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平台构建与实施

2014-07-19潘俊辉杨冬黎李建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终端微课资源

王 辉,孙 磊,潘俊辉,杨冬黎,李建平,张 强

(东北石油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平台构建与实施

王 辉,孙 磊,潘俊辉,杨冬黎,李建平,张 强

(东北石油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长期的、高效的集中注意力学习.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平台,将课程划分为若干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录制成视频,利用“微课”平台在教学中开展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展开微学习的要求.

微课;移动终端;教学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来主宰课堂,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却远远低于教师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应以教育创新理念为先导,以教育的优质资源、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教育创新模式为核心.在此背景下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微课程是简化的、细分的一系列课程.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听评课教研模式,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都将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以及按需选择的学习,既可做到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所学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这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1 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等.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复杂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甚至平板电脑.随着网络技术朝着宽带化的方向发展,移动通信产业也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另一方面,随着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终端已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逐步演变为一个综合的信息处理平台,这也给移动终端增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2 微课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效果[1].以可汗学院与TEDEd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中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2].

“微课”是指按各类课程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片段视频为主要载体,同时反映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者知识点,而开展教与学的各种资源组合[3].“微课”核心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片段(视频),同时还包含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及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资源,它们以一定的呈现方式和结构关系共同营造了一个主题突出的、半结构化的资源应用单元“生态环境”[4].

3 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平台构建

我院依据现有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立足全方位的教学,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平台.以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为目标,研究并构建一个科学、完整、规范、实用、特色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平台.

3.1 搭建“微课”平台资源

根据我院现有的各个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组织相关的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将每门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将每一个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微视频、辅助学习资料等组成一套完整的微课程教学和学习体系.从微课的内容来看,微课程应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从微课的时长来看,工科课程可直接切入正题、教学过程注重例题讲解、知识点易于划分,教学视频长度大部分应小于10分钟,符合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理念,在微课程的学习当中不需要长时间注意力非常强烈专注的投入[5-6].

表1 微课程时长统计

3.2 进阶方式的“微课”资源

根据每门课程学习目标,总结出课程中的疑难问题,为这些问题建立专题资源,同时,充分利用了网络多媒体优势,为资源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特别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项目开发示例资料等,在适当的课程中,添加必要的任务驱动模式资源,重视对学生高级思维活动、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教学设计的工作,在资源库中建立层层递进的各类资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实时互动的设计,建立一系列项目驱动模式资源,使得学生不再是一味的跟随资源进行学习,而是将理论知识逐步应用在项目驱动模式的资源学习上,通过网络互动完成每一门课程完整的学习.

3.3 动态生成学习资源

片段化的“微课”需要系统性设计,需要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结构进行组合,形成有意义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性的网状结构;也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在动态前进.一门课程的“微课”设计雏形出来后,需要经过其他教师、以及学生来进行评判与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微课”进行完善,与其他点状的“微课”资源建立网络,随着教学需求、环境发展而不断发展、充实网络结构,这样的“微课”资源与课堂教学才会逐渐充满生机.动态生成学习资源的实现,需要通过师生交互教学评价与反馈来体现.教学反馈,包括学生学习分析、教师教学反思.“微课”资源平台可以记录学生学习足迹,供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也可以供教师进行学习分析,以便在正式课堂上能够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3.4 提供方便易用的辅助工具

“微课”平台允许学习者对自身学习主页进行自定义,甚至可以自主选择所需的学习模块,以及各类辅助工具.从支持学习的角度来看,“微课”平台提供了大量的辅助学习工具插件,如日历、计算器、搜索引擎、学习计划等.

4 实施效果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已经初见成效,从师生应用的实施效果来看,这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平台模式通过丰富多彩且图文并茂的各类“微课”新型学习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手里的各类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需”的选择学习各类“微课”资源.

5 结束语

我院在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平台构建的教学改革探索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平台上片段化、专题化的“微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平台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2011(10):61-65.

〔2〕吴岚岚.佛山“微课堂”网上受热捧[DB/OL]. http://www.citygf.com/FSNews/FS_002008/ 201107/t20110704_1835766.htm l.

〔3〕范福兰,张屹,白清玉,林利.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6):24-28.

〔4〕顾凤佳,李舒愫,顾小清.微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8(3):94-99.

〔5〕刘运华,衷克定,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98-101.

〔6〕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使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G642.41

A

1673-260X(2014)10-0252-02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GBD1213025);校级教改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程”平台构建与实施》

猜你喜欢

终端微课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资源回收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