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河北省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查研究
2014-07-19张菁
张菁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河北省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查研究
张菁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近些年,随着我国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女大学生,由于受到不良传统观念、女性自身特点及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使得其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受到学校、广大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关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宣传力度,结合市场发展加快教学体制改革步伐,从而为社会提供有用的综合性人才.
河北省;女大学生;就业;策略
女大学生因性格、生理、心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劣势,在就业时往往面临更大压力,再加上社会层面的性别歧视,使得女大学生在毕业后,择业、就业困难重重.当然西方国家也同样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再加上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岗位人员需求量大大缩减,在人事招聘现场往往会出现同一个工作岗位多人竞争的局面,同等条件下,企业通常会优先考虑录用男生,特别是一些工程类岗位.所以女大学生在求职时压力较大.某些单位甚至拒绝聘用女大学生,或者同样的岗位对于女大学生的薪水要低于男大学生等等.如此一来,很多女大学生在毕业时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压力,对找工作较为迷茫,不自信.因此,高校、政府和社会应就这一社会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为广大女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必要保障.
1 问题调查
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对接受调查的大学毕业生基本情况进行掌握.本文以2012年5月—10月对河北省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为研究资料,并进行SPSS数据分析.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了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衡水学院、河北医科大学四所河北省高校,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河北籍女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为2011、2012届的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此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1451份,回收率高达96.73%.
2 结果统计
2.1 求职与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工资待遇以及福利问题依然是女大学生求职与择业时考虑的重点,其次考虑企业的规模与知名度.而专业是否对口以及能否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在就业时考虑比重较小.
图1 求职与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2.2 找工作的障碍问题
图2 找工作的障碍问题
图3 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就业时的主要工作障碍为性别,其中有92%的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曾经遇到过性别歧视现象,单位应聘要求以及家长的干预等因素在女大学生就业时也是较为普遍的障碍.
2.3 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通过对就业渠道数据结果的统计可以看出,选择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找工作的女大学生人数最多占91%,居第二位的是参加网上招聘会,占被调查人数的87%.部分女大学生为了寻求较为稳定的工作,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或其他事业单位考试,比例占73%.少数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
3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1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3.1.1 社会因素
3.1.1.1 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受多年封建思想的影响,至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仍将女性的主要角色定位于贤内助,贤妻良母.社会及家庭都对女性的家庭角色给予更高的期待.受这种社会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女大学生也将自己定位于社会弱势群体范围,不能积极面对就业竞争压力,信心不足,进而影响职业定位.此外,对于女性的就业岗位,企业和社会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默认的规律,认为女性应主要从事文案、护理、教师、餐饮服务等行业,也有很多企业会以岗位不符等理由拒绝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
3.1.1.2 高等教育知识结构不合理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国内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适合女生的院校以师范类为主,而适合她们的专业通常为艺术、语言、财经、医学等.我国各类院校的在校男女生比例相差较大,如理工类院校的男生数量明显高于女生,而文科类师范院校的女生数量明显高于男生.女生在专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使得她们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因此,她们大多无缘高科技含量及高级管理岗位,只能被迫就职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类行业,而近些年,这些行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小.再加上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节奏明显滞后于市场变化,使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3.1.2 自身因素
3.1.2.1 女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
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对职业的期望值明显高于男生,白领情结比较普遍,过多追求大企业、大城市,她们希望待遇优厚、福利优越,却又不能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就业后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还缺乏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因此,在求职时高不成低不就,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3.1.2.2 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影晌
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过多地看重学习成绩,而在社会实践、操作技能、适应能力等方面明显不如男生.而当今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需要综合性人才.虽然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专业知识远高于男生,但在知识结构方面远不如男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方面处于劣势,因此,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女大学生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同时,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调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弱.
3.2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
3.2.1 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使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各行业要加强对先进性别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抵制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性别歧视的现象和行为.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利用其影响面广、宣传力度大的特点,改变社会的不良传统观念,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从而为广大女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3.2.2 高校教育应与市场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女大学生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市场化的趋势,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社会市场敏感性,一方面,为社会提供有用人才,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特别是为女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结合女性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人才需求,开设一些适合女生的专业和课程,充分发挥女性的优点,为社会培养具有女性特色的人才.在技能教育方面,学校要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为女生提供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高校还要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调查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
3.2.3 结合女性实际,改革女性工作体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从工作体制入手实施改革.在决策和立法时,要充分考虑女性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女性发展的工作体制.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加强对女职工权益的保护.
4 结语
一直以来,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倍受社会的关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高校、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社会要为广大女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应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为社会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从而促进教育、经济及社会的共同发展.
〔1〕徐小飞.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02).
〔2〕谢作喜.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应对策略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回娅冬,常海霞,胡伟.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6).
〔4〕闫栋.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0(05).
〔5〕李范成,张晓光,王建波.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讨[J].现代交际,2009(06).
〔6〕王俊华.试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G646
A
1673-260X(2014)10-0230-02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民生调研课题《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河北省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查研究》(201401511)