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装饰图案的艺术审美特征研究
2014-03-29道日娜
道日娜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美术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民族装饰图案的艺术审美特征研究
道日娜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美术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我国的民族在生成中不断总结与发展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其艺术思维与设计创造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演绎,组合成为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并使之具备了独特的美学特征,并流传至今,对其审美特殊性的研究应从宏观上进行总结,突出共性才能更好地对民族装饰图案进行理解与应用,使之获得新的生机.
装饰图案;特征分析;美学审视;文化底蕴
我国的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不论在何种历史环境下,多民族发展的格局始终伴随我国的历史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各个民族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与装饰特征,这些装饰的图案因为在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发展而来,所以具有鲜明的历史与民族特征,是人们思想与审美经验的结晶.对于民族装饰图案而言,其具有鲜明的美感形式和图案特征,并且在一定的区域与时空范围内广为流传,同时因为我国的民族杂居特征,有具有明显的相容性,多种民族文化内涵与装饰图案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通性,因此要很好的加以利用,一方面可以传承历史与文化,一方面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因此研究民族装饰图案的艺术形态与审美特征可以帮助其更好的应用与现代艺术创造中.
1 装饰图案的界定与特征分析
1.1 装饰图案的概念
装饰的定义最早来源于西方,一度泛指艺术修饰的艺术,但是后期出现了专门的装饰艺术与不同的艺术流派,其装饰的内涵也随之丰富起来.在装饰的字面意义上看,其实对身体、建筑、器物等外部进行附属物的美化,有使其美观和装饰品两层概念.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其都是为了美观而增加的附属物.所以装饰在现实中有动词与名词属性,一则是利用材料来对物品进行美化;一则是指物品或者艺术等,如装饰艺术.可见民族装饰就是特指少数民族生活中对物品的装饰,包括特定的图案或者方法等.而要讨论装饰图案则特指图形和纹样等.
1.2 装饰图案的类型
装饰图案特指的就是在装饰中出现的特殊意义的纹样等,这些图案的构图有其特殊的意义,在不同的器物上可以出现相似的图案,但是其装饰的方式却存在不同,如雕刻、绘画等.图案的形成目的就是展现不同的历史或者民族、民俗寓意,其中安装风格分有具体、抽象、意象、想象等,在四种风格基础上,也可安装更加直观的意义来划分,如几何图形、人物、动物、植物、神鬼等等.这些在我国任何一个民族的装饰图案中具有体现,所突出的是装饰图案的共性.
装饰图案的特征表现在,其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器物上体现的是秩序化、规律化、程序化、理想化等重要的特征,利用这些有规律有内涵的图案,器物将被赋予不同的审美内涵.因此装饰图案所体现的一种具体化的美术风格,其艺术形式往往在器物、服饰、建筑等方面得到集中的体现,而民族装饰图案是集中表现与突出的民族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其具备特有的地域性和鲜明的辨识度.但是民族装饰图案也是装饰艺术的一种,其特征也有突出的共性,及通过抽象化、式样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内涵,也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其也是最为普遍的民族性大众艺术.
1.3 装饰图案的基本内容
装饰图案的内容较为丰富,因为针对器物的种类较为丰富,所以其图案涵盖的内容页较多,总宏观上看,其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图案,针对不同的工艺和器物,具有相同的构图思路与形式,即基本的色彩与图案形式,在应用中作为基础;(2)传统的图案,传统的图案来源丰富,其具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等,在不同的器物上体现的形式与寓意也存在不同.就我国而言,每个历史时期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纹饰与图样等,尤其是民族装饰图案更是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3)专业图案,从根本上看,图案的价值并不是局限在装饰上,一些建筑也体现了民族装饰的艺术内涵,一些装饰图案已经进入到建筑中,设计者可以将传统民族图案转变其他艺术或者建筑形式,从而使其在专业角度也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从微观角度看,图案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构图形式,在我国因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因此民族装饰图案也可按照种类细化:(1)动物图案,包括一些现实中的鱼、鸟、兽等,甚至是家畜都可作为装饰图案;(2)祥瑞兽纹,此类图案脱胎于图腾,多数形象都是臆造的形象,但是代表了吉祥如意,如龙、凤等等.其在宗教、民俗、历史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地位;(3)植物,我国应用植物图案主要是突出其文化内涵,针对植物赋予特殊的品质,并将其抽象或者具象的应用与装饰中.(4)器物纹饰,多数器物纹饰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多数与宗教有直接关系,这些图案多数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并在特定的场合下使用.如神佛持有的法宝等.(5)几何图案,这是一类抽象的纹饰,我国应用的几何图案多数取自自然,如龟背纹、冰裂纹等.这些图案多数具有特定的规律,在器物上体现的规整庄重的内涵.(6)人物图案,多数人物是宗教中的人物,并在民族发展的历史中有突出的作用,也有一些图案代表生活人物,这些人物的应用往往在特定的器物上.
