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认识
2014-03-29王高飞
王高飞
(赤峰学院 宣传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认识
王高飞
(赤峰学院 宣传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以利用舆论的引导能力,新颖的思想文化传播形式以及师生道德水平一起抓,明确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思想建设的方式出发,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新的诠释,希望能够给予相关工作人员一借鉴参考.
舆论;高校宣传思想;学生
无论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是一个团体或组织,思想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它作为行为的指导核心和追求目标的动力来源,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更是高校日常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将整个学校从上至下,将老师和学生,将管理者和教员,将不同的学院联系为一个有力的团体,从而出色地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但是,在思潮碰撞的现代,高校如何做好自己的思想宣传工作,如何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来使师生们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潮流呢?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将带给我们不同的认识,同时,也使得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得以更顺利地完成.
1 利用舆论的引导能力,渗透宣传思想工作
当代大学生对时事变化的了解都很及时,思想水平相对来说走在整个社会的较前沿.他们关注每一天新出现的焦点人物和新闻事件,希望有一个平台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他们对思想交流有热情,有需要.那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可以利用师生们对舆论的高关注度,为其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将思想宣传工作渗透到这其中.例如,微博上轰动一时的清华大学学生朱令铊中毒事件,在高校学生中的关注度就很广,在情绪上也引起了不小的反映.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当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们意识到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加强学生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交流.
但是,在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也或多或少地被无情地淹没了.这就提醒所有的思想宣传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新闻意识,能准确地洞察学生的所思所想,适当地挖掘信息,扩宽思想宽度和深度,对部分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跟踪式的报道和分析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青年作家韩寒在与老一代优秀作家就悬殊的行文理念而爆发的口诛笔伐中,将自己推到了新闻舆论的风口浪尖.自然,收到了所有大学生的关注.
是不是事件过去了,新闻不再报道韩寒了,思考就结束了呢?思想宣传应该做得更深入更广泛.学生们应该被引导着去思考:媒体给韩寒贴上的叛逆青年的标签是他真实个性的反映吗?他是怎样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扮演好作家和赛车手这两个角色的?他的哪些品质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所普遍缺失的?通过这种利用舆论人物引入思想学习的方式,思想教育者们可以帮助学生剖析舆论主流背后的深刻原因,帮助学生将事实依据同思想理论指导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深度.
2 新颖的思想文化传播形式
目前各高校的思想宣传工具及形式主要有:校园广播,报纸,校园杂志,黑板报等形式,虽然说形式和工具都比较多但是收到的成效却不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该传达下去的思想在学生那里一点没得到反馈.为什么大量的工作投入没能换取相应的成果呢?关键在于了解信息受众也就是广大的师生们.
广播可以说是受众最为广泛的一种思想宣传工具,但是,它所传递出的信息是否真正地被师生们了解到了呢?广播台的广播时间多在课前或者同学们的用餐时间,例如清晨的7点到早晨的第一节课,午餐时间和下午放学之后.在这三个时间段,广播员温文儒雅的声音很难激起同学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尤其是在播报一些新闻内容时.那么,作为学生的广播,其广播形式是不是可以结合时尚潮流呢?相关的节目形式像:杂志说天下,超级演说家和一站到底等节目形式都是可以作为借鉴的.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他们去关注自己的思想建设.
校园杂志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学生,部分编辑工作也是由学生完成的,但大部分学生反映不了解学校的杂志都没有看到过几回,有的学生甚至连校杂志是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校园报纸作为学生了解学校思想指导方向,主流思潮,重大新闻的重要工具,在最后分发环节的执行效果决定这一整个过程中的所有努力是否能够得到价值体现.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校报分发系统,有的甚至就将整摞的报纸放在寝室大楼的进门处.学生们出出进进,看到了可能就顺手拿一份,没有留意到或者懒得伸手拿的同学根本就无法了解报纸上的内容,更不用说学习学校的宣传思想了.完善校报和校杂志或者学院报纸和杂志的分发系统,让学生们有机会能定期地了解新信息,新思想.这样的话,宣传思想工作开展起来自然容易得多,在学生中间也能够形成长期的有效的影响.
在微博、飞信、微信等新潮的信息传播工具大发展的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是不是可以应运时代,跟紧学生的步伐,用这些更加方便快捷,信息更新速率也更快的工具来和学生沟通呢?这一类的便捷信息交流工具应用,不仅符合学生群体的潮流,更能够拉近学生和宣传思想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例如,校园微博、班级飞信群和校园文化网站,都是能够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思想交流的有效渠道.
3 师生道德水平一起抓
虽然说学生是高校思想建设的主要对象,但一所高校的思想并不仅仅只体现在它的学生身上,教师在思想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带头作用.思想是灵魂,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将自己的所学所得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作为学生的精神思想导师引导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建立真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一个有崇高政治道德修养的老师比一个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的老师队学生来说更加重要.中国的俗语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由此可见老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更应该积极地关注学生的道德思想培养情况.师生的思想品质建设应该一手抓,让两者互补互助.
教师在学识上固然高出学生许多,但在个人的思想政治修养上,作为独立个体,两者应该被摆在同等的水平上,给予同样的精神教育.尤其在多年的社会生活后,教师难免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从而忽略了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学生也会由于长期处于这种被动接受思想灌输的模式种而失去自己的思想独立性和思想自由.更糟糕的是,某些老师的思想政治品质可能在现实诱惑中被弃之脑后.导师抄袭学生论文时间暴露了高校教师的思想建设工作不足这一事实,并且,这一类的新闻出现了竟然不止一起.由此造成的问题就是:宣传思想工作更难在学生中展开,学生不信任思想工作者,更不用谈让自己的思想向他们靠齐.让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中,使两者相互了解,教师的丰富人生历练和思想沉淀会使学生对自身的思想建设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涉世未深的纯真个性能提醒教师思想的纯洁和本真.
4 明确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思想建设
高校要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成功做得出色,必须要了解学生在思想方面的真实需求,明确学生的切身利益.在传统思想宣传中,被动地使学生学习解党的历史,了解党的思想,明白党的执政目标仿佛是工作的重心.相信很多学生都知道这样的口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多数还能够背诵出来.但,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只是这样吗?学生们会问,学习不学习这些口号对其切身利益有什么影响?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学生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也理解邓小平理论,但怎样将这些理论性的指导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恰恰是思想宣传工作者们应该深刻思考的.
思想宣传者们必须在工作中向学生们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和政治观对学生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是这两者将学生与不同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而这一群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的建立,职业方向的选择,甚至是未来人生道路的方向.如果能使学生建立这样的信条:在高校指导下完成自身的思想建设是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是能够对人生目标的完成起到巨大帮助作用的.那么,学生会主动地了解学校的思想宣传方向,并奉献自己的力量和学识,积极投身到学校的思想宣传活动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师生的精神迷茫时而发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便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在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以更加新颖和人性化的方式同步在师生中开展思想宣传工作,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上的创新认识是笔者结合高校的工作实践和自身的经验所提出来的,希望能够和所有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们共勉,进一步地实现将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将师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修养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1〕姜兴武.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思路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06).
〔2〕陈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通过“三个把握”做到“三个主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5).
〔3〕陈素兰.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J].文史博览(理论),2008(05).
〔4〕周吉玲.高校主流媒体如何坚持“三贴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G641
A
1673-260X(2014)02-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