和共享、信息反馈和调整、评价指标和学习效果四个方面的设计。

2)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平台的设计和搭建:以本研究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基础,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平台包括网站导航、站点地图、学习资源、休闲驿站、自我反思、经验交流、网站管理和维护者七个板块。

3)进行实验:实验开始之前,笔者对受试进行了教学软件应用培训并告诉他们实验的步骤:前测、协作学习、后测、问卷和访谈调查。笔者以学习者的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型完全遵照四级考试的题型,且难度也是尽量控制在四级考试的难度层面上)成绩作为前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者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这说明两组学习者的成绩差异不显著,两组同质,实验具有操作性和可对比性。后测为6月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4)问卷调查: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的学习者要求登录wiki平台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总共23个问题,:学习者使用wiki的自我效能感 (5个问题)、学习者对使用wiki进行英语协作学习的认同度(7个问题)、wiki对学习者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9个问题)以及学习者使用wiki的真实情况(2个问题)。问卷答案选项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分别为“完全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针对这五个回答,分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

5)访谈调查:实验结束后,教师会对实验班部分学习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访谈是对问卷调查的一个补充,主要用于调查学习者在wiki环境下与同伴和教师交互的感受以及使用wiki的经验。访谈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使用wiki进行协作学习的经验,如:你认为使用 wiki来完成作业能增进你的语言学习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二是关于使用wiki与同伴互动的经验,如:在与同伴讨论的过程中,你可以自在地表达你的想法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三是使用wiki的一般问题,如:你认为使用wiki来学习语言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你对于使用 wiki来帮助学习有什么建议?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三方面的数据来评估wiki应用于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效果:第一、通过 SPSS对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级考试的总分和各个题型成绩分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数据);第二、wiki用于语言学习中的问卷调查结果(定量数据);第三、访谈学习者使用wiki进行语言学习的经验(定性数据)。研究结果如下:

1.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模式是否更有利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从而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哪些方面提高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要求的技能?

研究结果: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模式提高了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各个部分的成绩来看,听力、综合、写作部分分值的提高明显,阅读部分不明显。如表1所示:

表1的数据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总分、听力、综合、写作部分成绩的平均值存在差异:实验班学习者在这几个部分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班学习者在这个几个部分成绩的标准差小于对照班成绩的标准差,这说明实验班学习者的成绩分布比对照班的成绩分布集中。此外,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班学习者和对照班学习者这几个部分的成绩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 P小于0.05(P=.043),实验班学习者与对照班学习者四级考试这几个部分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学习者阅读部分的平均成绩基本上不存在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 P=.902大于0.05,两组学习者阅读部分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数据表明,实验组学习者使用wiki进行协作学习后,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一结论与很多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如:wiki作为一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系统,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wiki协作式写作有助于学习者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激发了学习者写作积极性,促进了学习者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 (陆凯2013)。Terumi&Terry(2010)所做研究证实了使用wiki进行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掌握翻译技能。Chen(2008)的研究将wiki运用于EFL课题中进行协作学习,发现wiki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听力和阅读能力。而在本研究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笔者认为这是因为wiki的特性对阅读活动的开展支持性相对较低;同时,在实验后的访谈中,有些学习者表示他们更习惯阅读纸质的材料,对wiki平台上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材料不是很关注,还有些同学则表示他们会根据文章的内容来选择纸质阅读材料还是电子阅读材料。

2.学习者对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模式的了解程度及态度如何?

研究结果:实验前,大多数学习者对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模式不是很了解但很有兴趣,实验后,学习者对这种学习方式持积极肯定态度。

问卷回收以后,笔者对问卷进行统计后发现,53.34%的学习者表示wiki使用起来很容易,76.67%的学习者对wiki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很感兴趣;66.66%的学习者对wiki提供的功能很满意,56.66%学习者认为wiki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43.45%的学习者认为基于wiki进行学习,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大部分的参与者一周内登陆wiki平台学习的次数为2次 (n=18.60%),43.33%的参与者每次登陆wiki平台进行学习的时间介于60-90分钟之间。实验结束后,实验班的部分学生接受了指导教师的访谈,他们分享了他们使用wiki平台的经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他们之前没有使用wiki的经验,因而在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沮丧,但是经过几次练习之后,他们觉得wiki很简单,使用非常方便;在wiki平台上完成作业的时候,他们会参考平台上的资料以及学习工具,并从中受益;他们同时也表示,wiki平台上的资源过于单一,建议能有一些更生动更加丰富的资料;由于wiki提供的交互工具的局限性,大多数学习者通过一些即时通信软件和组员进行沟通,因而他们建议能够提供一些同步讨论工具。2.参与者通过和他们的小组成员、朋友、指导教师讨论完成各自的任务。3.wiki给学习者修改同伴的作业以及表达他们的想法提供了一个舒适和简单的环境。4.在wiki平台上,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完成他们各自的职责。5.参与访谈的学习者表示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都表明学习者对wiki持一个积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wiki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并且表示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使用wiki。

五、结束语

本研究从网络学习平台与协作学习相整合的角度出发,把wiki技术、协作学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三者结合起来,构建了wiki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模式和具体的实现方法,获得了积极的效果,对目前wiki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将技术应用到课程学习中,技术本身并不能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相反可能会使学习变得复杂,作为教师,如果懂得如何将新技术成功地整合到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并设计合理的学习模式,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hen,Yu-Ching(2008).The Effect of Applying Wikis in a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Class in Taiwan[MA]. Orlando,Florida.

Franco,C.D.P.(2008).Using Wiki-Based Peer-Correction to Develop Writing Skills of Brazilian EFL Learners[J]. Novitas-ROYAL(2).

Lund,A.(2008).Wikis:A Colle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J].ReCALL(20).

Mak,B.&Coniam,D.(2008).Using Wikis to Enhance and Develop Writing Skills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Hong Kong[J].System(36).

Miyazoe,T.&Anderson,T. (2010).Learning Outcomes and Students’Perceptions of Online Writing:Simultaneous Implementation of a Forum,Blog and Wiki in an EFLBlended Learning Setting[J].System(38).

何克抗,谢幼如(2002).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 翃(2009).Wiki技术在网络英语教学研究上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1)。

陆 凯 (2002).维基空间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 [J].高教论坛 (7)。

俞 婷(2010).基于Wiki协作式写作系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3)。

张玉华(2010).Wiki环境下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MA].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14-8-23

吴银芳(1988-),女,湖南娄底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实验班协作学习者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