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与操作性研究

2014-03-29于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素养

于芳

(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与操作性研究

于芳

(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在文化内涵、意志品质、心理调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方面存在的人文素养欠缺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并从学校方面和教师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操作手段.

人文素养;必要性;操作性

“素质教育”一词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的一个通识词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内涵其实就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培养.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节点,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教育绝不能只关注专业能力培养,而是更要突出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全人教育.这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1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养,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当代大学生在主流上可以说积极向上、乐观豁达、聪明好学、思想敏锐,但在很多同学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诸多明显的缺陷.几次校园投毒案的发生、校园暴力打斗的不断出现、轻生厌世的悲剧上演、同学关系的冷漠等等现象,无一不说明大学生存在的人格、性格的缺陷.文辅相先生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规格的研究》一文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导向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产品—学生—身上的表现:

(1)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

(2)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科学事业和学术氛围受到局限;

(3)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

(4)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其中第一条就提出了学生人文素养欠缺的问题.纵观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文化内涵不足.在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家长以至于一些教育工作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学科分数和专业能力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换句话说也就是注重培养“材”而不是“人”.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仅缺少世界人文地理知识,而且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也知之甚少.

第二是意志品质欠缺,心理调节能力不足.山东大学曾就此问题对72名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包括四项内容: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品质强度分为较强、较满意、较弱.从各项的平均值来看,选择较强的占23.9%,选择较满意的占32.2%,选择较弱的占30.9%.由此可见,自己就已明显意识到并承认自己意志品质不足的大学生已占有三成的比例,这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而且,学生也表现出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方面的不平衡、不稳定特点.比如说,在克服物质条件困难和疾病时意志水平表现较高,但在情绪控制和抗挫折问题上又显得意志薄弱.有些学生不愿、甚至不会与他人交往,性格孤僻,心理脆弱,遇到事情容易走极端,抗压能力较差.

第三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过重.很多学生来到大学唯一的目标就是得到文凭,认为只有拿到文凭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学习的动力就是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完成学业.如果能在专业上有一技之长则起点更高,足矣.在此观念指导下,自然科学和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就远远高于其他人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养成.其实这种想法是短视的.记得在天津卫视的一个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咖啡之翼的女CEO尹峰曾这样告诫一个求职者: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言外之意,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这就是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一个职场人必须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敬神、诚实、坚韧的品格,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路才会越走越宽.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只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一个没有人文素养的大学生,即使具有某种专门知识和技能,也会对问题看不远、看不深、看不透,思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大成就.因此,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一门必修课,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学生自身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意志品质的水准,以便于将来更好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自己的位置,并活的精彩而有尊严.

2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操作性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从小孩、从小事循序渐进地去培养.但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个性波动较大的时期,也是人的观念成型时期,所以在此阶段及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从学校角度:首先做到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两课”是教育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而往往又是学生混出勤,不听课的课堂.所以学校应优化“两课”的现实价值,使其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通识教育课程是另一个重要平台,应鼓励教师开设传统文化和其他人文类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接触中华民族国粹和世界人文精华的机会,使学生对文、史、哲等文化内涵,对绘画、音乐等艺术修养都有接触,让其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进行深入挖掘,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另外,学校还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人文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人文素养与文化底蕴并不是一时之事,它不是单单靠理论或制度来实现的,它需要在人文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感染与熏陶,沉积与启迪积累中实现.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优雅的人文环境,都能给大学生美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校园文化作为反映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亚文化形态,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在创建美丽校园自然景观的同时,积极创建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人文氛围,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使他们在和谐的校园文化里陶冶情操、塑造自我.第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国外当志愿者、做义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此方面,我们国家起步较晚,所以这种主动服务他人的意识不强.学校应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职能,让大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要不断深化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在这些实践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助人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也会触动学生深入思索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颇有裨益.而且,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尊重群众的心向,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协作精神.

从教师角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应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要求和追求.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和美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要善于挖掘学生优点,激励学生自尊并且要善于自省.要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另外,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优化课堂也是重要的“教书育人”手段.在此方面,黑龙江工程学院的胡成广教授就做了很好的尝试.他在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时,把绪论课的标题改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其核心内容是“毛泽东的人格与人生境界”.课上以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为主线,介绍了毛泽东的故乡韶山、他少小离家投身革命、他的博学多才、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等等,以此来烘托毛泽东的伟大人格.这样的教学既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又无形中起到了教育和激励作用.这就提醒我们,教师不是读书机器,不应只会照本宣科,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使其充分地实现价值.

综上所述,在大学阶段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提升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关键是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是否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并愿意切实采取行动、力所能及地有所作为.在人文素养的教育中,大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一切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要主动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人文修养: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乐观坚强地迎接挑战并承受挫折、坚守道德底线、完善个性.从个人角度,这是充实的人生;从国家层面,这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希望.

〔1〕胡成广.网络德育教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史希同.教学教师教育[M].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教学研究论文集,2004.

〔3〕万灵.浅谈校园文化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湖北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4〕杨跃民.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5〕张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浅谈[J].江苏高教,2008(5).

G647

A

1673-260X(2014)02-0233-02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2013A01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人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