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G-S”联合培养特教美术教师模式的研究

2014-03-29徐菊玲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特教师资美术

徐 青,徐菊玲

(1.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芜湖聋哑职业技术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U-G-S”联合培养特教美术教师模式的研究

徐 青1,徐菊玲2

(1.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芜湖聋哑职业技术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在教师专业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传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造成了美术师资队伍存在很多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特教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在新形式下,针对美术学科特殊性,建立“U-G-S”联合培养模式的构想.提倡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整合安徽省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特教学校以及社会力量,根据我省不同阶段特教美术教师的需求,建立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立体式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美术教育.

特教教育;美术教师;“U-G-S”联合培养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美术对于特殊儿童的自我表达、心智成长、交流沟通和感知感觉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几年“美术治疗”的兴起,美术作为对特殊儿童康复治疗的一种方法已经被认可和广泛使用.随着经济发展,我省特殊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篇章,《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就强调:“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残疾人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①

然而,特殊美术教育相较于其他文化学科,在发展上仍然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其中最尖锐的就是特教美术教师培养的问题.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我省特殊教育美术教师队伍状况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是美术教育效率的关键.由于美术学科和其他特教学科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在长期的发展中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在笔者前期撰写的研究报告《安徽特教学校美术教师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中就指出,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学校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省特教美术教师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同时具备专业美术技能和特殊教育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复合型教师.特教美术师资总量不足且专业化程度不高,兼职美术老师大量存在;缺乏针对美术学科特点的教学培训和教研探索;美术专业完全按自己学校的条件、老师的特长开设科目,导致特教教育、职业培训与社会脱节.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省特教美术教师培养模式的弊端.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在教师专业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传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造成了美术师资队伍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省特殊美术教育的教育质量.

1 传统特教美术教师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随着新兴特教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侧重于对教师综合素质及教研能力的要求,传统培养模式中特殊师范教育是特教美术师资培训的主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论是具体的学科操作系统,还是在教育观念层面上,该模式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特殊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 1.1 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二元分割,阻碍了特教美术教师的培养

目前,我省特教美术教师培养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同时具备专业美术知识技能和特殊教育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复合型教师.我国在特殊教育师资的教育培训上采取综合性、不分类的方式.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师资虽然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学科课程准备,他们无法有针对性地胜任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美术学科和其他特教学科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是非常强调美术技巧性的学科.笔者在我省特教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看到虽然开设了美术课程,但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学生学到的都只是些皮毛.当这些特教教师在承担实际美术课程的教学时,所掌握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多层次特殊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另外,现有的省内特教美术队伍当中也有很多普通高师毕业的美术专业老师,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特殊教育的学习,都是等到工作之后才开始接触特教基本技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2 缺乏“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及对于特殊美术教师职业途径的引导

从前期的调查可以发现,中青年教师成为了我省特教美术教师的中坚力量.从学校毕业进入特教工作岗位,现在的教育模式往往只关注了职前教育,却忽略了特教美术教师各个阶段职业发展的不同要求.特教学校美术教育不同于普教学校美术教育,特教美术教师不仅涉及到传授绘画技巧,更要了解学生和特殊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的各自特点,将美术教学深入到对特殊儿童的治疗.这些则要依靠美术教师的积极探索,找出最合适的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性的职前教育模式却使得老师处于不作为状态.长此以往,缺乏“一体化”连续培养模式以及对于职业途径的引导,将导致特教美术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缺乏创新能力、只顾教学忽略科研.教师们不愿意积极地去获取相关专业信息,常年只按照自己熟悉的套路去教授课程.鉴于现状,笔者认为对于特教美术师资的培养,应结合我省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探索全新的模式.

2 “U-G-S”模式的指导思想

培养模式是为受教育者构建的一种能力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系.在这里,笔者主要就特殊美术教师培养模式进行阐述,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针对美术学科特殊性,建立U(大学)-G(政府)-S(特教学校)联合培养模式(下文简称“U-G-S“模式)的构想.该模式提倡以大学尤其是高师为主体,整合安徽省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特教学校以及社会力量,建立完善沟通与衔接平台;根据我省不同阶段特殊美术教师的需求,逐步构建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立体式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美术教育.该模式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由安徽省政府和教育部门建立交流平台、让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成为主导力量,从职前到职后,全程参与到特教美术教师的培养协作中来,逐步引导我省特教美术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型.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始终是自成体系.这种体系培养出的特殊教育教师一直囿于特教技能,对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知之甚少.目前,安徽省具有特教师资培养资质的仅有合肥师范学校一所学校,学历为大专.面对日益增长的特教美术教师需求,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特殊美术教育课程,可以有效地弥补师资数量,也是一条最为快捷的道路.另外,特殊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也离不开高校在理论、学术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依托高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迅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特教美术教师.