2 民族装饰图案的艺术审美研究
2.1 构图上的审美价值
从民资装饰图案的历史角度看,其存在时间与空间的价值,代表的是特定时代的历史背景.因此其存在空间感染力,其对记忆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其代表的就是一种心理空间,可以使得观者感知某种物质形态.因为民族装饰图案从艺术角度看,不论是平面还是立体,都可以展示一种特有的民族情结,其寓意直接可以将观者带入某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甚至是历史中.民族纹样的基本架构是通过各种题材的演绎,是人类丰富想象力的结晶,是多少能工巧匠反复构思与改进的结果,这些丰厚的内涵通过图案实现了具体的表达.各种形象在多角度、多方位上构成了一个单元集合,各种符号之间有相互的重叠与交叉,从而形成了民族图案的构图方法,从而形成一个充满张力的图案.所以民族装饰图案往往可以利用最少的线条来占据最大的空间,总能在图案沾满器物的同时,突出各种主体线条,从而使得纹样与图形间形成一个最佳的比例,无论是摆件还是大的祭祀器物、甚至是建筑装饰,其都可以利于线条与图案的配合满足其装饰需求,这就是其在构图上的应用价值.
2.2 追求对称和谐
我国传统的审美往往是追求对称与平衡,因此在我国民族装饰图案也突出了对称的美.其在图案上利用相同的主题进行补贴的串联与变换,或者利用相同的形状、色彩等进行配置,从而使得图案的排列有序,并实现了一种多样统一的审美形式.其内容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统一与协调,运用对称的思路进行图案构建,所体现的就是民族精神中的和睦观念.因此在装饰图案中对称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构图形式,因此且获得了众多民族的青睐.各种对称的纹饰也给人以庄严、隆重等感觉,各种民族中对称化的纹饰比重很大,也突出了人们对此类内涵的追求.
2.3 存在的秩序感
在人类对美的追求中,装饰往往是取自自然,我国装饰目的就是美化生活,在自然中寻找素材和规律是民族装饰的一种价值取向.然而我国自古有规矩方圆的观念,因此从规矩中幻化自由也是装饰艺术的境界.民族工艺匠人也在遵循着此类思路,在平面、立面、空间上追求一种自由的释放,从二维中进入立体三维的境界,如从器物到园林、建筑.在不断的实践中将图案纹饰秩序化,因为民族装饰图案多数是选择对称、均衡、渐次、反复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些形式本身就是按照秩序进行图案的设计与绘制,因此无论何种繁复的民族纹饰其核心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即存在秩序感.所以民族匠人在设计纹饰的时候多从各种轴线入手,对各种比例线进行合理利用,这样就可以将纹饰秩序化,依照比例、尺度等进行放缩,从而形成一个有秩序的组合图案,虽然整体看是复杂的但是从微观或者某个单元看,其仍然遵循着某种规律.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完整性、节奏感.
2.4 图案的韵律讲究
韵是我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民族装饰图案中也突出了韵律的内涵.传统的工匠都具有独特的创造能力,对图案的设计与创作都在追寻着一种节奏与韵律.在实践中很多民族图案都利用了对比的手法,利用厚实和细小,色彩的反差、面积的大小等形成一种疏密有致的图案格局,从而在秩序化的构图思路下体现一种特有的“韵”,这也是民族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民族装饰图案体现的是一种有序的节奏,将古朴、厚重等于轻快明朗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感.
2.5 色彩的审美
民族装饰图案的另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色彩,因为不同的民族所崇尚的色彩是不同的,这与其宗教和人文、生活环境等有直接的关系,如有突出的鲜亮、有厚重的原色等.民族装饰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彩理解方式与运用方式.通常可以将主观的色彩与客观色彩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特殊色彩文化.而在民族装饰图案中,因为其广泛的应用与民间,因此一些色彩是不能出现的,这就使得民族装饰图案有别与宫廷和士大夫的装饰用色.民族装饰图案的用色更加贴近生活,因为其创作者就是百姓,因此在色彩运用上更加的质朴,更加崇尚礼仪单一色调的变化来形成装饰图案,从而体现一种变化而质朴的美感.
3 结束语
民族装饰图案来自与各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与生产,其装饰图案已经从单纯的美化器物发展到艺术的高度.虽然其艺术的价值有所提高但是其仍然不能脱离群众喜好而独立存在.所以在研究其艺术审美特征就必须从群众喜好的艺术属性出发,了解其所产生的艺术共性与特征,即针对其繁复的种类中归纳与总结,利用其艺术共性来阐述其审美特征,所以提现的审美特征就是构图、颜色、图案、内涵等等,这些都是民族装饰图案具有生存价值的重要特征.
〔1〕惠洁.从吉祥图案看中国传统文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黄强苓.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探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09).
〔3〕赵慧明.中国传统图案美学刍探[J].文物世界,2005(02).
〔4〕崔鹤亭,崔轩.中国传统建筑墙、地界面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庄裕光,胡石.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雕刻[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J522
A
1673-260X(2014)02-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