随着融合教育和全纳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壁垒在被逐渐打破,“普通教育特殊化”的呼声也早已有之.我国早在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就曾提出普通师范院校应当有计划地设置残疾人特殊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反复强调:“改革培养模式,积极支持高等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合作,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③师范生需修满一定特殊教育学分的模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比如俄罗斯采用的就是师范类课程加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模式④.可见依托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特殊教育师资是大势所趋.

3 “U-G-S”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U”-University(大学)——以高师为主体,培养“全纳型”特教美术教师

伴随着全纳教育思潮的兴起,“全纳型”教师成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动向.由教育部等七部门共同研究制订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⑤学者兰继军、于翔认为“全纳型教师”的培养方向应该是“通识加专长”.⑥前文谈到,我省特教美术教师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集专业美术技能和特殊教育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复合型教师.而且,由于我省特殊教育师资薄弱,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特殊美术教育的发展.基于我省院校的实际情况,目前解决师资问题,最好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我们可以筛选合适的高师院校作为试点,培养“全纳型”特教美术教师,这样可以使专业化起点更高.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将“全纳型”特教美术教师定位于: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既可以担任普通学校美术教学工作,同时也具备特殊教育技能,有能力为不同层次的特殊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美术教育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比如笔者所在的合肥师范学院的美术学师范专业是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美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等知识和技能;接受了心理学、教育学培训.到毕业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基本具备普通美术教师资格.因此,高师美术专业承担特教师资的培养其各种基础条件是具备的.

鉴于我省师资培养力量薄弱,结合特教美术教育实际,在培养“全纳型”特教美术教师过程中,我们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根据“全纳型”美术教师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聘请一些特教培训机构教师,设置一些与特殊教育相关的公共选修课,比如特殊教育导论、盲文基础、手语基础、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⑦使学生具备基础特殊沟通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观念,提高为残疾儿童服务的意识,成为特殊美术的志愿者,同时以当地特殊学校为实践基地,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后获得从业资格.

等到积累一定经验后,积极修订和完善课程模块,并逐步稳定下来.课程模块化处理上可以借鉴俄罗斯采用的“师范类课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采用融合的方式,在课程内容上进行拓展.将特殊教育课程模块设定成为教师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每位普通师范生要掌握必需的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在师范生必修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中,增设各类特殊儿童心理特点、需求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中,教授特殊儿童相关教学策略;在公共必修课中介绍国家制定的关于残疾人的相关法律政策.并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校本特色的融合性教材.毕业生通过美术师范培养学习获得普通教师资格证书;通过特教专业课程考核和专业实习后,颁发特殊教育培养证书,最终实现双证的上岗制度.

另外,高师院校主体作用还体现在以高校为依托,尽快建立起我省的特殊美术教育教师培训基地,负责制定职后培训的内容、方式等问题,使特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紧密衔接起来.高校与特殊学校之间要加强伙伴关系,针对一线教师的切实需要,两者协作共同落实教育理论,探索先进教学方法,促进美术教育实践.高校需结合特殊美术教育知识的理论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开展理论和实践培训.

3.2 “G”-Goverment(政府)——整合资源构建有效沟通平台,完善保障体系

特殊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优劣的关键.鉴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我省行政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特殊美术教育以及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给予更多关注.在“U-G-S”模式当中,提出让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参与到特教美术教师的培养协作中来,完善相关的配套体系.这就需要获得所在地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对特殊教育实行财政倾斜政策,都是一些政策层面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这里我想以实际调研为基础为特殊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建设意见.

首先,要尽快确立特殊美术教育从业准则,建立特殊美术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在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省内对于特教美术教师专业并没有很多的从业资格要求.由于美术学科的技术特性,我省地区、城乡之间美术师资发展并不均衡,使一些特殊学校许多未受过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的美术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因为没有准入资格的限制,有些地方甚至为了方便与聋哑学生沟通,直接将其他文化学科教师分派来做美术教师.设立特教美术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可以调动教师参加进修的积极性,引起人们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从而使教师素质得以提高,教师队伍能够比较稳定.

其次,认真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方面的政策,构建积极特教社会环境.特殊教育事业是一个需要多方支持与合作的事业,时至今日,社会上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一些看法依然存在很多观念上的偏见,笔者随机采访过很多高师的美术学生,他们都表示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特教事业,这也正说明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不够.观念上的歧视,社会上的不理解容易使特教教师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挫折感.面对这样的情况,各级政府领导及教育部门应该积极重视特教美术事业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有利政策提高特教岗位吸引力.要积极向毕业生介绍特教的情况,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者事业中,吸收优秀人才加入特教队伍.

第三,建立有效沟通交流机制,构建交流平台.美术教师学习培训机会本身就很少,每个特教学校配备的美术教师也是有限的,老师之间往往缺乏交流.特殊教育美术教师应经常保持与其他教育者、相关服务提供者、社区人员的有效合作,在教学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特殊学生的心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等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安徽省特教美术教育交流平台,从省里到地方成立支持中心,配备专门的机构协调人员,从事培训、心理疏导等.

第四,开拓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方式,建立特殊教育专业的网络教育和资源共享平台.由于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师资发展的不平衡,很多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美术相关课程,这使得集中统一培训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建立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城乡优质特教美术资源的共享,各单位特教美术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这样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培训的质量也就会落到实处.还应建立我省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与乡镇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的网络交流制度,改善落后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薄弱的现状,从而推动我省特殊美术教育的均衡发展.

3.3 “S”-Special(特教学校)——特教美术教师职业途径的引导者

作为特教工作最前沿的阵地,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到何种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取决于特教学校的引导和环境.

从前期的调查可以发现,中青年教师成为了我省特教美术教师的中坚力量,从学校毕业进入特教工作岗位,特教学校在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积极参与对特教美术教师职业途径的引导.笔者认为,特教美术教师在入职后是职业能力成长最快的阶段.学校的职前教育只是教会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们都是从工作中慢慢摸索特殊教育的规律.在调研中很多年轻教师表示他们感觉很迷茫,在教学中总感觉到知识的欠缺.缺乏职业途径的引导,将导致特教美术教师们教育观念陈旧、缺乏创新能力、只顾教学忽略科研.教师们处于被动地位,不愿意积极地获取相关专业信息,常年只按照自己熟悉的套路去教授课程.因此,特教学校要督促每位青年教师做好提升计划,制定各阶段学习目标.定期实行教师岗前培训、专题培训(比如特教技能、现代教学手段技能培训,心理辅导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解决教师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特定问题,时刻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能力培养的重点.另外,从美术专业发展来看,特殊学校应鼓励美术教师多开展科研活动,教研相长,能够自主创新,形成特色,促进特教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显著提升.特教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授绘画技巧,特教美术教师应掌握更多技能,不仅涉及到特殊教育学,更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美术学习的需求和特点,为特殊儿童制定有效且恰当的教学策略,运用最前沿的美术知识和教育手段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了解艺术语言对于特殊学生的影响.因此,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特教学校应结合地域、专业特色,整合资源建立个性化校内培训体系.美术教师学习培训机会本身就很少,每个特教学校配备的美术教师也是有限的,教研交流活动也较难开展.因此,特教学校自身应根据美术专业实际特点和需求多创造培训途径.比如,鼓励特教美术教师去一些美术学院进修、观摩,了解专业层面的最新动态,巩固学科专业技术;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关系,邀请优秀美术教师来校举办讲座,交流美术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去参观一些艺术展览,开阔视野.

另外,增强教师归属感,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社会上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一些看法依然存在很多观念上的偏见,观念上的歧视,工作压力大、工资微薄都容易使特教教师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挫折感,与社会逐渐隔离.因此,特教学校要丰富校内文化和教学生活,建立融洽、团结、互助的教职工集体关系和团队文化.发挥教师集体的积极作用,增强教师个体的团体归属感.

总结

综上所述,“U-G-S”模式中,三者缺一不可,在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步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特殊美术教育专业建设模式.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复杂性,特殊美术教育教师付出了比普通教师更多的努力.社会各界对于对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理解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是一个需要多方支持与合作的事业,只有整个社会形成了合力共同支持特教事业,我省的特殊美术教育事业才会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注 释:

①《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http:// www.gov.cn/gzdt/2011-09/23/content_1954872. htm.

②钟师.中国特殊师范教育的发展[J].特殊教育研究,1992(1):36-40.

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http:// 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 ent_19492625_3.htm

④华国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⑤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http://www.edu.cn/ xin_wen_dong_tai_890/20140121/t20140121_10 66692.shtm l

⑥兰继军,于翔.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全纳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4-18.

⑦吴玛丽.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文教资料,2011(2);133-135.

〔1〕张福娟,马红英,杜晓新.特殊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福泉.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战略[J].特殊教育研究,1992,4(4):34-38.

〔3〕云尔,王辉,范莉莉.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8(8):45-48.

〔4〕申仁洪.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范式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04,4(46):64-68.

G76

A

1673-260X(2014)10-0209-04

安徽省教育教育科学规划课题“U-G-S”联合培养特教美术教师模式的研究(JG13193)

猜你喜欢

特教师资美术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